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殺不死 你的傢俱乾淨了嗎? | 養生知識網

 

A-A+

細菌殺不死 你的傢俱乾淨了嗎?

2022年03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你可知道,我們常接觸枕頭、筆、馬桶等是細菌繁殖最多的地方,如果不做好滅菌工作,細菌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危害我們人體的健康。下面支招8大滅菌方法,讓細菌無處可藏。

 
       1、冰箱
 
別以為細菌在冰箱裡不可能存活,冰箱充其量能夠減慢細菌的繁殖速度,但不能殺滅細菌。生肉和蔬菜裡隱藏著大量的細菌,它們不僅可以繼續繁殖,還會污染冰箱裡的其他食物。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須加熱後方可食用,否則便可能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發熱等症狀。
 
清潔方法:用清潔劑擦拭冰箱內壁。注意使用乾淨抹布,別使用舊抹布,那只會讓細菌來一次愉快的旅行。新鮮蔬菜應在兩天內烹飪上桌。貯存已經做熟的肉類、禽類和魚類,不要超過3天。
 
毛巾多細菌
毛巾多細菌
       2、毛巾
 
一般家庭使用的毛巾都是放在室內甚至衛生間裡,由於空氣不夠流通,毛巾每天要用幾次,難有干的時候,極容易滋生繁殖菌,久之對人體健康不利,可導致皮膚等。要學會正確使用毛巾。洗臉或洗澡時宜先用沐浴露和清水沖洗乾淨後,再用乾毛巾擦乾,這樣可以減少人體髒物對毛巾的粘附。
 
清潔方法:毛巾用完後要及時清洗乾淨,每星期用開水煮10分鐘消毒,晾掛處要通風,最好能及時烘乾或曬乾。毛巾要經常洗乾淨後拿出室外進行日光消毒。  
       3、洗衣機
 
全自動洗衣機一般都有內、外兩筒,內筒與外筒間的洗衣機槽是很多細菌的滋生地。洗衣機使用的時間越長,積累的污垢和細菌越多,對衣物造成的二次污染也就越嚴重。很多家庭將洗衣機擺放在潮濕或者通風不好的地方,由於環境濕度較高,就更會加快細菌的大量繁殖。常見的真菌皮膚汗斑、體癬,還有病毒性肝炎、傷寒、痢疾、滴蟲等都能通過衣服而引起感染。
 
清潔方法:一般應每隔3個月對洗衣機進行大掃除。洗衣時外衣、床單最好分開洗滌,內衣、襪子盡量手洗。用完洗衣機後不要馬上蓋上蓋子,應讓其敞開通風一段時間。
 
洗衣機多細菌
洗衣機多細菌
 
       4、菜板
 
據報道,使用7天的菜板表面每平方厘米病菌多達20萬個,這對人的健康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菜板也是家裡最髒的地方之一。生、熟食物交叉污染是發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擱置生食後,細菌就在這些地方停留並繁衍生息。當您又在上面擱置其他食物時,細菌便會藉機進入人體。
 
清潔方法:生食和熟食分別使用專門的切菜板和菜刀。每次用完菜板,一定要認真清洗,盡量在食物殘渣沒有滲進菜板時及時清理。清洗時,一定要仔細,可以用刷子來刷,記住要把每個縫隙都刷乾淨。  

       5、淋浴噴頭
 
黴菌最喜愛浴室潮濕的空氣和陰暗的環境。不知何時,人們發現噴頭和浴簾上已爬了一層黏糊糊的東西,不僅看起來令人噁心,還能引起眼睛發癢、咽痛和鼻腔充血等過敏症狀。
 
清潔方法:最好用全金屬質地的花灑,這樣讓細菌很難找到藏匿之處;使用前先通熱水流3分鐘,以起到除菌的作用;盡量不要讓其直接對著臉沖洗,以免細菌被吸入體內;花灑內的過濾網應每週清洗、消毒,清洗時可將其浸泡在白醋和水的混合溶液裡1小時,也可使用漂白粉和消毒液清洗。
 
枕頭多細菌
枕頭多細菌
      6、枕頭
 
枕頭是每天陪伴我們度過甜蜜8小時的親密夥伴,可它也是各種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聚集的“避風港”。有時候頭髮上的油膩、灰塵、頭屑都會粘在上面,尤其是男性分泌物更多,形成油污,如果長時間不更換,就能看到枕套上面黃黃的一層,這裡就成為細菌的棲身之所;晚上睡覺要是貼面呼吸,很容易把枕頭上的細菌吸入氣管。
 
清潔方法:要經常清洗、消毒枕套,把枕芯多暴曬,必要時還可灑上一些消毒藥水。平時要保持頭髮乾淨衛生。  
       7、筆
 
根據口腔潰瘍藥劑製造商Rinstead的研究,除了書寫之外,筆的四大用途是:咬嚼用、搔背或腳癢用、攪咖啡或茶用、通水槽用。所以當你想把筆放到嘴裡時,請三思。而且千萬別借用醫生的筆,根據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的研究,從病人到醫生的手,再到醫生的筆,因此醫生的筆被很多不同種類的細菌與病毒污染,包括泌尿系統感染及小膿A疹皮膚病。
 
筆多細菌
筆多細菌
 
        8、馬桶
 
坐馬桶不用擔心染上性病或愛滋病,但有可能讓腸胃受到感染。大多數的胃腸病菌是經由口腔-排泄物的途徑傳播,而根據研究,超過60%的馬桶坐墊受到排泄物的污染。所以如果你接觸過馬桶坐墊後,不洗手就吃東西,可能不知不覺就吃進了馬桶上的病菌。有時我們在坐馬桶之前會用衛生紙擦拭坐墊,但這個舉動可能會讓馬桶坐墊上的細菌擴散。廁所裡其他細菌喜歡群集的熱門地點還有:沖水把、水龍頭、門把,所以上完廁所後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尤其在公廁裡,最好用紙巾把手擦乾。

標籤:【乾淨】【嗎】【傢俱】、【你】、【殺】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