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讀情志療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整日裡都過度悲傷的人固然對身體不好。但是整天都非常高興的人也是很傷身的。不管是喜怒思悲恐那種情緒過度了對人的身體都有很大的影響。
中醫絕招以情勝情
中醫運用五行學說,採用取類比象的方法,將人體歸納為心肝脾肺腎五大體系,根據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不同特點,而將其具體歸納為某一髒的生理功能,即五臟生五志,其中喜(驚)為心之志,怒為肝之志,思為脾之志,悲(憂)為肺之志,恐為腎之志。當發生突發、強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調情況時,便也首先損傷有關的臟腑,也就是喜(驚)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
中醫還巧妙地運用五行的生剋制化關係,提出了以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情志,達到調節由這種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獨特治療方法,也就是以情勝情療法,有些人亦稱為情志相勝、五志相勝、情志移遣療法等。
喜傷心 恐勝喜
清代《冷廬醫話》中,說到一江南書生在京考中狀元,因過於高興而發狂,大笑不止。一位名醫看後對他說:“你的病治不好了,不過十天就會死的,趕快回家吧,遲了就來不及了。你回家路過鎮江時,一定要找一位何醫生再給你看看病。”同時寫了一封信,讓他面呈那位何醫生。書生到了鎮江,果然病就好了。醫生的信中寫有這樣的話:這位書生“因喜極而狂,喜則心竅開張,不可復合,非藥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懼之以死,令其驚恐憂鬱,則心竅閉,到鎮江當已愈矣”。
這是以恐勝喜的典型病例,因為喜為心志,恐為腎志,在五行中,心屬火,腎屬水,水能夠克火,所以可用腎之志恐,來治療心之誌喜導致的疾病。醫生也正是給狀元造成病重將死的假象,以恐而治癒了他的“喜”病。
思傷脾 怒勝思
元代的《儒門事親》一書中,記載了一位貴婦人,嚴重的失眠,歷經兩年不愈,諸醫無策,擅長心理治療的名醫張子和,讓病人的丈夫,“以怒而激之”,整天花很金的錢,只顧買酒喝,自得其樂,而對病人不聞不問,不給她買藥治病,結果這位婦人怒中遏,一氣之下,出了一身大汗,當天夜裡便感到疲憊不堪而睡得很香,又過了八九天,食慾也好轉了。
這是一則以怒勝思的病案。因為思為脾志,怒為肝志,在五行中,脾屬土,肝屬木,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之志怒,來治療脾之志思導致的疾病。張子和也正是運用“惹其發怒”的手段,治癒了貴婦人的失眠症。
悲憂傷肺 喜勝悲憂
有一個人,因父親驟然死亡而悲痛不已,之後便覺心痛難忍,逐日加重,藥皆無效。張子和為其診治時,恰巧有一個巫婆在場,張子和於是便自學巫婆的樣子,取笑戲弄巫婆,來引逗病人,病人大笑不已,結果僅一兩日,其心痛便自愈了。
這是一則以喜勝悲(憂)的病案。因為悲(憂)為肺志,喜為心志,在五行中,肺屬金,心屬火,因火能克金,所以可用心之誌喜,來治療肺之志悲(憂)導致的疾病。張子和也正是以幽默的語言行為,來引逗病人大喜,而治癒了他的心痛。
恐傷腎 思勝恐
《續名醫類案·驚悸》一書中記載了一個名叫沈君魚的病人,整日害怕死亡,常感死期將臨,後來找到了當時的名醫盧不遠診治。盧不遠先與病人交談了一次(類似今日心理疏導療法),病人心中恐懼頓時減輕許多,但翌日一早便又來求治,聲稱其占了卜,簽上說其10 天內就要死去,因此十分緊張,遂一早又來。盧不遠便留他住在自己家裡,病人覺得醫生在身旁,便放心了許多,過了10天亦未死亡。後來盧不遠又介紹他去找和尚練習坐禪,經過一百餘日的閉目沉思之後,病人的恐死心理終於消除。
這是一則以思勝恐的病案。因為恐為腎志,思為脾志,在五行之中,腎屬水,脾屬土,土能夠克水,所以可用脾之志思,來治療腎之志恐所導致的疾病。盧不遠通過讓病人深思,來認識分析恐死的癥結,終於以思而治癒了他的“恐”病。
怒傷肝 悲勝怒
明代名醫張景岳,一次診治了一位因一時口角理屈,佯裝發怒而昏厥“假死”的婦人。張景岳在確定其是裝病後,便在其耳邊,故意大聲說其病情已非常危險,必須用艾條在其面部熏灸,才能治癒,病人因害怕火灼疼痛與毀了面容,而面露悲傷之色。張景岳接著又提出,可以先服湯藥試一試,如果藥到了咽喉就醒過來,則也可不用艾灸,後來婦人在服藥時,藥尚未到咽,便醒了過來。
這是以悲來勝怒的病例。因為怒為肝志,悲為肺志,在五行中,肝屬木,肺屬金,金能夠克木,所以可以用肺之志悲,來治療肝之志怒導致的疾病。張景岳在解釋上述病案時說:“子之玄秘,秘在言耳,亦不過借藥為名耳,但使彼懼,敢不速活。”
當然,嚴格地來說,情志相勝就是一種治療方法,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一般人也難以掌握,而且運用不當,反會導致另一種情志傷害,使病情加重繁雜。所以沒有經過特殊培訓者,不可盲目以此法來替人治病。但讀者若能洞悉領悟了七情相勝之機制,而有意識地去調節自己的情緒,也未嘗不可。比如氣惱不能自控時,不如去想想自己經歷過的苦難歲月;高興過頭之時不如想點令人恐懼的事情;憂愁乘襲之時,則應去想點高興的事情;思慮難揮時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大恐之時,則當客觀冷靜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懼的原因等等,或許會很快使情志和平,防止七情過度變化對身體的進一步損害。
中醫夏至養生之道
今年的6月21日為夏至,那麼,夏至節氣究竟該如何做才能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呢?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這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上的性格,以利於氣機通洩o與此相反,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升降,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養生有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起居調養: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
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則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在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洩,易受 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以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運動調養: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導致大汗淋 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損陽氣。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 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痺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飲食調養:夏時心火當令
心火過旺則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聞·藏氣法時論》日:“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成以軟之,用成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鹹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o按中醫學的髒與髒之間的關係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係。
夏至節氣與疾病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而此時氣溫較高,空氣濕度較大,含氧量降低,且人體為了散熱,會使血液集於體表,因此心臟、大腦血液供應減少,會加重缺血缺氧反應o由於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對正常人來說,在高溫環境下容易大量出汗,可導致 氯、鈉、鉀、鈣等物質大量喪失,引起電解質紊亂,從而使心跳強弱快慢發生劇烈變化,加之植物神經紊亂,可能導 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夏天晝長夜短,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因此缺乏休息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容易發病。
高溫天氣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尤其對本身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病號”來說,更應小心應對。除了通過日常吃藥控制病情外,還要注意常量血壓,常測心率,心便及早發現病情。
祖國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志變化,亦稱“七情”。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志,五志與五臟有著密切的聯繫。此觀點被歷代醫家應用於養生學中,對於情志調攝、防病祛疾、益壽延年起著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們知道,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有機體,七情六慾,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但異常的情志活動,可使情緒失控而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從而出現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的後果。故善養生者,宜注意情志調攝。而過激的情志,可影響體內功能失調,而累及五臟。
怒傷肝 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
喜傷心 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益於恢復身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如《淮南子·原道訓》曰:“大喜墜慢”。陽損使心氣動,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極,從而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癡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寫范進老年中舉,由於悲喜交集,忽發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傷心病例。
思傷脾 中醫認為:“思則氣結”,大腦由於思慮過度,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不振、納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鬱悶不舒等。
憂傷肺 憂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出現乾咳、氣短、咯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呼吸功能收到嚴重干擾。《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憂鬱傷身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恐傷腎 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陽痿,並可致人於死地。老百姓常說的“嚇死人”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可見恐則氣下的危險性。
情志活動與內臟關係十分密切。古書中早就有過記載,認為過激的情志,是產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喜怒哀樂等情志變化,貫穿在生活之中。避免過激情志的較好方法是:遇事要鎮定自如,冷靜地對待目前的複雜事情。事情過後,不要把它長期放在心上,以自尋苦惱。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懷要寬闊,情緒宜樂觀。要淡泊寧靜,知足常樂,把人生憂喜、榮辱、勞苦、得失視為過眼煙雲。萬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內守,人則長壽。另外,平日多參加各種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動,尋找精神寄托,這樣對預防情志過度,保證臟腑安泰,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結語:不壓抑人的情緒,高興的時候我們就大笑。難過的時候就大哭。但是不要讓自己一直處在同一種情緒中,因為那樣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標籤:【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