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養生 | 養生知識網

 



秋季溫補食物排行榜

 秋季溫補食物排行榜
       養生之道網導讀:今天是白露,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5個節氣,歷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顧名思義,白露是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的意思。 白露這個節氣正是天氣轉涼的象徵,也是金色秋季收穫的季節。這時炎夏已逝,暑氣漸消,天高氣爽,雲淡風輕。儘管天氣逐漸涼下來,但養生之道網養生專家提醒,白露之後天...



九款涼茶 清涼一夏

 九款涼茶 清涼一夏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做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治療喉嚨疼痛等疾患。所以說,涼茶並不是茶,而是中草藥熬出來的藥湯。 涼茶發源於廣東、廣西一帶,因為這一地域屬於亞熱帶溫熱潮濕的氣候,為了避除暑氣,人們就開發了各種涼茶,有清熱解毒類、清熱解暑類、清熱消滯類、清肝明目類、清解風熱類等,種類繁多,既美味,又有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甚至有專家預測,涼茶...



清明養生 動不宜大

 清明養生 動不宜大
養生之道網導讀:清明節很快就要到了,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除此之外,清明還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 中醫養生 重在清明節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鬆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比如公園、廣場、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



趕走春困支招

 趕走春困支招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的腳步還沒完全地走近我們,不少人已經開始認識了春困的厲害。  明明昨天睡得還行,可是到了中午吃完午飯,睡意還是像海浪一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的襲來,怎樣才能戰勝春困呢? ■春困是由於人體的“冬眠期”沒過     朝陽醫院心理咨詢門診的李雯大夫介紹,春困主要是因為人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一樣,...



秋季養生進補十忌

 秋季養生進補十忌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在民間素有“秋補”習俗。萬物正可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十忌: 1. 無病進補 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



冬季六種食物做法 不當易染病

 冬季六種食物做法 不當易染病
1.壽司 【危險因素】壽司的最大問題是寄生蟲、扁形蟲和蛔蟲。例如生魚中的寄生蟲。雖然生魚不能保證安全,但是,蘸醬汁或者青芥可能會起到輕微的殺菌作用。 【解決辦法】魚至少在145度的高溫下烹調1分鐘,可殺死魚中的任何寄生蟲。但是,那就不是壽司了。唯一可生吃魚又保證不攜帶寄生蟲的方法是吃用冷凍魚做成的壽司。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推薦,在零下31度的溫度下冷凍魚至少15小時可殺死寄生蟲。 2.雞蛋 ...



芒種養生藥膳 五型體質不相同

 芒種養生藥膳 五型體質不相同
養生之道網導讀:芒種是夏季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中醫專家指出,芒種養生飲食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減酸增苦,調理脾胃,那麼不同體制的人芒種養生選擇什麼樣的藥膳呢? 芒種養生減酸增苦 五型體質各不同 老中醫指出,芒種養生,飲食方面宜減酸增苦,補腎助肺,調理胃氣。下面您不妨對號入座,找準您的芒種養生藥膳。 食療養生 木形人 健脾養肝百合蜜桃正當時 體質特點:膚色蒼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



解暑利濕豆類「當家」

 解暑利濕豆類「當家」
進入盛夏,天氣熱起來,讓人口乾舌燥。此時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不妨讓豆類“當家”,扁豆、綠豆、赤小豆、黑豆等,均可解暑利濕、健脾益腎。 飲食中可多加一些具有清熱祛暑功效的食物,如蓮子、茄子、鮮藕、綠豆芽、百合、絲瓜、黃瓜、冬瓜、西瓜等,還要注意根據體質來調理。容易感冒、疲倦、面色蒼白、畏寒的氣虛體質和陽虛體質人士,此時不宜多吃生冷寒涼食物,以防損傷脾腎之陽。 消...



預防換季「愛生病」

 預防換季「愛生病」
“換季”愛生病 這樣來預防   夏秋交替時氣候變化劇烈,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可能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因此應積極採取措施預防疾病:   1.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更應注意,因為老年人呼吸系統防禦能力本來就弱,加上氣溫變化,很容易導致慢性氣管炎等的復發。秋季各種過敏源也開始增多,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應避免與過敏源接觸。   2.秋季也是胃腸疾病的高發季節...



立春養生:護陽氣

 立春養生:護陽氣
       養生之道網導讀:立春節氣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開始了。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的立春在2月4日至2月17日那麼要如何做好立春前後的養生保健呢?           起居:御寒防風莫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