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北芪』的要用價值
北芪簡介
北芪,即東北黃芪,又名膜莢黃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故名北芪,主產於吉林省長白山區各縣。北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深長呈棒形;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單數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至披針形,莖葉均有白色柔毛;總狀花序對生,開淡黃色蝶形小花;莢果膜質,花期 7-8 月,果期 8-9 月。北芪喜涼爽乾燥氣候,以排水良、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為佳,多生於海拔 800-1300 米間的向陽山坡或灌叢邊緣。北芪的根為補虛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謂其 “ 為補藥之長 ” ,可見北芪做補益藥歷史悠久。
【功 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
【主 治】:脾肺氣虛所致的食少便溏、氣短乏力等證;中氣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臟器下垂(胃下垂等)等證;氣虛不能攝血所致的便血、崩漏等證;衛氣不固所致的表虛自汗;氣血不足所致的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氣虛失運所致的浮腫尿少;氣虛血滯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痺痛、半身不遂等證;氣虛津虧所致的消渴證等。
【性 味】:甘,微溫。
【歸 經】:歸脾、肺經。
【別 名】:棉芪,綿芪,黃蓍,黃耆,王孫,獨根,二人抬,炮台芪
【用 量】:10~30克。大劑量可用60~120克。
【慎 忌】:凡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癰腫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者均忌服。
【功 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