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老少皆宜的保健運動 | 養生知識網


 

A-A+

太極 老少皆宜的保健運動

2018年09月08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每提及太極拳,年輕人常說那是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慢吞吞的,退休以後再練吧。

其實,正反映了人們對於太極拳的片面認識。的確,現在公園中常見許中老年人打太極拳,動作遲緩柔慢,但那僅是太極拳家庭中的而已。

當太極拳的套路主要有武當、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這幾大類。其中楊、吳、孫、武式太極以“慢、柔、緩”見長,適用於康復、靜養、不宜劇烈運動和無武術功底的中老年人學練。

而武當功夫和陳式太極則動作幅度相對較大,棉裡藏針,速度快猛且具爆發力,對肢體和韌帶要求較高。電影《太極張三豐》中李連傑所演繹的套路正是這兩種。但無論哪一種套路,其要領和精髓都是一致的。

太極之道:以柔克剛

太極拳是拳術中以柔克剛的典範。以柔克剛因人性情不同可分:外剛內柔、外柔內剛、剛柔相濟。因個人體質不一樣,所以柔度也不一樣。

說法1:身有千斤力,只用四兩勁。

四兩撥千斤”是很多人對太極拳“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一種最基本也是最淺顯的認識。楊澄甫的《太極拳之練習談》中說:“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裡藏針之藝術。”

這就說明了被稱為“太極內勁”的這種勁力的特性,並不是打拳力氣越小越好,而是身有千斤力,只用四兩勁,即功夫好,用巧勁,四兩可以撥千斤。

說法2:練拳不練功,老來一場空。

很多人以為,練太極拳,只要會用技巧,就可以“四兩撥千斤”戰勝敵手,克敵制勝於一時。殊不知太極拳深層的意義是外練筋骨,內練精氣,保養身心以求壽健,在延續生命的對壘中戰勝敵手,所謂克敵制勝於一世。練太極拳表面是在練拳,實則練功。強身健體、延續生命才是太極至高境界。

鍛煉要領:連貫圓活

打太極拳要含胸拔背,垂肩墜肘,內外相合,意守丹田,關鍵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鬆腰鬆腰是指在微微屈膝、松胯的基礎上,使腰部保持松、沉、直的狀態。鬆腰才能夠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隨之而出。

2.分清虛實分清虛實是太極拳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則。初練太極拳主要是步法要分清虛實。如全身重心坐於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運動中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實能分才能轉動靈活。

3.完整一氣太極拳運動講究由腳而腿到腰,完整一氣,手隨足運,足隨手運。一個動作的結束恰好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似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保健應用:急慢性康復治療

近年來研究證明:太極拳的醫療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在許多急性病和慢性的康復治療中。

 

1.心血管系統疾病堅持太極拳鍛煉,可使心氣旺盛、血脈充盈、脈搏和緩有力、面色紅潤光澤。臨床上常用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心絞痛、心肌梗死後恢復期、Ⅰ、Ⅱ期原發性高血壓病、風濕性心瓣膜病和肺原性心臟病Ⅰ、Ⅱ度心功能不全者。

上述病人可以練全套簡化太極拳,也可以視病情和體力進行部分動作的選練,如野馬分鬃、摟膝拗步、雲手等。其運動量應以運動時心率亞極量≈(170-年齡)為宜。練拳最好在早晨,選擇空氣新鮮,較為溫暖、乾燥的地方。

2.神經系統疾病進行太極拳鍛煉,可以調暢氣機、調理陰陽、寧神定志、潛陽降逆。因此,可用於輕、中度神經衰弱症、各種類型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患者每日可堅持練拳1小時左右,體弱者適當減量。運動中要特別注意放鬆和入靜。

3.消化系統疾病打太極拳可使脾氣健運、肝氣條達,從而增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一般可用於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胃下垂、遷延性肝炎、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腸潰瘍無併發症者。運動中要注意腰的轉動,以加強對內臟的按摩。

4.呼吸系統疾病打太極拳可使練習者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具有補氣益肺的作用。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性肺氣腫、慢性非活動性肺結核等病的康復治療。

初練太極拳一般採用自然呼吸,力求做到深、長、細、勻。這對於呼吸系統是不錯的鍛煉。練習最好選擇空氣新鮮,周圍有松柏的地方。

5.早衰堅持練習太極拳可以補益腎精、強壯筋骨,從而抵禦疾病,延緩衰老。其運動量因人而異,以運動後微微汗出、精神爽朗、不覺疲勞、食慾增加、睡眠佳為宜。經過一個階段的鍛煉,可以適當增大運動量。

小編提示您:

練習太極拳如果姿勢不正確,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疼痛。因此,想要以太極拳為主要運動方式的朋友,初學時應在老師的帶領下正確學習,打好基礎,特別是要在學習中注重掌握太極拳的基本步伐,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標籤:【運動】【保健】、【老少皆宜】、【太極】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