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主陰從 | 養生知識網


 



腎陽虛怎麼調理

 腎陽虛怎麼調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腎陽虛怎麼調理?腎陽虛,由於腎陽虛衰,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那麼腎陽虛怎麼調理?下面一起來看看腎陽虛的調理方法。 陽虛體質通常表現為,怕冷,面色偏白,體型偏瘦弱,容易出汗,不耐體力勞動;面部易長斑,咽部常有不適,肩背部不適,易得胃腸病,一吃涼的或吹冷風就腹瀉;大便不成形,腰酸,性慾低下,易痛經,月經週期延長...



中醫論「陽主陰從」

 中醫論「陽主陰從」
丹溪之論執其一端,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嚴厲指出其害人至深,且清代溫病學以來,一見熱象但用寒涼,其傷陽氣甚矣。近代醫家鄭欽安耗20餘年探求醫理,窮究《周易》、《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閱讀70餘部著作方悟出“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垂法立方之旨”,以陰陽辨證為綱,化繁為簡,在元陰元陽上探求至理。《內經》曰:“治病必求於本。”本立而道生。本者,陰陽也...



中醫養生 扶陽為綱

 中醫養生 扶陽為綱
一、中醫養生,扶陽為綱 從平衡論我們知道:陰陽平衡是健康的保證。但陰陽平衡絕不等於陰陽平等。《黃帝內經》認為:人體陰陽存在“陽主陰從”的關係。 《黃帝內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只有當陽氣飽滿且處在潛藏封固的狀態下,才能陰平陽秘。也只有陽氣緻密,無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說明陰陽的協調,關鍵在於陽氣的旺盛和飽滿。 《...



明白氣血 治病要訣

 明白氣血 治病要訣
王清任對瘀血證的認識有氣滯血瘀和氣虛血瘀兩端,尤其對後者的闡述頗深。認為血液在血管裡流動,靠氣的運行、推動和固攝,氣行則動,氣滯則止。“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氣之與血如影隨形,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的推動作用來自宗氣,宗氣主帥血貫脈行於心,周流全身,以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氣滯、氣虛都可使血液運行不暢而致瘀。因此調氣血也有行氣活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