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營養不流失 你會吃午餐嗎
導讀:傳統上人們認為完成很重要,午餐隨便一些也不妨,其實對於上班族來說,午餐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人一天中體力和腦力進行補充,你知道午餐吃什麼最營養嗎?
據營養專家介紹,超過七成出外進食的上班族習慣於在茶餐廳及快餐店用膳。他們多吃一些高脂食物如排骨、牛腩及雞翅等,這些食物含有高飽和脂肪,對心臟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健康的午餐應以五穀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類及水果,適量肉類、蛋類及魚類食物,並減少油、鹽及糖分。
營養午餐還得講究123的比例,即食物份量的分配:六分之一是肉或魚或蛋類,六分之二是蔬菜,六為之三是飯或面或粉(即三者比例是1:2:3)。
午餐中的三低一高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即低油、低鹽、低糖及高纖維。
午餐很重要
午餐不能“掉鏈子”
俗話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但要做到三餐均衡營養還真不容易,尤其是匆匆忙忙的那頓午餐,很多人往往是應付了事。
人的身體自我調節能力很強,一兩餐吃不好看不出什麼問題,但一兩年、三五年下來,早晚會出問題:疲勞、失眠、腰酸背痛、手腳麻木等一系列亞健康症狀甚至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出現時,為時已晚。
午餐必備內容
必備之一: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早餐一般佔全天熱能的30%,午餐佔全天熱能的40%,午餐的碳水化合物要足夠,這樣才能提供腦力勞動所需要的糖分。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於穀類,宜選擇澱粉含量高的穀類。
米飯、麵條等,避免含蔗糖較多的食物,如甜食、飲料等容易引起肥胖,不宜作為主食。午餐若選擇米飯,量宜在75克至150克。
除了選擇穀類,午餐中若有粗糧就更好,這樣下午的血糖會更穩定,釋放緩慢,使大腦中的糖來源更持久。粗糧可選擇玉米、紅薯等。
食養傳招
必備之二:高質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幫助穩定餐後血糖,為人體提供能源。高質量的蛋白質來源有肉、魚、豆製品。
但由於有些高蛋白質食物脂肪含量也高,因此要控制好攝入量,最好多選擇脂肪含量少的豆製品和魚類。以肉類為例,午餐時純肉類在75克左右比較適當。
一些白領因擔心身體發胖,午餐時刻意少吃米飯等主食,其實當身體需要的主食不夠時,會相應地多吃肉類或油膩食物,這樣更容易發胖。
必備之三:維生素、纖維素不可少
維生素和纖維素的來源主要是水果和蔬菜。人體一天所需要的蔬菜量為300至500克,水果為200至400克,午餐減半即可。
午餐無論是在外面吃,還是自帶食物,都存在一個問題,很難攝入足夠的水果和蔬菜,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下午茶時再吃些水果;另一個是晚餐時多吃一些蔬菜。只吃八分飽。進食午餐後,身體中的血液將集中到腸胃來幫助進行消化吸收,在此期間大腦處於缺血缺氧狀態。如果吃得過飽,就會延長大腦處於缺血缺氧狀態的時間,從而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
食物搭配要合理。白領與藍領所需午餐的內容有很大不同。藍領族在午餐中應適當增加主食量,至少攝入150克。米和面是最好的主食,若能加些豆類
養生之道
很多女性午餐不吃主食,認為不攝入碳水化合物就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殊不知,長此以往,不但可致營養失衡,還會引起免疫力下降,容易發生感冒、過敏、皮膚感染等疾病。
保證午餐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才能讓身體各項機能高效運行,一天的工作也就隨心所應。
自製午餐營養秘訣
主食最好是米飯
對於帶飯而言,米飯是最好的主食,從微波爐加熱的角度來講,加熱後的米飯基本上能保持原來的狀態,饅頭、大餅卻極容易變干,不宜微波爐加熱。
素菜以莖類為主
素菜以莖類為主隔夜的綠葉菜的營養成分較容易流失,而且亞硝酸鹽的含量也增加。所以自帶飯的素菜應以塊莖類為主,例如西紅柿、白蘿蔔等。
隔夜的綠葉菜的營養成分較容易流失,而且亞硝酸鹽的含量也增加。所以自帶飯的素菜應以塊莖類為主,例如西紅柿、白蘿蔔等。
自帶飯若品種少,那麼晚餐時應適當增加食物種類。此外,飯菜做好後要及時密封好,放在4℃冰箱中保存,第二天進食前要徹底加熱,注意食物衛生。
午餐需知
葷菜要挑低脂的
富含油脂的肥肉在微波爐加熱時容易受熱,而且析出的油湯會使加熱變得不均勻,影響其他菜餚的加熱效果。因此,葷菜最好挑選牛肉、雞肉、瘦肉等肉類,烹飪菜餚時也應盡量避免煎炸。
菜只要七八成熟
現在辦公室裡是空調、冰箱、微波爐樣樣齊全,所以一旦帶飯,是必須通過微波爐加熱,為了防止這個環節影響整體營養,所以備餐時,只要做七八成熟就可以了,這樣一來,不但準備的時候省時,還能為午餐留下更多的營養,一舉兩得。
不要帶綠葉蔬菜
綠葉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經微波爐加熱或存放的時間過長,蔬菜會發黃、變味,硝酸鹽還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有致癌的作用。
上班族的午餐
海鮮涼菜不適合
不宜帶魚類、海鮮類,一方面魚和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含油脂太高,相對低油脂食品,這些東西更容易變質不容易保鮮。
結語:廣大帶飯族,午飯重質又要重量,要吃的飽也要吃的好,午餐吃什麼食物你學會了嗎?營養搭配和食物選擇你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