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立夏”時節喝菊花茉莉茶 宜調整睡眠 由於“立夏”後天黑得晚,亮得早,人們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
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此時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熱快,血液會大量聚集於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另外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就更加減少,人最容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大家要根據節氣...
春天每日梳頭一百下可明目健腦
自古以來,歷代養生學家推崇梳頭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來梳頭,稱為“櫛發”。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以梳頭作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頭百餘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享年86歲高齡的南宋詩壇壽星陸游,以梳理頭髮作為養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髮中竟長出許多黑髮來。唐代醫家孫思邈善於養生,正因他堅持“發宜常梳”,榮登百餘歲壽域。清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
中醫教你排毒 夏日刮痧7大注意
導讀:有些人一到夏日,就會出現頭昏腦眩、週身酸楚、四肢乏力、胸悶心煩、噁心嘔吐、飲食無味等症狀,有的甚至是高熱昏厥,這些情況可以稱之為中暑。而對於這些暑熱症狀,此時可適度刮痧,促進局部鬱積在體表的熱、氣滯宣洩出來。
刮痧其實與針灸同宗同源,其前身是古代的砭石療法,因其操作簡便而療效不凡,在民間代代相傳。而現代刮痧已發展成為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辨證施刮為核心的一種非藥物傳統...
夏季養生 運動保健
究竟又有那些運動適合於夏季養生呢?
一是提倡旅遊。夏日旅遊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據此原則,夏季旅遊的目的地應是海濱和山區。原因有二:
首先是二者的氣溫相對較低;海濱氣候又稱海洋氣候,海洋由於它固有的特性,形成與陸地上顯著不同的氣候,夏日裡內陸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濱卻涼風習習。山地氣候的特點是氣溫較低,但晝夜溫差大。一般他說,氣溫的高低與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約...
熱水泡腳千萬別超過半小時
泡腳時間太長不好
都說“冷水洗臉、熱水泡腳”,進入冬季,市場上各類足底按摩器的銷售也紅火起來了。專家指出,熱水泡腳的確可以起到舒經活絡、溫暖全身的作用,但泡腳時間太長則有害無益。
放點生薑片、花椒
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志超介紹,用熱水泡腳,對身體很有好處,特別是在冬天。中醫有一個說法,叫作“風寒從腳下生”,冬天天氣寒冷,人體更容易出現寒性肌肉酸痛、手腳冰涼...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祖國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
冬季進補五大原則----“冬令進補,春天打虎”,老祖宗留下的這句古訓,成了現今人們冬季保健的最大理由。
於是藥補食補齊上陣,都希望能補出一個健康的體魄。中醫專家認為,進補一定要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不然盲目...
冬季進補 有章可循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祖國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
夏季用鮮花養生秘訣
生活中有很多鮮花,不僅芬芳馥郁,還能入藥。有些小小的不適完全可以通過這些花藥得到緩解,既便捷,又安全。重要的是用得恰當。
瀉火明目用菊花
《本草綱目》中有記載:野菊花清熱解毒、瀉火明目、利咽疏肝。經現代研究發現,野菊花之所以能“通關竅、利滯氣”,主要是其含有微量龍腦、樟腦和菊油環酮等揮發油。
養生方法:去中藥店購買干的野菊花,和萱草一起,裝入枕套裡,並縫合即可。用野菊製...
三伏貼是什麼 冬病夏治三伏貼
養生導讀: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
痛經食療 「蛋」化經期綜合症
“經行腹痛”中醫稱之為“痛經”。不少女性,每個月都會有這麼三四天遭受痛經之苦,應該怎麼辦呢?吃止痛藥?雖然止痛藥能解痙止痛,但長久服用,會產生耐藥性與副作用。那該怎麼辦呢?
試試食療吧!醫學研究表明,紅酒能通經活絡。如氣滯血瘀型痛經病人適量飲點紅酒能疏通經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鬆弛,緩解痛經;氣血虧虛型,中醫認為甘溫能補能緩,因紅酒辛甘性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