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核輻射飄向中國後的謠言 | 養生知識網

 

A-A+

解讀核輻射飄向中國後的謠言

2021年10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自3月11日日本強震導致福島核電站核洩漏來,核輻射的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日,在我國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寧夏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在經歷過鹽價哄抬,瘋狂搶鹽後,人們看到這則新聞總會感到心中有些不安。面對這場世界性的災難,如何理智應對、有效防護,而不盲目跟風呢?小編帶你一一解讀

福島核輻射危害有多大?

核輻射即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中產生電離輻射,它能破壞人體組織,導致基因突變、組織損傷等。目前在核電廠附近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是銫和碘,專家認為很可能也有氮和氬的洩出。放射性碘主要損害甲狀腺,引發甲狀腺癌等疾病,放射性銫則主要導致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而放射性氮的半衰期很短(幾秒內便會衰變),因此對人體的影響不大,放射性氬也對身體無害。前陣子關於3號機組使用的MOX燃料中放射性鈽具有劇毒的說法很是盛行,不過如今也被科學揭穿了真面目,而且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跡象顯示鈾或鈽洩漏。

儘管核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巨大,但其造成的損害卻取決於暴露於輻射中的時間及輻射強度。據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數據,世界人均天然輻射本底劑量是2.4mSv/年,當全身照射劑量大於1Sv時,才會出現急性放射等健康效應,而一次性遭受4Sv放射劑量則可能致死。儘管福島核事故中已有放射性物質釋放,但並未達到如此高的輻射水平,且輻射峰值也不會持久。其中人們關心的核輻射的擴散範圍,主要取決於風速、風向及其他氣候條件,且隨著與輻射中心的距離的增加,輻射強度也會逐漸衰減。據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30日18:00繼續發佈的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匯總圖中綠色曲線代表監測值,藍色柱體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綠色曲線均在藍色柱體範圍內。監測結果表明:目前我國環境輻射水平仍在本底範圍內,日本核電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這樣看來,“未雨綢繆”並非最好的選擇,聰明的做法應是密切關注國家輻射監測網絡發佈的數據,一旦超標再採取相應措施。

遭遇核輻射時的正確防護

一、早期防護措施:

早期是指核輻射事件發生後的1-2天內,此期可採用的防護措施有:

1.隱蔽:隱蔽指停留或進入室內,關閉門窗及通風系統。在突發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隱蔽是主要防護措施之一,鉛板、鋼板或牆壁都能有效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大多數建築物可使建築物內的人員吸入劑量降低一半,但值得注意的是,隱蔽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天,這是因為隱蔽一段時間至煙塵通過後,室內空氣中的放射性核素濃度會上升,此時通風顯得非常重要,可使室內空氣中放射性濃度降低至室外較清潔的水平。

2.呼吸道防護:進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的地區時,要對五官嚴防死守。用濕毛巾、布塊等摀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質劑量減少約90%。

3.體表防護:可利用各種日常服裝,包括眼鏡、帽子、圍巾、雨衣、手套、靴子等,以減少體表放射性污染。

4.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後的補救措施:應立即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用溫水淋浴,並將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密封於塑料袋中,放在遠離生物的安全之處,直到以後有時間再進行監測或處理。

5.放射性散佈事件的應對:出現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空氣流時,切忌不能迎著風,也不能順著風跑,應盡量往風向的側面躲,並迅速進入建築物內隱蔽;如果下雨,則應在第一個24小時內呆在室內,並關閉門窗。

6.服用穩定性碘(碘化鉀):事故發生前或在遭受核輻射後立即服用碘化鉀可使甲狀腺的碘含量達到飽和,以避免其對放射性碘的吸收。但是,碘片的服用需要在相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隨意服用可能導致碘超標,造成甲狀腺腫大等疾病。而含碘量較低的藥物,對防輻射並無作用。塗碘酒防輻射的做法則是無稽之談,碘必須內服才能在甲狀腺中富集,否則毫無作用。中國疾控中心也對服碘發表了聲明:碘片的服用要根據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評估事故狀態以後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僅憑個人主觀臆斷或因恐懼而擅自服用。

7.防止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會沉積在食物表面,使其帶有放射性。但包裝嚴密(如罐裝、塑料袋封裝等)的食物則不會受到核污染。

8.撤離:若事故嚴重,需要居民撤離污染區,應聽從有關部門的命令,有組織、有秩序地撤離到安全地點。

二、中期防護措施:

中期是指事件得到控制後幾天到幾個月的時間,此期的主要特點是不可控制的大氣釋放已停止,但已有大量放射性物質沉積於地面。因此,主要的輻射來源於沉積於地面的放射性物質造成的外照射,以及食入污染食品後的內照射。此時,對個人而言除了可考慮中止呼吸道防護外,其他的早期防護措施可繼續採取,但在食物及飲水方面還應提高警惕,因為到核事故中後期,放射性物質沉積於土壤、水源(河流、海水等)中,並進入生長在其中的生物(植物、牲畜、水生生物)體內,因此,應控制進出口通路,對輻射超標地區的食物進行嚴格檢疫,當其放射性濃度超標時則應禁止或限制食用。

此外,由於重大災難易引起人們的恐懼心理,尤其是那些直接捲入災難或喪親、財產損失的倖存者,更易產生心理障礙,因此,應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心理指導,為其安排心理治療

三、睌期防護措施:

晚期也即恢復期,可能持續幾月到幾年的時間,此期的特點是長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已進入環境和食物鏈中,主要的輻射途徑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懸浮物質的吸入引起的內照射。因此,在防護方面,仍應加強控制進出口通路、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儲存飼料,進行地區去污等。而此階段的的主要任務則是恢復行動,使受影響地區及早恢復正常生活。

現在,面對核輻射,您是否已經有點底氣了呢?在這個“隱形殺手”面前,過度恐慌和盲目跟風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使事態惡化。只有保持良好冷靜的心態,掌握正確的防護措施,及時關注官方的報道以及政府的決定和通知,團結一致,才能在這場戰役中立於不敗之地。

標籤:【謠言】、【中國】、【飄】、【核輻射】【解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