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妙法健脾益胃 | 養生知識網


 

A-A+

養生妙法健脾益胃

2018年02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1 ℃ 次

根據各人不同的環境、條件和需要,應用日常食物的營養來調理養生,從而達到防治疾病、促進健康長壽或疾病康復的目的,此種方法也稱食養或食療(藥膳)。

食養在我國相傳已久,自古就有“藥食同源”和“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內經》中早已有“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述。中醫認為,生命就是生物形體的氣化運動,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化氣與成形。而化氣與成形是由於飲食水谷通過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體的每個部分都能得到營養。因此,食養的關鍵是保護脾胃。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若“先天”不足,可通過“後天”食養補之。如果脾胃虛弱,功能異常,供給減少或過多,人體的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就將受到影響。

保護脾胃的重要措施有:

一:要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語說“早飯飽、午飯好、晚飯少”,“晚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因為人的基礎代謝白天比晚上旺盛,對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較強,晚上活動少,能量消耗低。同時,飲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膩、油煎、過鹹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動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類食品和新鮮水果、蔬菜

二:要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不僅要注意飲食的衛生,不進不潔食物,而且飲食宜溫、熟、軟,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熱不炙唇,冷不振齒”為宜,尤應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吃飯時要有好心情,吃飯要專心致志,細嚼慢咽,飯後不宜馬上洗澡或做劇烈運動。

三: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根據個人的體質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和東西南北中氣候與水土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的食物。

四:在食補或食療時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鹹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對不同人的體質或疾病,必須避免不同的味氣所傷,以免助邪而攻正。>>>夏季脾胃保養四要訣

飲食調理養生方法,古人積累了很多經驗,現選擇其簡單易行者介紹之。

叩齒

牙齒功能對人的健康影響很大,要健脾胃必須保護好牙齒。古代養生學家介紹“清晨叩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具體做法是:摒除雜念,全身放鬆,口唇輕閉,然後上下牙齒有節律地互相輕輕叩擊。

嚥唾

唾液,古稱“金津玉液”,民間流傳著“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益我度百年”的諺語。認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長壽的保證。此法是晨起漱口之後,寧神閉口,先叩齒36次,然後咬緊牙齒,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攪動,不拘次數,以津液滿口為度,再分次緩緩嚥下。

飯後摩腹散步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說:“平日點心飯訖,即自以熱手摩腹,出門庭行五六十步。”此法若能長期堅持,對調整脾胃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腸疾大有益處。

常吃健脾益胃的食物

大棗

本草綱目》說:“大棗氣味甘,怡年,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蜂蜜

《神農本草經》指出,蜂蜜能“安五臟,補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久,和百藥,久服強志健身,延年益壽”。

蓮子

清代《本草備要》說,蓮子“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壞,人得食之,發黑不老”。宋代《太平聖惠方》載蓮子粉粥,每次取蓮子粉15~2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可以治療年老體弱、慢性洩瀉、多夢失眠、夜間多尿,令人強健。

薏苡仁

明代《本草綱目》說:“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洩痢水腫者用之。”

胡蘿蔔

中醫認為,胡蘿蔔可健胃行氣消食,凡脾虛食停、氣滯不暢,證見胸滿脘悶、食慾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輔助食療。>>>教你幾招養生蘿蔔菜

適當服用健益脾胃的中藥

黃芪

《本草正義》指出:“黃芪,補益中土,溫養脾胃,凡中氣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者最宜。”一般用量10~15克,蜜炙煎服。

黨參

味甘,性平,功能補中益氣,益血生津,為平補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長壽。一般用量10~30克,水煎服。

黃精

味甘,性平,能補脾潤肺,補益腎精,強筋骨,烏鬚髮,抗衰老。每日服9~15克,水煎服。

茯苓

味淡,功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唐代藥王孫思邈說“茯苓久服百病除”。用量一般為9~12克,水煎服。但陰虛津枯者不宜用。

小編提醒:

西瓜傷脾胃

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歡把它放在冰箱裡,冰得涼涼的再拿出來食用。這樣雖然嘴上舒服了,卻會對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傷害。>>詳細閱讀

想知道更多關於中醫的知識嗎?請到中醫門診看看吧

標籤:【益胃】【健脾】【妙法】【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