用中藥巧用「藥引」 | 養生知識網


 

A-A+

用中藥巧用「藥引」

2020年10月2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2 ℃ 次

中藥處方講究“藥引”。據歷代文獻資料記載,藥引具有引經作用(即把藥物成分集中到變部位),增強療效作用。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藥引:

食鹽鹹,寒,入腎、胃、大腸經。有清火、解毒之效。治療腎陰虛的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宜用淡鹽開水送服,即是取其能入腎。

生薑辛、微溫,入肺、脾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咳,溫肺止咳之效。治療風寒感冒嘔吐時,常用生薑3~5片為引,以增強療效。

蔥白辛,溫,入肺、胃經,有散寒通陽,解毒散結之效,治療感冒風寒,小便塞閉不通時,常用蔥白5~7根為引。

燈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腸經,能消心除煩,利尿通淋。治療心火亢盛,小便短赤時,宜用燈心草一小把為引。

粳米甘,平,入胃經,有益氣健胃之效。治療火熱症需用大劑量苦寒藥物時,以防苦寒敗胃,常取粳米一小撮為引,以顧護胃氣。如消暑解熱的白虎湯。

大棗甘,溫,入脾、胃經,能益氣補中,養血安神,調和藥性。使用強烈藥物(如甘遂、芫花、大戟等)時,常取大棗10~15枚緩和藥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腸經,能滋養,潤燥,解毒。治療肺虛燥熱,腸燥便秘病症時,常用蜂蜜1~2湯匙為引。

食醋酸,平,有散淤止痛,收斂固澀之效。治療婦女帶下,血熱崩漏,蛔蟲腹痛症時,常取食醋1湯匙作藥引。

 

標籤:【藥引】、【巧用】【中藥】【用】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