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中風:多管齊下早當先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四科主任時國臣教授在對中風偏癱的治療中,總結出中藥通絡、活血抗栓、針灸康復等一系列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的系統療法,臨床取得顯著療效。
針對溶栓窗口期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時國臣教授依據嚴格的適應證與禁忌證,積極採取溶栓療法;對於超出窗口期的病人,則給予降纖、抗凝和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類中藥製劑。除常用藥物外,同時還配合具有降脂抗凝雙效類長效中成藥,如丹參、三七、水蛭、地龍、葛根、銀杏葉制劑和麝香、牛黃等中藥製劑。
針對腦梗死的不同時期、不同證型,中醫各有不同治則。有通腑洩熱、開竅醒神,臨床上常給予清熱定宮丸等口服或灌腸;有芳香開竅、豁痰醒神,常用復方麝香注射液或醒腦靜注射液等;有益氣養血、活血通絡,常用丹參、川芎、水蛭、地龍、銀杏葉等中藥製劑。時國臣教授綜合各家之長而自擬的中風1~3號中藥湯劑,更便於對證用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時國臣教授強調,腦卒中的特點是“障礙與疾病共存”,故康復應與治療並進,及早佐用中藥和針灸。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針刺對腦缺血後的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可減輕腦水腫,減少梗死體積。針刺還可抑制缺血性神經元凋亡,提高缺血後腦內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合成或釋放。中風病人急性期越早接受中醫針灸施治,其預後越好,自主意識恢復越早,後遺症越輕、越少。
臨床中,時國臣教授對昏迷病人,大多選取具有開竅醒神功效的穴位進行針刺,同時配合頭針針刺,以此調整陰陽,醒腦開竅,促進其意識恢復;對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且病情穩定的患者,採用毫針刺激神經干腧穴的方法,使癱瘓的肢體產生明顯抽動,達到祛風活血、逐瘀通絡的作用;配合頭針針刺,調暢頭部經絡氣血,使腦絡通調,神復智生,促進其功能的早日恢復。
與此同時,康復治療也應盡早進行。急性腦梗死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後就可以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康復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時國臣教授的體會是,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針灸、中藥並用,早期康復,飲食調理,語言訓練,以及主動、被動運動等環節,可大大降低中風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質量,並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中風病人獲得良好的療效及重返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