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正確預防措施 | 養生知識網

 

A-A+

手足口病的正確預防措施

2021年10月1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養生導讀: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的“手足口病”,其實是一種手足口綜合證,是由多種腸道毒引起的常見傳染,多發於嬰幼兒。全年均可發病,常發生在3—11月份,6—8月份為高峰期。這種病傳播速度極快,傳播範圍極廣,發病年齡可從4個月的嬰兒到30歲的成人,但以3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兒童也會傳染上這種病,但是由於大部分以隱性感染為主,所以沒有很明顯的症狀。

發病初期,主要症狀是低燒,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愛吃東西等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很像。1—2天後,孩子的手上、腳上、臀部和口腔內頰部、舌、口唇內側等處可出現紅色斑點,斑點逐漸發展成為皰疹,數目在4到10幾個不等,故而得此病名,是小兒常見的皰疹性疾病之一。

手足口病的正確預防措施

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疼痛異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響吃奶、吃飯、哭鬧不安。多數患兒的皰疹在3—4天後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脫屑,無併發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癒,預後良好,只有極少數患兒可並發心肌炎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疾病

本病的傳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帶病毒者。病兒說話時的口水飛沫中帶有此病毒,可傳染其他小孩。預防措施主要是隔離病兒、加強嬰幼兒衛生保健,以減少感染機會,這一點對幼托機構來講非常重要。預防上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避免到人群擁擠的地方,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時,可適當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如板藍根等。

目前對手足口病尚無特異的治療方法,臨床主要是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利巴韋林、病毒唑等。若小兒有發熱時,可用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也可口服退熱藥或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對破潰處,可用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及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要多喝溫開水,定時讓患兒用溫水沖漱口腔。手足口病的預防

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風;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掃後應立即洗手;

手足口病的正確預防措施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及時送診、居家休息;對患兒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患兒增多時,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幫孩子築手足口防火牆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手足口病的正確預防措施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標籤:【小孩手足口病症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