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螳螂拳簡介 | 養生知識網


 

A-A+

梅花螳螂拳簡介

2018年04月17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158 ℃ 次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很多武術在門外漢看來只是一項陽光的舞蹈,其實各種隱含著武術的精髓所在。梅花螳螂拳就是其中一個實用性的武術拳種,採集了眾多拳術的絕招,再在後人的創新上加以改進而形成,下面的梅花螳螂拳簡介希望可以幫助讀者瞭解這個拳種。

梅花螳螂拳

螳螂拳為明末清初陝西省淳化縣王郎,即王文成所創。王文成初練少林功夫,後與習通背功的張琦比武失敗,在回鄉途中,看到螳螂斗鳥,由此得到啟發。他回家後苦心鑽研,取螳螂的活動特點,集十八家拳法的精華,編創出“崩補”和“八肘”兩套拳,並取名“螳螂十八湊”。

梅花螳螂拳簡介:

螳螂拳為明末清初膠東人王朗所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相傳,王朗祖師察螳螂捕蟬之動靜,取其神態,賦其陰陽,剛柔虛實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後、進退之法,演古傳十八家手法於一體而創螳螂拳法。

在螳螂門古老拳譜《可使有勇》(梁學香著於道光年間)中記載為“昔者王朗老師,作為分身八肘,亂接、秘手,但論虛實剛柔,其妙無敵”。在《螳螂拳譜十八家拳祖姓名》中提到“王朗的螳螂總敵”。也就是說在道光年間,所知道的螳螂門祖師,就為王朗。

螳螂拳從萊陽傳出後,由姜化龍、宋子德、崔壽山、王玉山先生於清末民初先後到煙台、青島傳授嫡派螳螂拳,傳授螳螂拳的國術館遍佈膠東,由於習練者眾多,逐漸形成了現今煙台螳螂門的三枝四派,分別是:萊陽三山一脈的太極螳螂,煙台郝家的太極梅花螳螂,煙台林景山一系的七星螳螂,龍口、招遠林世春一脈的六合螳螂等。

1983年,在國家體委進行的“全國武術遺產搶救、挖掘、整理”工作中,萊陽民間拳師劉希雲先生把祖傳的“螳螂拳譜”獻給國家,並獲“雄獅獎”。同時,名震天下的“三山”之一王玉山先生之子王元亮先生被確定為嫡派螳螂拳傳人,並在萊陽收徒授拳。在此契機下,萊陽的武術運動,盛行一時。現在在萊陽習練螳螂拳的拳師大都是是王元亮先生的徒弟。另外,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螳螂拳的拳法在流傳,據考證均與萊陽螳螂拳有極深的淵源。

梅花螳螂拳的起源

此拳據傳發源於明末清初年間(也有南北朝梁武帝時一說),一名叫王郎的武術家訪友比武失敗後,一次偶然機會看到螳螂捕蟬靈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啟發,然後他捕捉了許多螳螂,經常地戲鬥,觀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細小神態動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剛毅機智的氣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運用兩個前臂進行勾、摟、卦、劈等動作是所表現出的快速靈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擰、旋的靈活多變;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實、穩固以及前後左右閃展騰挪的突躍等。

他編製了一些巧妙的拳術攻防組合進行苦練,再度訪友比武連連獲勝。王郎在訪友習武過程中又不斷的總結經驗,虛心學習,取長補短,豐富和改進已取得的成果,從而創立了初期的螳螂拳。

 

明末清初時,山東有王郎者(有稱王朗者)到少林寺學藝,藝成後與韓通鬥,鬥敗及於樹下休息,苦思破敵之法。見一螳螂緣樹而下,乃以劃草戲之。螳螂則以一刀勾一刀打,轉變有度,閃轉靈活,乃攜螳螂回寺,終日試之,而研究出勾摟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樹下練習時,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棄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跡,變換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寫出拳譜。第一篇為“十八羅漢短打序”,其中說:短打者,少林福居禪師所著也,註釋詳確,義理精通…。並有“短打要論”,“八打八不打”,“八剛十二條”、“長拳即短打,短打要長拳”等等。練螳螂拳者“以此為總譜,或稱為老譜”。可見當時螳螂拳只有一種。以後一傳再傳,逐漸演變,遂分為三大派了。

梅花螳螂拳的流傳

螳螂拳盛行於山東省萊陽縣(今為萊陽市),趙珠、李秉霄、梁學香、姜化龍、以及近代的李坤山、王寶山、崔壽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傳承人,尤其是後三位是中國近代螳螂拳的傑出代表人物,被武術界譽為萊陽“三山”。

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的套路剖析:

一、預備勢

預備:雙腳併攏,腳尖朝前,直腿站立。兩臂自然下垂,雙手是掌,掌指朝下,掌心朝內。目視前方。

二、螳螂雙封下

⒈動作分解:

1右腳向右跨一步,腳尖朝前,左腿微彎。頭向左轉,目視左方。

2向右轉腰調膀,雙手隨著轉腰調膀屈肘向左——上——右方劃弧擺動變鉤,右鉤位於頭的右

側,比頭稍高,左鉤位於頭的右前側,高與肩平,雙鉤尖朝右前方,雙肘尖朝下;同時,左腳向右跨一步,位於右腳內側,成左丁步。目視左方。

2.用法:敵方用右手直著向我上部打來,我向右閃身,用右手刁他的手腕,左手拿他的肘部。

3.力點:力點在五指。

三、左封右臂肘

⒈動作分解:

1左腳向左跨一步,腿成四六步。向左轉身90°,左鉤變掌,隨著轉身向前左方劃弧,擺動到身前左側變鉤,鉤尖朝左後方,高與肩平,肘部微彎,肘尖朝左。目視左鉤。

(2)向左轉腰擰胯調膀,身向前探。右鉤內旋轉,隨著轉腰探身直臂向前方衝出,鉤尖朝右,高與眉平,左鉤變掌,外旋轉,屈肘收到右肘內側,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同時,腿變左麒麟步。目視右鉤頂。

⒉用法:敵方用手向我上或中部直著打來,我左手採他來手之腕或小臂,用右手擊打他面部。

⒊力點:采敵方的腕或小臂時,力點在左手五指,擊打敵方面部時,力點在右鉤頂。

四、鳳凰三點頭

⒈動作分解:1接前式,身向後坐,向右轉腰擰胯調膀,腿變四六步。左拳變掌,外旋轉,隨著轉腰調膀向右後方劃弧,擺動到頭前,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高與頭平,肘部彎曲,肘尖朝下;同時,右拳外旋轉,向右後方劃弧,擺動到腹前,拳面朝前,拳心朝左,肘部彎曲,肘尖朝右下方。目視左掌。

2向左轉腰擰胯調膀,身向前探。右拳變掌,隨著轉腰探身向前——上——左方劃弧,擺動到頭前左側,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與頭平;同時,左掌屈肘向右——下——後方劃弧擺動到腹前,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右,肘尖朝下。目視右掌。

3向左轉腰擰胯調膀,腿變左麻花步。雙掌各內旋轉,隨著轉腰調膀同時向下後方劃弧,擺動到身前,右掌在左掌前,雙腕朝掌背邊彎曲,雙掌指朝前,掌心朝下,高與胯平,雙肘微彎,左肘尖朝後,右肘尖朝右後方。目視右掌。

4腰向右轉。雙掌變拳,右拳外旋轉,雙拳隨著轉腰向後——上——前方劃弧,擺動到身前,右拳腕向拳心邊彎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後,高與頭平,肘部微彎,肘尖朝下,左拳位於右肘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肘部彎曲,肘尖朝左下方;同時,右腳向前上一步,腿成右麒麟步。目視右拳。

2.用法:敵方用雙拳連擊我面部,我用雙掌左右裡合,招出來拳,然後進右步,用右拳擊打他頭部。

 

3.力點:招敵方來拳時,力點在左右掌心。擊打敵方頭部時,力點在右拳背。

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的特點:

梅花螳螂拳其拳偏剛,故有人稱為"硬螳螂"。身法要求:擰腰坐胯,意形並重,內外兼修。步型有馬步,弓步、虛步、丁步、蹋步、路虎步、玉環步。歌訣:"騎馬登山吞托式,禦敵跨虎姿"稱為螳螂八勢,為梅花螳螂拳之基本功。

梅花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攔截、梅花糖儲翻車、勾法、螳螂撲蟬、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槍、劍、棍等、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五種。

手法概括有十二個字,即提拿封閉、粘黏幫貼、來叫順送,動作靈活多變,非常機警,進退自如,神形具備。暴發力及寸勁最多。各種勁法齊全,腿法與腳法有彈蹬掃掛、抄踹擺踢。以及反尖腳、斧刃腳和撩腳、杵腳。扣心腳等。

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疊肘、墩肘、拐肘。頂肘、轉肘、撲肘、朝天肘、掀肘等等何止八肘、只不過叫八肘而已。螳螂拳之小臂由肘到小臂尺骨及臂之頂端部位,在技擊手法上皆稱為肘,這樣肘法就更多了,如臂肘、彌肘皆是。

譜上說:“全身十二捶,閃賺雙手扣。”其十二捶是:“頭腳手肘肩膀膝胸背腹臀根心位(根字即和的意思)。”扣者如鈕扣之扣。故又有“采衣人扣”之說。真可謂全身是打,無處不打。故梅花螳螂拳為長短具備,剛柔相濟之拳術。總之技擊性很強,屬於短打類型的拳術。行功歌訣:子午卯酉晝夜還,燒酒房事不可貪,輕擊重打有先後,日將月就勿間斷,昔日依此成羅漢,我輩學來作奇男,千錘萬煉猶嫌少,何惜工夫一百天。

 

標籤:【螳螂拳】、【梅花螳螂拳】、【梅花螳螂拳手法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