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小竅門 中醫點穴法治急症
養生之道網導讀:當我們突然遇到頭昏腦漲、血壓升高等急症時,應該怎麼辦呢?面對自己或別人遇到病痛時我們能做什麼呢?下面小編就教你點穴法治療12種急症以及中醫其他的養生小竅門吧!
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見病突然發作時,往往因為不能及時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意外。其實,在此種既缺醫又無藥的緊急情況下,只要掌握幾招非常實用的徒手點穴治病的方法,就能為患者贏得送往醫院接受治療的寶貴時間。
1、治暈厥
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這時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壓患者合谷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持續2~3分鐘,一般會緩解。
2、治休克
刺激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具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情況時,用大拇指尖按壓其人中穴往往能夠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等原因往往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這對患者生命有極大的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位於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問偏於第三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常常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4、止呃逆
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位於大拇指橈側指甲角旁約0.3厘米處),至有酸痛感為宜,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就會停止。
5、止鼻血
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已的腳後跟穴(位於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可止血。
6、止嘔吐
嘔吐時,患者可用中指壓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約6.5厘米處)來止嘔,以壓至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即止嘔吐。
7、止頭痛
頭痛發作時,患者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的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3厘米凹陷處),壓至有脹痛感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8、止胃痛
胃痛時,用雙手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約1 0厘米,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後堅持3~5分鐘,胃痛便可明顯減輕。
9、止心絞痛
心絞痛發作時常常伴有胸部壓迫感、窒息感等。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於人體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壓3~6分鐘,心絞痛即可得到有效緩解。
10、止膽絞痛
膽囊炎、膽結石發作時,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續按摩右小腿的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2分鐘,即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11、止腎絞痛
腎絞痛發作時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約10厘米,脛骨內側緣後方),反覆按摩3~5分鐘,症狀可得到緩解。
12、治便秘
便秘者在大便時倘若用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約6.5厘米處),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會有便感;然後屏氣,增加腹內壓,一會兒即可順利排便。
擁有潔白細嫩的皮膚是女性朋友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很多女性卻為面部色斑、黃褐斑、雀斑、各種斑點等肌膚問題所困擾。中醫學認為,皮膚的好壞是身體內在環境的外在表現,問題出在內而表達於外。因此,必須要內外同時調理,才會讓面部膚色紅潤、細膩、光滑。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中藥內飲外洗解決皮膚斑點問題的小方法:
白鮮皮10克,白蒺藜12克,當歸12克,山楂15克,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鐘後,將藥液倒出,再加水300毫升繼續煎煮15分鐘,然後將藥液倒出,和第一次倒出的藥液混合後分早晚兩次服用。之後再向藥渣中加入清水1000毫升,煎煮10分鐘後將藥液倒出。等此次所得的藥液溫度適中後,用其洗臉,一天一次。這樣內飲外洗,能夠充分利用藥力,盡快解決面部色斑的煩惱。如沒有時間煎藥,也可以用上述藥物泡水,一部分飲用,一部分用來洗瞼即可。
上面給大家提供的方法中,白鮮皮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療皮膚疾病的良藥。現代研究發現其有抑制真菌生長的作用,白蒺藜有平肝潛陽、舒肝解郁、祛風止癢之效。凡因壓力大、心情不好、氣機郁滯所致皮膚問題,常用此藥:當歸人稱“婦科之聖藥”,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氣血充足了,皮膚才能好,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山楂中含有蘋果酸、維生素C、枸櫞酸、果膠,可防止色素粒子積聚於皮下,還能使皮膚保持彈性。這樣四味藥組合在一起,內調外養,能讓肌膚白裡透紅,令你做個健康美人!
需要注意的是,懷孕期間的女性不宜使用此方法。此外,皮膚好壞與心情、情志有很大的關係,規律運動、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心態平和,氣血才能調和,皮膚也才會好起來。
治病或者養生,許多人樂於用中藥泡茶。取一味或幾味中藥,置杯中,添入開水,蓋上蓋子,浸泡幾分鐘,就可以像平時喝茶那樣飲用,這種被稱作“代茶飲”的中藥用法確實比煎煮中藥方便得多。但中藥泡茶有學問,不可不知。
選擇合適的品種
由於中藥品種多,來源廣,加上質地、口味等不同,有些中藥可以泡茶,有些則不能。通常可用於泡茶的中藥有人參、西洋參、靈芝、杜仲、龍眼肉、枸杞子、陳皮、番瀉葉、大黃、草決明、蓮子心、生薑、胖大海、薄荷、烏梅、山楂、紫蘇、羅漢果、青果(橄欖)、茵陳、金錢草、鮮佩蘭、鮮藿香、西瓜皮、白茅根、桃花、金銀花、槐花等,以體輕質松味甘淡的葉、花、果、籽及鮮品類藥居多,而有些質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類的中藥,如龜板、黃連、附子、辛夷等就不能泡茶用。泡茶原則上要選擇經規範炮製後的飲片,有些甚至要切細片,果實類中藥如羅漢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中藥泡茶也須辨證
和煎劑一樣,中藥泡茶也要根據中藥的性能,結合自身體質、病證、氣候、時令等辨證使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絕不可信手掂來。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熱,利咽喉,清腸通便,對風熱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啞、便秘有效,而對聲帶閉合不全或煙酒過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啞則無效。又如金銀花是知名的清熱解毒藥,對夏季傷暑上火者比較適合,但對脾胃虛寒的人就不能用,濫用則會引起腹瀉。此外,有些藥可引起過敏,有些藥可能傷胎,是特殊群體不能亂用的。為此,選藥泡茶前,應聽從醫生指導。
中藥泡茶要把握藥味、用量及服法
一般而言,泡茶選單味中藥最好,因治療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選藥最多4-5味,藥味太多則失去泡茶意義。泡茶中藥的用量因藥和用途而異,一般而言,鮮品藥用量宜大,干品宜小;養生保健時用量宜小,治病療疾時量宜大。比如陳皮,鮮品可用至12-20克,干皮6-10克即可;白茅根作為清火保健藥,每次用10克,而治療血熱引起的出血證則需30-50克。此外,飲用藥茶,多主張溫服、頻飲不拘次,每日一劑。特殊情況可靈活變通。
此外,關於中藥泡茶的時間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據藥物的質地而定,通常3-5分鐘即可,但必須用開水、沸水浸泡。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也許你在健康的時候並沒有覺得想要多掌握一些急症的小知識,但人在慢慢變老,我們的身體以及家人的健康都會漸漸受危脅,所以趁現在趕緊學學這些方法吧!
標籤:【中醫小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