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三穴位 讓你不再「夏打盹」 | 養生知識網


 

A-A+

常按三穴位 讓你不再「夏打盹」

2020年11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夏天到了,正是“夏打盹”來襲時節,因此夏季養生要防“夏打盹”。那麼怎麼樣防治呢?夏季如何養生?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中醫按摩解決方法,趕快到下文看看學學夏季養生之道吧。

常按三穴位 讓你不再“夏打盹

中醫認為,通過穴位按摩,可提解困提神,還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解決“夏打盹”,中醫建議可以按摩百會穴、太陽穴以及風池穴。

天氣漸漸炎熱,不僅讓我們狂冒汗,還容易打盹。中醫認為,通過穴位按摩,可提解困提神,還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

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的最高點,是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交會之處,按摩這裡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同時可做輕柔緩和的環形按揉,反覆5次。

太陽穴

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眼外角連線中點,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按摩此處不僅提神還可緩解頭痛。用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置於兩側太陽穴,輕柔緩和地環形轉動,持續30秒。此法適用於各種人群,但不可用力過度,感覺酸脹即可。按摩次數可多可少,可視大腦疲勞的程度調整

風池穴

此養生穴位位於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相平。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按摩它除可提神外,還能緩解眼睛疲勞,特別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長時間伏案的人,效果更好。保持身體正直,兩手拇指分別置於兩側風池穴,頭後仰,拇指環形轉動按揉穴位1分鐘,可感到此處有明顯的酸脹感,反覆5次。

7招防止“夏打盹”

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人體大量排汗,而隨汗液可排出大量鉀元素,從而導致人們夏季倦怠疲勞,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夏打盹”,醫學上也稱之為“夏季倦怠症”。專家提醒,防止“夏打盹”,可多進食含鉀食物:如粗糧中的蕎麥、玉米、紅薯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莧菜、油菜、甘藍、芹菜、山藥等,海藻類的紫菜和海帶等。此外,還可以結合科學方法按摩全身、舒緩筋骨,科學解困。廣州醫學院港灣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徐桂彬推薦如下七招。

1、拳頭按壓,釋放疲憊。拳頭握緊,放在耳朵斜後方靠近頸部中央的頭骨位置,閉上眼睛,頭往後仰,能釋放疲憊感。

2、指尖輕敲,趕走疲倦。(1)頭昏眼花時,用手指頭尖端輕輕拍(敲)打頭部是不錯的提神法。先敲頭頂部位,再將後腦勺分為左右兩區,仔細地輕輕拍打。注意力道要輕柔,否則會愈敲愈暈。(2)用手指頭輕敲從頸部下方到乳頭的黃金三角胸腺,可舒緩胸悶鬱結之氣。

3、熱石按摩,頸部舒暢。將一塊溫潤順滑的石頭放在熱水中,隨後將石頭順著肩頸線慢慢滑動。

4、干刷身體,提神養生。用手從肢體末端往心臟的方向干刷身體十次左右。要注意手臂要轉動,整個手臂都要刷到;腿部分為腳踝到膝蓋和大腿到臀部兩個區域,方法同上,各刷十次。

5、粗鹽泡腳,恢復精神。回家時可以將2—3湯匙海鹽或岩鹽、3—4滴精油放入溫水中調勻後泡腳,建議夏季選用檸檬或檸檬香茅精油。

6、嗅聞精油,神清氣爽。當空氣沉悶使人感到頭腦昏沉、思緒不清時,聞一聞樹葉類的精油或具冷冽氣味的樟腦、迷迭香精油。檸檬、馬鞭草、柑橘、葡萄柚等氣味也具有很強的提神效果。

7、百用薄荷,醒腦消暑。塗抹薄荷油或薄荷棒塗抹可以醒腦,薄荷的香氣還能消暑熱。

“夏打盹”兇猛來襲 8個妙招解夏乏

五月末熱浪來襲,突然降臨的悶熱天氣使得很多人即使換上清爽夏裝也無法阻擋“夏打盹”的入侵。不少白領發現,陽光越是明媚得耀眼,自己卻越是會在工作時間裡感到疲倦困乏、精神不濟。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證明“夏打盹”並不是一種。但白日裡昏昏欲睡確實會影響工作,而哈欠連天的樣子也實在有損形象。

精神疲乏眼神無力 白領下午很瞌睡

在裕華路一幢寫字樓裡工作的周女士最近就被夏打盹“折磨”著:“晚上睡得挺早的,十點多就睡,可是每天到了中午就困得不行。”她抱怨道,“我們辦公室人又多,悶熱的天氣裡我眼皮不停打架,腦子昏昏沉沉的,工作效率很受影響。”周女士不禁產生疑問:為什麼自己睡眠充足,卻頻頻打盹,依然“中招”呢?

記者發現,這兩天,周圍的很多同事也與周小姐一樣面對“夏打盹”的困擾:辦公室裡哈欠連天,兩眼無神地盯著電腦屏幕的人不佔少數。

倦怠不是 新陳代謝旺盛是禍首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咨詢了省三院、省中醫院、人民醫院等各大醫院瞭解到,這兩天來咨詢乏力打盹以及睡眠問題的人很多。“‘夏打盹’在西醫上也稱之為‘夏季倦怠症’,是由於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鉀元素隨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人們倦怠疲勞、精神不振。”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分泌內科副主任醫師田自力說,“簡言之就是這兩天氣溫突高,又很悶熱,從而導致人體代謝比其它時候來得旺盛,體內的酸性代謝物大量堆積,造成明顯的夏乏。”

田主任還分析說,由於五月末夏季來到,白天長夜晚短,市民作息時間來不及調整,導致睡眠時間不夠,這也是白天容易出現夏乏的另一個因素。此外,從中醫角度上看,由於悶熱,人體容易消耗元氣,氣陰虛者更易被夏季困乏所侵襲。

綠茶“加料”代替咖啡

為了消除打盹兒的感覺,白領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泡一杯咖啡,以此來振奮精神。其實咖啡除了卓越的利尿功能而導致頻頻拜訪洗手間以外別無所獲,專家建議辦公室裡的白領們應更多地選擇綠茶、蘆根水或菊花茶等做為飲品,另外田主任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小偏方:在茶水中加入10粒枸杞、10粒桑葚、20粒決明子,自己沖泡一杯健康預防夏乏的夏日小飲。多喝水,起到讓人體產生津液及補充微量元素的作用。

 

小憩中自我按摩解困乏

除飲品外,自我按摩穴位也是較好的解決辦法。出現夏乏症狀後,還可自我按摩一些常見的人體穴位,如:百會穴、太陽穴或在印堂穴處,即眉頭中心處塗抹一些清涼油來緩解夏乏症狀

茶水間的“微運動

特別推薦簡便易行卻頗有成效的辦公室“微運動”:深蹲、蛙跳、滾輪按臉、靠牆“罰站”……“每天要枯坐在電腦前8小時,中午‘罰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貼著茶水間的白牆站得筆直的白小姐道。年輕漂亮的前台美女蘇菲左手接電話,右手握一個滾輪狀的夾子按摩臉部。她說,滾輪不僅能放鬆僵持了半天的面部肌肉,做完特別精神,還能瘦臉,一舉多得。

午餐補充含鉀食物提神

西醫認為,夏打盹是由於體內鉀元素流失造成的。因此,夏季要注意多補充富含鉀元素的食物。白領們中午可以選擇這樣的食物做午餐:糧食作物中,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含鉀元素較高;水果中,香蕉含鉀元素最豐富;蔬菜中,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萵筍、鮮豌豆、毛豆等含鉀元素較高;還有海藻類含鉀量也挺高。

早晚多喝粥破解夏打盹

中醫認為,夏打盹主要與暑濕有關。所以首先要健脾祛濕,建議早、晚進餐時可以多喝些粥,如山藥粥、薏米粥、蓮子粥等。再則,因為夏天有暑熱,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濕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中加一點荷葉,這樣就增加了清熱祛暑、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更有利於驅除“夏打盹”現象的發生。同時,還可以適當服用祛暑濕的中成藥,如霍香正氣水。

冷水洗臉趕走困意

出現困意時,可用冷水洗臉,刺激神經,趕走睏意。還用冷水洗眼、鼻、頸。洗眼時,用手指沾水洗6次;洗鼻孔時,用小拇指沾水洗10次,洗鼻樑時,四指併攏沾水從鼻根洗至鼻尖20次;洗頭頸,用手指沾水洗頭髮和後頸5次,以激活、疏通頭頸部毛細血管和頸動脈,增加對頭腦的供血量。

防止“夏打盹”同時還有四個禁忌要牢記——

出汗後別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

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防止血鉀過分降低。適當補充鉀元素則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既可以預防“夏打盹”又可以防止血壓上升和血壓過低。

少吃香蕉牛奶防催眠

少吃油炸類食物,避免過於油膩,不要空腹,更不要大量食用牛奶、香蕉、萵筍、肥肉及含酒精類的食物。此類食物易使人產生疲倦感或引起明顯嗜睡乏力,具有催眠作用。

不可過量飲用鹽水

在夏季,有些人為了使自己少出汗而過量飲用鹽開水。殊不知,這樣做容易加重心臟負擔,使體內鉀、鈉失調。只有適當補充鉀元素,才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保持血壓穩定。

坐著、趴著睡覺壞處多

不要坐著或趴著打盹,伏案午睡和坐著打盹會減少頭部供血,使人醒後出現頭昏、眼花、耳鳴等大腦缺血缺氧的症狀,時間長了還可引發脊柱變形、腰肌勞損等。有的人用手當枕頭,趴在桌上午睡,這樣會使眼球受壓,還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也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使雙臂、雙手發麻刺痛。

總結:以上盤點的這些防治“夏打盹”方法,很實用,夏季養生保健大家不妨試試這些妙招吧。

 

 

 

標籤:【穴位】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