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臟五行養生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五臟五行養生

2018年03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7 ℃ 次

    導讀:我們人體有五臟六腑組成,有人說五臟五行息息相關,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五臟相生剋說法對嗎?看看下文中醫專家是如何解釋的吧!

五臟保健 中醫解讀五臟與五行關係

很多人不相信中醫,認為中醫太過神化,其實不這樣。種種對中醫的言說,與一些打折中醫旗號誇大的一些人,讓大家對中醫的一些基礎理論都不再那麼相信。

其實,不妨從更宏觀的意義上來理解古人創造五行學說的用意:天人合一學說是強調自然界的整體觀念,是一元論;陰陽學說是強調一對一的雙邊關係,是二元論;而五行學說則是強調一對多的多邊關係,是多元論。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

   五行體現多邊關係

五行學說只是一個習慣說法,不是絕對的,但是它能夠用來說明自然界複雜的關係,這就是多邊關係。從相生來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從相剋來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學說強調多邊關係要有相對動態的平衡,失去平衡則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邊關係中的失衡點,然後有針對性地去調理,去治療,使其歸於平衡。理順複雜的關係,就像帶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關係,所以中醫有“用藥如用兵”之說。

把五行從關係論來討論,意義非常重大。我前兩年看過一個女性患者,滿口都起瘡,舌頭也爛得可怕,西醫診斷叫多形性紅斑。她來找我看,我根據中醫的五行學說來給她診治。宏觀地按五行歸類,舌頭屬心,舌為心之苗,於是我給她用大劑量的中藥清心火,效果很不錯。

五行和五臟相配

關於五行學說,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來比喻物質世界分類的一個習慣說法,主要體現多邊關係。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

   木性可曲可直,枝葉條達,有生發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故以肝屬木。

火性濕熱,其性炎上。心陽具有溫煦之功,故以心屬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有運化水谷,輸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屬土。

金性清肅、收斂。肺具清肅之性,肺氣以肅降為順,故以肺屬金。

水性潤下,有寒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腎屬水。

   五臟相生相剋

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的。五臟之間既有相互滋生的關係,又有相互制約的關係。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陽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通俗地講,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像母親和孩子的關係,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視為心的母親,而心則可視為肝的孩子。同樣,木就是火的母親,火則是木的孩子,依次類推。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論來闡釋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在臨床治療中醫生就應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療相關疾病

由於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中醫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黃帝內經》中講克即為不勝之意,也就是說,水能勝火,火不勝水。由於克中有生、制則生化,所以稱它為主。

現在大家都講治未,講究預防為主。中醫講見肝之,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要考慮整體,應用五臟之間的相剋關係來治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

養生有五難

三國時期魏國的嵇康寫了一本書叫《答難養生論》,寫到養生的一些難處,他總結出共有五難。我們如果解決了這五難,才能做到健康長壽。

第一,名利不滅。中醫認為養生第一難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序裡也批評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人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鉤心鬥角,都是為了名利。中醫強調的是追求而不強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強求,這就是養生的態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緒不穩定。

第三,聲色不去。什麼叫聲色不去?簡單地說就是好色。社會上有句話叫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其實這就是聲色不去帶來的問題。

第四,滋味不絕。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肥胖、心臟不好,可是每天還胡吃海塞,這樣對養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慮轉發。就是考慮的問題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長壽的人,心態一般都非常寧靜。

 

推薦五臟保健操 

首推養心

1.每天晚上臨睡前經常按摩手心的勞宮穴和腳心的湧泉穴,可以起到心腎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2.養心主要是養神,在平時遇事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不過喜也不過憂,與人交往不計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虛靜狀態。

3.在食物補養方面,常用西洋參泡水喝,常吃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氣、養心陰。

4.重視午休。心在午時活動最為活躍,這時也是陰陽交合之時,休息能保住心氣。

注意調肝

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

1.平常應盡量做到既不疲勞工作,也不疲勞運動。過度疲勞會損害肝。

    2.定時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又能養肝。

3.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肝氣。

   重視養肺

1.晨起後經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一呼一吸盡量達到6.4秒。

2.運用閉氣法增強肺功能。先閉氣,閉住以後停止,盡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覆18次。

       3.多吃玉米、黃瓜、西紅柿、梨等食品。

注重健脾

1.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臥於床,以臍為中心,先順時針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時針按摩36下,然後用手拍打和按摩臍上膻中穴120下和臍下的丹田穴100下。

2.平時盡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藥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帶、冬瓜等養脾開胃之品。

中醫按摩
中醫按摩

不忘補腎

1.經常用一隻手在前按摩下丹田、關元穴,同時一隻手在後按摩命門穴、腰陽關。

2.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腎。

3.排小便時腳趾用力著地並咬住牙齒,有助保養腎氣。

        五臟的“好色”養生法

如果你覺得自己生病了,或許,你需要的僅僅只是為五臟加一點顏色而已!五臟何其好色,我們無法用數據來陳述,但中醫說,它們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早餐粥裡的幾片小小百合,就能讓“好”白色這一口的肺部歡喜一整天;吃下食物的色彩,會很快地調動相應臟腑的情緒,讓你一邊“好色”卻也因此而健康著!

    一、紅色 ————補心

紅色入心,紅色屬於五行中的“火”, 在五臟對應上入心,多食能增強心臟之氣,提高人體組織中細胞的活性。多吃赤色食物能預防感冒,有補血、生血、補陽的功效,所以較適用於“虛證”及“實證”,如形體瘦弱、臉色不光潤、貧血、心悸、四肢冰冷、手足無力等症狀。

相應的食物:紅辣椒,紅豆 紅薯、胡蘿蔔、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健康TIPS:紅色食物能促進血液循環,振奮心情,給人以食慾感。如果你食慾不佳,那麼可以加一些紅色食物到你的食譜裡。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

二、黃色 ————益脾

黃色入脾,脾胃在中醫的五行上講是屬於土髒,偏好黃色,黃色食物是最能護脾養胃的,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所以更要懂得滋補,保護;同時,黃色可刺激神經和激發能量,對集中精力和提高學習興趣有幫助,尤其作為早餐食用。

相應食物: 黃豆、牛蒡、腳板薯,薏米、韭黃、南瓜,蘋果、粟玉米等。

健康TIPS:最能夠增進食慾的是紅色與黃色的搭配哦!

    三、綠色----養肝

青色入肝,入肝的青色食品包括綠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腸胃、促進生長、排毒。綠色食物能有益肝氣循環、代謝,還能消除疲勞、舒緩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綠色的食物能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相應食物:青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含有益肝臟健康的葉綠素和多種維他命;

健康TIPS: 綠色在心理學裡代表著鮮活、自然,多食綠色自然有利於穩定心情和減緩緊張。

四、黑色----補腎

黑色入腎,腎是我們的先天之本,主藏納精,黑色食物對於補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為明顯的。含黑色素的食物,都有助提高腎的新陳代謝和生殖系統功能;

相應食物: 黑豆 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紫菜。

健康TIPS:冬季養生以補腎為主,所以冬季應該多吃黑色的食物。

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

五、白色----潤肺

白色入肺,肺臟與白色都屬金,白色的食物可以養肺,肺與白色相對應,故吃白色食物可收到養肺效果,在增強抗敏感及炎症功能同時也能除肺燥,肺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

相應食物:山藥、白豆、冬瓜、梨、白蘿蔔、銀耳、百合、茭白、豆腐、竹筍等。

健康TIPS:白色的食物對預防心腦血管病、安定情緒、促進腸蠕動也有很大的作用。

總結:綜上所述,五臟相生剋是很有道理的,那麼如何做好五臟養生?大家不妨試試以上的這些方法哦!

標籤:【養生】【男人】【女人】【中醫養生】【養生之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