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穴肚臍的養生方法 養生導讀: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其特殊性及與全身的廣泛聯繫,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被稱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捨”,“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 肚臍乃養生要穴,能治百病。肚臍,位於腹部正中央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後,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屬於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的一個重... 2019年08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 ℃ 次 閱讀全文
女性宮寒不孕 中醫藥膳幫您 28歲的鄧小姐結婚3年還未懷孕,每個月經期時不僅腹部脹痛而且手腳冰涼。所以,每到月經期她都要抱個熱水袋,就是大夏天也不例外。中醫告訴鄧小姐,她可能是“宮寒”,而她遲遲不孕可能與宮寒有關。 所謂宮寒,是指女性腎陽不足。宮寒可以導致不孕,但並不是說宮寒就一定不孕。很多宮寒的女性主要會有怕冷、腰酸腿軟、小便清長、夜尿多、性慾淡漠、月經推遲等症狀,往往經量比較少、顏色比較淡,... 2019年08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產後進補最容易誤入三大誤區 產後媽媽如何進補是一個科學而且複雜的問題,一般認為,孕婦產後失血過多、身體虛弱,於是家人盡可能採購一系列補品:補血補氣應有盡有。殊不知有些補品並不利於產婦身體恢復,有的還會給產婦帶來麻煩。 專家提醒 產後進補最容易誤入三大誤區。 誤區1 :產後新媽媽出血多,吃點桂圓、紅棗、赤豆可以補血 桂圓又名龍眼,它富含葡萄糖、蔗糖和維生素A、B等多種營養素,其中含有較多的是蛋白、脂肪和多... 2019年07月30日 孕婦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1 ℃ 次 閱讀全文
寶寶赤腳好處很多 一看到孩子光著小腳丫在地上玩耍,許多家長就會大聲斥責,原因很簡單:不衛生、怕踩到尖銳的東西、腳板受涼容易生病……不過,幼教專家卻認為,打赤腳對孩子來講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方式,不僅能夠益智,而且可以防病、健身。 赤腳鍛煉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腳是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經等組織組成的運動器官。雙腳共有66個穴位,不少穴位與內臟器官特別是大腦都有連接神經反應點,... 2019年07月29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80 ℃ 次 閱讀全文
貼腳心防咳喘 三伏貼也可以貼腳心,專家介紹,腳心的湧泉穴貼敷中藥,可以溫補腎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的目的。而且腳心做敷貼可以自己在家做,每天晚上睡前溫水泡腳後將配製好的中藥貼敷雙腳的湧泉穴,然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 標籤:【喘】、【防咳】、【腳心】、【貼】 2019年07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介紹小兒遺尿的食療與藥膳方 適合小兒遺尿的食品 脾腎不足 表現為睡眠中遺尿,小便清長,怕冷,面色蒼白,食慾不 振。需食溫補脾腎的食品,如糯米、雞肫皮、山藥、蓮肉、韭菜、黑芝麻、桂圓、烏藥、荔枝等。 脾肺兩虛 表現為面色蒼黃,易感冒,大便稀薄,乏力,夜尿兼有白天尿頻。需用健脾補肺食品,如粳米、山藥、薏苡仁、豬肺、銀耳、扁豆等。 不適合小兒遺尿的食品 過量的牛奶、巧克力、橘子在小兒體內可能產生變態反應,使膀胱膨脹... 2019年07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粗茶淡飯更益孩子健康 養生之道網導讀: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又重視孩子,所以孩子從小就在飲食上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家長都怕孩子身體有這樣那樣的毛病,過度的給孩子身體補充各種營養,家長們要注意了,在道家眼裡,孩子最好要出一些粗茶淡飯,對孩子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在生活中,青少年的發育是非常快的,特別是在... 2019年07月26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閱讀全文
腎氣不足的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腎氣不足的症狀,腎氣不足是中醫中的一個病症。腎氣,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尤為重要。若腎氣不足,對健康極為不利。那麼腎氣不足有哪些症狀?腎氣不足的症狀,一起來看看吧。 腎氣決定了人的生老病死,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懂得補充腎氣。不過,補腎氣也要講方法,只有在腎氣不足的時候補充才最有用,否則容易引出腎火,對健康也極為不利。腎氣不足主要症狀有以下8個方面,如果你發現自... 2019年07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7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如何治療紅斑性狼瘡 中醫怎麼治療紅斑性狼瘡這類皮膚病呢?為了更好的治療紅狼瘡,患者可以採用中醫中藥的方法進行治療,會有不錯的效果。中醫怎麼治療紅斑性狼瘡呢?有很多的紅斑狼瘡患者都反映在使用一些治療藥物時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很多的患者朋友都對紅斑狼瘡的治療失去了信心。其實,紅斑狼瘡的治療是可以有更好的效果的,患者可以試試中醫中藥的方法,中醫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選用一病一方的治療方式,取得了很好的... 2019年07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3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看七竅識五臟健康 所謂“七竅”,主要是指面部的七個孔竅,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於七竅,所以五臟有病,往往能從七竅的變化中反映出來。 心開竅於舌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實際上,心氣足,不僅能保證舌辨五味,舌頭轉動靈活、說話流利順暢也有賴於心神的健旺。通常來說,舌色紅潤即表示心之氣血充足。 心主血脈,舌上血管最為豐富而淺表,因而舌也能靈敏地反... 2019年07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9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