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胃類中成藥 | 養生知識網


 

A-A+

健脾益胃類中成藥

2019年06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7 ℃ 次

脾胃乃人體中氣之所在,中氣來源於脾胃飲食的攝納和營養的吸收,是後天之本。昔胃的納谷功能失常,脾的運化機能乏力,則氣血化生不足,必然會出現一系列的營養失調,機體呈現虛弱症狀。本類中成藥旨在培補後天脾胃為主,使中氣健旺,則週身皆得其養,便可延緩衰老。

(1)人參精(《經驗方》)。

成分:人參。功能:補脾氣,益肺氣,生津安神,主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自汗暴脫、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症。用法:既可熬湯,又可製成口服液劑。

(2)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成分:人參、麥門冬、五味子。功能:益氣生津,斂陰止汗,適用於氣陰兩傷形成的心悸氣短、脈微虛汗、咽干舌燥及久咳傷肺、自汗;對於低血壓或休克也有一定療效。用法:有口服液、注射劑兩種類型,口服液劑日服三次,每服10毫升;注射劑可以輸液稀釋5~10倍後,每次靜脈滴注10毫升。

(3)參芪精(《經驗方》)。

成分:人參、黃芪。功能:益氣升陽,主治身體虛弱、食慾不振、疲勞過度、失眠及氣血津液不足。用法:每服10毫升,日服一次,早飯前服用。

4)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成分:人參。白朮、茯苓、乾草、山藥、白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功能:補益脾胃,滲濕和中,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飲食不消、胸脘痞塞、或吐或瀉、四肢無力、苔白膩。用法:散劑每服6克,水丸每服3~9克,日服1~2次,溫開水送下。

(5)大茯苓丸(《聖濟總錄》)。

成分:白茯苓、茯神、大棗、肉桂、人參、白朮、細辛、遠志、石菖蒲、乾薑、甘草。功能:補中益氣,健脾散寒,主治五臟氣逆、腹脹,吐逆食不下。用法:每服一丸,薑湯下或酒下。

(6)神仙餌茯苓延年不老方(《普濟方》)。

成分:白茯苓、白菊花。功能:健脾利濕,清熱明目,適用於脾虛便溏,頭昏眼花。《普濟方》云:“服此藥百日顏色異,肌膚光澤,延年不老”。

標籤:【中成藥】、【類】、【益胃類】、【健脾】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