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煎煮中藥中需要注意這些小細節 | 養生知識網


 

A-A+

在煎煮中藥中需要注意這些小細節

2019年08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能夠治本,許多人會選擇服用中藥來治療自己的症。而煎藥是中藥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環,不可小視。“煎藥如烹飪”,不僅要講究,而且煎煮不得法會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下面小編教你一些中藥的煎煮法。

        特殊煎煮法

1、先煎:先煎10-30分鐘後再下其他藥。適用於礦物、貝殼類等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藥物,如龍骨、牡蠣、珍珠母。此外,附子、烏頭等有毒藥物也應先煎。

2、後下:其他藥物煎好後再下。適用於氣味芳香,久煎易破壞有效成分的藥物,如多數治感冒的解表藥。

3、包煎:系指用紗布或棉薄布將藥物包好後再與其他藥同時煎煮。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能夠治本,許多人會選擇服用中藥來治療自己的病症。而煎藥是中藥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環,不可小視。“煎藥如烹飪”,不僅要講究,而且煎煮不得法會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下面小編教你一些中藥的煎煮法。

4、另煎:適用於貴重藥物,以免與其他藥材同煎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藥物吸收而造成浪費。如人參、鹿茸。

5、烊化:是指將藥物兌入煎好的藥汁中攪勻或加熱熔化後一起服用,如阿膠、龜甲膠。

6、沖服:將藥物研粉放入已煎好的藥汁中攪勻後一起服用,如三七粉、沉香粉。

煎藥器皿

最好用砂鍋、不銹鋼或搪瓷鍋,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為最理想,因其受熱均勻,性質穩定,煎汁濃,質量高。最好不要用鋁鍋,一定不能用鐵鍋或銅鍋,因為鋁、鐵、銅的金屬活性較強,很可能會與中藥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輕者使藥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發生沉澱,藥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則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產生毒性。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時藥液不斷翻滾。鍋蓋應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揮發性成分產生“回流”。

煎鍋要保持清潔,每次煎完藥後要用清水沖洗乾淨。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能夠治本,許多病人會選擇服用中藥來治療自己的病症。而煎藥是中藥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環,不可小視。“煎藥如烹飪”,不僅要講究,而且煎煮不得法會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下面小編教你一些中藥的煎煮法。

煎煮時間

從沸騰後開始計算時間。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藥物頭煎40-60分鐘;二三煎30-40分鐘。解表、理氣及質地輕鬆、芳香藥物頭煎15-20分鐘;二三煎10-15分鐘;其他藥物頭煎20-30分鐘;二三煎10-15分鐘;後下藥物於頭煎完成前5-10分鐘入鍋煎煮。

煎藥用水

用井水或純淨水或自來水。加水量應根據藥量、吸水程度及煎煮時間而定。一般頭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沒藥材超過藥罐子2-3厘米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減。常說的3碗水煎成1碗不太準確。因為火候有大小,碗也有大小,弄不好水量不是多就是少了。

煎藥方法

煎前浸泡:為提高煎出率,藥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攪拌後浸泡30-60分鐘,冬天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可縮短煎煮時間,但不能用開水浸,因為開水可能會使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突然受凝固、外層形成緊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從而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先大火後小火:一般“先武後文”,即先武火(急火、大火),煮沸後文火(慢火、小火)。每服中藥一般煎煮2次,但對補益藥、或劑量大而藥物又多的中藥,應煎3次,目的有二,一是不浪費藥材,二是慢病慢治,可一服藥服1.5天甚至2天。但第3次煎煮時,藥汁一般較淡,因此,最好將3次所煎藥液混和後,再分次服用。

 

標籤:【煎煮中藥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