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頸性眩暈「千年之謎」 | 養生知識網


 

A-A+

破解頸性眩暈「千年之謎」

2018年07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3 ℃ 次

頸性眩暈,是頸椎5種類型之一,其最大危害是猝倒。有數據顯示,國內中老年人中約55%左右的人患有眩暈,並呈明顯年輕化趨勢。保守估計國內約有頸性眩暈患者5000萬人左右。

由浙江省名中醫,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範炳華領銜的課題——“推拿對頸性眩暈的椎動形態學及其血流速的影響”,以《內經》“上虛則眩”、“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理論為依據,通過對符合頸性眩暈臨床體征的患者採用TCD對椎動脈血流速的檢測,結合三維CTA椎動脈造影的形態對照研究,基本明確了椎動脈形態學改變引起血流速度變化是頸性眩暈發生的根本原因,破解了頸性眩暈的“千年之謎”,日前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對於頸性眩暈,以往臨床都採用擴張血管類和營養腦神經類藥物治療,而一般的推拿治療則採用放鬆頸部肌肉,整復頸椎關節,理順筋絡的方法。存在著因不明確、變部位不確定、病變性質不清楚、針對性不強、5種類型同一種治法、盲目使用整復手法、療效不確切、有一定風險性等問題。

課題組根據椎動脈形態學改變的性質和部位,創新“開源增流,補償平衡,解痙通暢”三部推拿法,能有效消除或明顯改善頸性眩暈症狀。

研究人員隨機挑選84名頸性眩暈患者,對他們的168支椎動脈血流速進行觀察,結果椎動脈有血流速改變占66.07%,椎動脈形態學改變占75.0%。其中椎動脈不規則狹窄44.44%,椎動脈纖細(痙攣)22.22%,骨質因素壓迫21.43%,椎動脈走行異常10.32%,椎動脈閉塞不全1.59%。

經三部推拿法治療,血流速減慢的椎動脈、基底動脈由32.01±5.25、38.50±6.31,分別升至39.57±10.64、48.43±10.44(P﹤0.05);血流速增快的椎動脈、基底動脈由65.45±10.81、72.91±6.69,分別降至55.48±9.90、62.64±8.87(P﹤0.05)。從部分治療前後複查患者的影像資料來看,其血管形態得到改善。

三部推拿法的優勢是只取3個部位6個穴位,針對椎動脈病變的規律和部位施術,經6家醫院臨床對2536名病人驗證,經過7~10次推拿,臨床治癒占41.6%,好轉占55.5%,總有效率97.1%。年復發率僅3%~10%,費用一般在300~500元。 
  
 

標籤:【千年之謎】、【眩暈】、【頸性】、【破解】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