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害羞寶寶的社交能力 | 養生知識網

 

A-A+

提高害羞寶寶的社交能力

2021年05月16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導讀:家有“害羞寶寶”怎麼辦?雖然性格多是天生的,也很難徹底改變,但為了讓寶寶在這個外向人逐漸佔優的世界裡更好地展現自己,結交朋友,融入環境,打開世界的大門,我們不妨用一些溫柔而巧妙的辦法,引導寶寶、幫助他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難,適應社會。

有的寶寶非常害羞,碰到陌生的環境就牽著媽媽的衣角,躲在媽媽的身後;有的寶寶則像個小小外交家,無論到哪裡都能把周圍的人逗得哈哈笑。內向與外向,害羞或張揚本是個性問題,沒有優劣之分。但在現今這個重視交際的社會中,害羞的孩子是往往不受歡迎。作為父母,不妨讓家變成孩子獲得能量的能量場,而不是滋生消極、自卑的溫床。用愛和教育的技巧幫助寶寶擺脫害羞。

2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還較差,在碰到陌生人和不熟悉環境時,表現出不安和尷尬都屬於正常而自然的反應。但如果寶寶每次都退縮、不說話也不做出任何行動,就會封閉自己,妨礙交往能力的發展。害羞寶寶的退縮和不夠主動,會讓其他小夥伴誤以為他不友善,不易與人相處,因此與他疏遠,甚至直接把寶寶孤立,使得寶寶無法融入團體生活中。其實“害羞”是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得到改善的,如果家有“過度害羞”或“過於內向”的寶寶,家長應從各方面協助寶寶走出生活的陰影。

讓家成為愛的堡壘

順順是個乖巧的小姑娘,在家裡口齒伶俐,但是出門後卻不愛說話。媽媽並不著急,耐心、平和地對待順順的表現,鼓勵順順的每次努力,欣賞她的獨特和可愛,這讓順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自我感覺。

每次去超市、商場,媽媽都不忘記帶上順順。媽媽明白,每一次出行順順都有很多機會去跟人交流:幫媽媽付賬,找阿姨稱東西,幫媽媽要餐巾紙……叔叔、阿姨們一次次地稱讚,媽媽心裡偷著樂,順順也樂此不疲,每次都滿意而回:“媽媽,完成任務了!”

愛的技巧:

1.溫和、有耐心的父母和老師,有安全感的家庭,有歸屬感的幼兒園和學校,是幫助孩子克服害羞最基本的良方。

2.行動第一。不要怕麻煩,在一點一滴中慢慢地給孩子創造安全的人際交往機會,讓孩子從交往實踐中體驗到成就感,享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害羞的孩子更需要看到自己積極的一面

銘銘是個3 歲的小男孩,很少與人打招呼,媽媽每次讓銘銘打招呼,他都會扭過頭去。礙於面子,媽媽總會解釋一下:“我們銘銘很害羞,從不與人打招呼!”時間長了,銘銘更不願意主動交流了

愛的技巧:

1.不要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總被貼標籤的寶寶會自己說:“我害羞了!”父母不要在別人面前評論自己孩子的害羞表現,盡量換成積極的字眼,如我的寶寶正在學習做個有禮貌的孩子呢,他要多觀察一會兒等。

2. 讓寶寶知道,每個人至少都有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最終能夠做成。更多積極的評價,經常和他分享成功的快樂,寶寶的自我滿意度會逐漸提高。

讓孩子獲得足夠多的能量之後,再走出去

齊齊媽媽帶齊齊去兒童樂園玩,看到別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樂乎,齊齊卻還在媽媽懷裡不肯下來。媽媽著急了,不斷提建議:“齊齊,你玩玩滑梯好不好?玩玩大球好不好……”齊齊卻不買賬:“不,回家,回家!”

愛的技巧

1. 到一個新鮮的環境,孩子如果感到不適,不要急於讓孩子加入。先抱著他,讓孩子感到安全,然後輕鬆談論環境中孩子可能感興趣的地方。如果孩子從你的懷裡探出頭來,那就說明他有要去探索的意思了。

2.不要著急,繼續輕鬆地談論:“這個小弟弟真有趣,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再問問孩子:“齊齊也想去試一試嗎?媽媽就在這裡等你,需要媽媽的時候可以叫我。”

無論何時,我們都有責任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

穎穎家來客人了,媽媽鼓勵穎穎跟阿姨打招呼。穎穎羞紅了臉,好久才說出“阿姨好”,媽媽提示穎穎說:“大點聲寶貝,阿姨沒聽見。”這時,羞紅了臉的穎穎扭頭就跑了。

愛的技巧

當孩子表現出進步的時候應該及時肯定,見好就收,讓孩子獲得成就感,下次才能更進一步。如果父母要求太高,乘勝追擊,很有可能孩子就逃避了。

回憶不害羞的場景,大聲講出來

粼粼一向見到人很少打招呼,但是上次見到媽媽的同事張阿姨時,可能是張阿姨給人的感覺很和氣,粼粼一下子就接受了,很熱情地跟張阿姨打招呼,讓媽媽喜出望外。

後來媽媽多次提及這件事情,告訴粼粼“: 粼粼你還記得嗎?上次你見到張阿姨的時候,很熱情地跟她打招呼,張阿姨直誇粼粼有禮貌,媽媽也為你感到高興呢!”粼粼眨巴著眼睛聽著,一副很滿足的樣子。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大方的舉動讓媽媽和張阿姨非常開心,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愛的技巧

6 歲以前,孩子對情景的記憶非常深刻。父母要抓住寶寶的這個特點,經常幫助他回憶自己偶爾表現出來的很大方的場景,那種受到讚許的感受,會不斷增加交往的信心。

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很強,有時候只是需要時間

苗苗已經2 歲半了,曾經看過一個短片叫《害羞的小米》,講的是一隻害羞的小松鼠的故事。小松鼠想跟大家一起玩卻不敢大聲說出來,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終於融入了集體。看短片的時候苗苗就覺得小松鼠跟自己有點像,比較喜歡。每當見到人害羞的時候,苗苗就主動要求看《害羞的小米》。看完之後,自己還若有所悟地說:“想跟朋友一起玩,就要大聲說出來。”

愛的技巧

1 寶寶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的時候父母只需要給孩子提供材料,多次重複之後,他就會真正明白。

2 圖畫書契合孩子的心靈,是一劑溫暖的心靈雞湯。有心的媽媽可以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尋找適合的圖畫書來閱讀。

害羞的寶寶的內心告白

不要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對待你害羞的寶寶,雖然他們沒有說出來,但是內心裡有足夠的理由讓自己躲進一個安全的角落。

如果你是一個害羞寶寶的父母,你肯定會為孩子表現出來的不適所困擾,特別當你本身就是個外向性格的人時,可能你會一次次地責問自己怎麼生了這樣一個孩子。但是,別忘了我們是孩子的保護傘,是他們的天空,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堅定地站在孩子一邊,而不是站在他的對面去挑剔他的毛。讓我們聽一聽害羞孩子的心裡話——

“我想加入,但是我做不到!”

你的孩子可能會固執地坐在角落裡,甚至用一本書擋住自己的臉。這個時候你不要被寶寶的行為所欺騙,其實他早已被身邊的快樂所深深吸引。害羞的孩子是喜歡集體活動的,但是他們羞於上前,因為打破“堅冰”的感覺讓他感到痛苦。

“那些人是誰?”

在進入角色之前,害羞孩子需要的“預熱”時間可能會超過你的想像,他們可能得花上不少的時間,才能逐漸辨認清楚陌生人的相貌。

“所有新的事情我都很害怕。”

害羞的孩子更傾向於比較常規的事情,那會讓他感到很舒適。而新的秩序、規則或者夥伴,會讓他產生不安全感。

害羞是性格使然,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卻可以嘗試扭轉。面對害羞的寶寶,父母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貼心小提示:

寶寶的害羞也分場合

大多數寶寶的害羞是有選擇的。比如,見到有些人的時候表現出害羞, 而對另外一些人則不。還有一些寶寶見到一些事物也會表現出害羞,比如某些圖畫等,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對不同的寶寶,同一個事物引起的感受不同。

害羞並非終身烙印

隨著環境的變化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很多原來害羞的人長大後變得不那麼害羞了。在這當中, 家庭和學校等環境的作用不可低估

不要給害羞寶寶貼標籤

不要叫你的寶寶膽小鬼。你給他貼上這個標籤的時候,無異於給了他害羞的通行證,他會覺得把自己縮在殼子裡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你的目標卻是為他敞開大門。讓你的寶寶適當遭遇困境。當餐館服務生熱情地詢問你的寶寶幾歲的時候,不要替他回答問題。雖然他如臨大敵的樣子讓你看上去很心疼,但是這種痛苦是為了他好。父母往往會覺得害羞的孩子容易受傷,所以會給予過多的保護,這只會讓事情更糟。

不要對害羞寶寶的期望過高

不必期望你的孩子成為最受歡迎的寶寶。孩子需要的不是成百上千的朋友和所有人的掌聲,幾個真正的玩伴就足以讓他快樂一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不是簡單地作一個加減體,看他們究竟有多少個朋友。帶你的孩子接觸不同的人群、場合、食品、音樂……孩子的早期經驗越豐富,他今後對不同環境的接受程度就越高。雖然這種嘗試剛一開始會比較艱難,但是對今後是有益處的。

標籤:【能力】、【社交】、【寶寶】、【害羞】、【提高】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