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養生 教你自測經絡是否通暢
養生之道網導讀:在中醫學上,經絡是人體氣血的通道,經絡不通暢則各種不適就會找上門來。那麼如何自測經絡是否通暢呢?中醫養生還有哪些特區要注意的呢?
中醫經絡養生 教你動手自測經絡是否通暢
經絡是否通暢,可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檢查。
身上的肉捏著不感覺痛
檢驗經絡是否通暢的最簡便方法,就是捏一下自己身上的肉,感覺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側的三焦經和小腸經的位置或是大腿上的肉,可明顯地感覺出來,如果感覺又硬又痛,說明經絡不通。
有明顯的過血現象
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感受,即用一隻手緊攥住另一隻手的手腕,過了1分鐘左右會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漸從紅色變成白色,而當突然鬆開的時候,會感覺一股熱流一直衝到了手指尖,同時手掌也會從白色變成紅色,這種現象稱為過血。有過血現象說明經絡是通暢的。
對於手掌而言,很容易瞭解過血現象,但怎樣知道下肢是否過血呢?那就讓別人幫忙,壓住股動脈(仰臥位,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壓腹股溝,能感覺到有一個地方有跳動感,就像摸手上的脈搏一樣),大約1分鐘左右的時間,猛然鬆開手,若血能衝到腳趾尖,且過血的感覺呈圓桶狀,前後腿一起過,說明經絡暢通。反之,就需要通過按摩打通經絡了。
搓八髎腳會發熱
如果想重點測試一下督脈及膀胱經的情況,就要通過搓八髎來進行檢測了。所謂八髎 ,是八個穴位的統稱,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分佈在左右兩條膀胱經上,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後孔中。
很多從來沒有做過按摩的人,經絡大體都不通,不僅表現在壓股動脈沒有過血的感覺,還表現在搓八髎也沒有腳熱的感覺,大部分人只有屁股熱,稍好一點的膝蓋能熱,最好的才是腳能熱。搓八 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處摩擦。
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集中了人體很多經絡,那麼,什麼叫“好肚子”呢?首先,手捏著不痛;其次,肚子要塌(平躺在床上,能顯出肋骨,往肚子上澆點水也不會流)。打通肚子這段經絡,主要是刮痧和按摩,一般不適合拔罐。
您知道嗎?人體有四大養生區,即背部區、脊柱區、腋窩區和肚臍區。養生就要從我做起,從我們自己的身體做起,從身體的四大養生區做起。
人體內臟投射部——背部區
背部區,指軀體後面,頸以下、腰以上的部位。
中醫認為背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所過之處。足太陽膀胱經與五臟六腑聯繫密切,是人類內臟投射部,上面遍佈諸如心腧、肝腧、脾腧、肺腧、腎腧、膽腧等重要穴位。經常激發疏通背部區,有益於氣息運動,血脈流暢,可滋養全身器官。
《養生四要·慎動》說:“背者五臟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則肺臟不傷。”《攝生消息論·春季攝生消息論》說:“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令鼻寒咳嗽。”傳統的度冬健身諺語也說:“老人度冬閒,曝背能延年”。人到老年氣血衰退,對寒潮的侵襲適應力減弱。要想平安度過寒冬,背部保暖實為當務之急。
中醫認為,風邪入侵人體,背部首當其衝。背部受寒就會導致腰酸背疼,肌肉抽搐,下肢關節及內臟等部位不適,形成病害。背部保健對患有風濕痛、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非常實用。
背部保健方法:
1、衣服護背:平時穿衣服注意保暖,隨時加減,以護其背。
2、曬背取暖:避風曬背,能暖背通陽,增進健康。
3、慎避風寒:背為五臟俞穴所會,尤其是天熱汗出腠開時,若被風吹,則風寒之邪易於內侵,引起疾病。夏日汗出後不可背向電扇,以免風寒之邪傷人。
4、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經活血,振奮陽氣,強心益腎,增強人體生命活力。
5、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濕毛巾搭於背後,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注意用力不宜過猛,以免搓傷皮膚。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悶、腹脹之功效。
人體結構的大梁——脊柱區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督脈分佈於脊柱。“督脈總督一身陽氣”。督脈是人體的一條大陽經,決定了人體的腦髓、腎、腰脊、脊髓。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胳,具有支持軀幹、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脊柱保健方法:
1、注意身體的基本姿勢:站立姿勢不良,尤其是脊柱不正,如含胸垂肩、下巴前突以及站立時左右倚靠,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或復發。正確的站立姿勢是兩眼平視,下頜稍內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小腿微收,兩腿直立,兩足距離與雙肩寬度相等。在彎腰搬重東西的時候,最好先蹲下,讓身體重心下沉,慎重用力。
2、加強脊柱的肌肉力量:身體在正確的站姿與坐姿下,週身放鬆,感覺脊柱像是擺放積木一樣,既鬆弛又直立。身體重心的位置要不斷向各個方向進行微微的調節,在“靜”中產生“動”的感覺或顫抖現象。
3、加強腰背肌力量練習:
俯臥背伸式:俯臥於床上,兩臂自然放於體側,先使兩臂後伸→頭後伸→胸背後伸,離開床面;然後雙下肢伸直併攏向後上方抬高;最後把上、下肢及頭和軀幹的動作協調起來,只讓腹部著床,保持10秒鐘;再使上、下肢及頭、軀幹放下貼床。休息10秒鐘,再重複上述動作。
拱橋式:仰臥於床上,兩上臂自然放於體側,雙膝盡量屈曲,讓臀部高高抬起懸空,保持10秒鐘,然後輕輕放下,休息10秒鐘,再重複上述動作。
倒步走:兩腿交替向後邁步,使大腿後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大為增強,同時還能鍛煉腰部韌帶的柔韌性,使腰部的穩定性增強,減輕重量和壓力對於腰椎的直接壓迫。
爬行:爬行運動是模仿動物在地上爬行,可矯正脊柱歪斜,防治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下肢靜脈曲張、上臂肌肉萎縮、消化不良等病。但患高血壓、冠心病及腦動脈硬化的病人不宜進行爬行運動。
4、加強脊柱及肩、髖關節的柔韌性練習:可行壓肩、下叉、前後彎腰等運動。
5、堅持頸背腰骶部的按摩:按摩頸背腰骶部可以解除腰、臀、腿部肌肉痙攣,消除疲勞;拉寬椎間隙,降低椎間盤內壓力,促使突出物還納,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舒活關節,鬆解粘連。
6、學會脊柱的放鬆練習:脊柱放鬆可以採用站、坐位姿勢。採用默念“松”的方式,從頭至腳按部位逐步放鬆,把全身調整得自然、輕鬆、舒適,以解除思想、身體的緊張狀態,使之趨於平靜。
人體養生奧秘處——腋窩區
腋窩,俗稱“胳肢窩”,腋窩蘊藏著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
從經絡學的角度看,腋窩主要分佈心包經和心經。按捏腋窩可使人舒筋活絡,調和氣血,延緩衰老。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有一穴位——“極泉”。按摩極泉穴,有防治心臟病、肩周炎、乳腺病等的作用。腋窩的強身奧妙有兩點:一是刺激此處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結,可促進體液循環,使全身器官能得到更多的養分與氧氣。二是由此引發的大笑,使人體器官甚至細胞都得到運動,對於心、腦和肺都有養護益處。
腋窩保健方法:
具體的按摩方法有兩種:
一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腹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一般需要3~5分鐘
二是彈撥,抬高一側手臂,把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可時快時慢變換節奏,並左右交替進行。
其方式簡單易行。自我按捏時,左右臂交叉於胸前,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運用腕力,帶動中、食、無名指有節奏地輕輕捏拿腋下肌肉3~5分鐘,早晚各一次,切忌用力過度。同時也應注意指甲剪短,避免觸傷皮膚及血管神經。其中孕婦、嚴重心腦血管病患者、腫瘤有淋巴轉移患者等不宜採用此法。
諸經百脈相通穴——肚臍區
肚臍名為神闕穴,又名氣捨,是真氣居處的宅室,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之作用。神闕穴是胎兒生前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它內聯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宮、皮筋,因而歷來被醫家視為治病要穴。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臍部的保暖,現在很多年輕女性喜穿露臍裝,雖漂亮一時,但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經期,還容易導致痛經,並影響子宮的結構功能。
肚臍的保健方法:
1、揉按肚臍: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覺時,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時可蓋上被子,全身放鬆,仰臥床上,兩手掌重疊放在肚臍上,先逆時針方向旋轉108圈,然後再順時針方向旋轉108圈。經常堅持揉按肚臍,可以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大小便,加強臟器的新陳代謝,使人體氣血旺盛,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
2、艾灸肚臍:將艾條一端點燃,在距離肚臍上3~4厘米左右的高度進行熏烤,施灸部位呈現溫熱舒適感時,固定不動,連續灸20~30分鐘,以局部出現溫熱潮紅為度。不論何種慢性病,多宜灸此,以助元氣,從而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作用。
3、肚臍拔罐:選大號火罐一個,應用閃火法,將火罐拔在肚臍上,15~20分鐘取罐。肚臍拔罐可治療哮喘、痢疾、久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
肚臍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鐘,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食慾,消除疲勞。
4、氣聚肚臍:站、坐、臥均可,全身放鬆,雙手掌重疊覆蓋於肚臍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氣時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質,進入肚臍,聚集在此處;口呼氣時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質向全身擴散。一呼一吸為一次,習練24次。長期堅持習練,可溫陽補虛,還陽和中,消食導滯,對陰陽兩虛,體弱無力,氣短神衰有效。
養生一訣 腹部按揉
腹部按揉能保健養生。在中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一書就有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我國唐代名醫、百歲老人孫思邈也曾經寫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宋代著名的文豪蘇東坡,善於自摩丹田養生術,並吟出過“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詩句。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方能氣化正常,健康長壽快樂。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這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經常巧妙地按揉腹部,還可以使胃腸道黏膜產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過多,並能預防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揉腹還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這是因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經,通過輕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細血管暢通無阻,促進脂肪的吸收和運走,防止人體大腹便便,收到滿意的減肥效果。
經常按揉腹部,還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於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心平氣和,血脈流通,可起到輔助治療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清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恆,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膚有化膿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腸炎、痢疾、闌尾炎等)時,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擴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擴散或出血。揉腹時,出現腹內溫熱感、飢餓感,或產生腸鳴音、排氣等,也屬於正常反應,不必擔心。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人體經絡就像一流河流,如果哪裡不通暢了就容易造成淤積導致血流不暢,從而引發各種不適!
標籤:【中醫經絡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