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偏食絕招 助你養個「雜食」寶寶 | 養生知識網

 

A-A+

告別偏食絕招 助你養個「雜食」寶寶

2019年03月19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有的媽媽們很苦惱,寶寶有嚴重的偏食現象,營養的吸收無法做到均衡、全面,將對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那麼,寶寶偏食怎麼辦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盤點育兒知識,揭秘如何改善寶寶偏食。

四種方法糾下孩子偏食

父母的為自己的孩子有偏食習慣而發愁。這確實是件傷腦筋的事 。因為偏食常使孩子缺乏營養,導致生長和發育遲緩,甚至引起某些疾病。可您是否想過,孩子偏食大多數是由父母教育不得法而養成的。那麼怎樣才能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習慣呢?

一、忌溺愛

一般說來,孩子偏食不外是因父母溺愛過度,給孩子吃過於精美的食品,讓孩子零食不離口和嬌縱孩子任性擇食形成的。因此,家長要從自己做起——忌溺愛,徹底改變這種不正確的教養方式。

二、身教法

當孩子不愛吃某種食物時,父母應該帶頭先吃這種食物。家長不妨一邊吃,一邊說:“這菜可真香啊!來,寶寶和媽媽比一比,我吃一口,你吃一口,看準吃得多。”孩子天性愛模仿大人動作,此法對較小的孩子非常有效。

三、講理法

當孩子不吃某種食物時,父母要耐心給他講清道理,告訴他這種食物裡含有什麼營養,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幫助,不吃它有什麼害處。比如,對不吃肉的孩子可以這樣說:“不吃肉怎麼能行呢?肉裡的營養最豐富、長身體、長知識都需要它。你不是總嫌自己長得又瘦又小嗎?常吃肉就會長得又快又健壯,腦子也會變得更聰明。”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必有效果。

四、變換法

就是把孩子不吃的東西變個樣兒.讓他看不出來,使他吃下去。比如:對不吃肉或胡蘿蔔的,可將肉或胡蘿蔔剁成細末,和麵粉合在一起做成丸子,包成餃子給他吃。最後要強凋的是,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其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極大,父母對飲食過於挑剔的,其子女多有偏食的習慣。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改掉偏食習慣。

四妙招助你養個“雜食”寶寶

爸媽多多“照鏡子”

在嚴格要求孩子“雜食”的同時,家長有必要經常自我檢查。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都與家庭飲食習慣有關。英國營養專家曾對1000位母親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竟有80%的母親存在偏食,她們對“該給孩子吃何種食物”同樣存在錯誤的認識。如果家長自己偏食,必須克服自身的毛,以身作則,帶頭品嚐,還要連連稱讚,以啟發、誘導孩子。

相關研究還發現,孩子偏食與父母引導不當有關。有的孩子從不吃魚!為什麼呢?是因為媽媽怕魚刺傷到孩子,不讓孩子吃。有的媽媽愛把自己對食物的看法告訴孩子——“什麼什麼真好吃,什麼什麼不好吃”。甚至,媽媽們經常會問的一句看似“關切之至”的話——“今天你想吃什麼?”也要注意“慎從口出”,因為它也會帶來這樣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的”。

有獎,還要有罰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任何一點進步,父母都應給予肯定與表揚;進步不大的孩子,要以引導為主,結合獎勵措施來加速飲食好習慣的建立。六七歲的孩子,習慣養成時間較長,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講道理,告訴他這種食物裡含有什麼營養,對人體健康有什麼益處,不吃它會有什麼害處……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或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當發現孩子開始厭惡某種食物時,家長絕不能承認其“合法”,不要隨便給孩子偏食的權利。如果父母一見孩子不吃某些蔬菜,從此就不再給他吃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協同效應”,不吃的食物越來越多。

小提醒:

家長應多學習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相關知識。糾正孩子不良飲食習慣時,要注意促進他的食慾。必須在孩子胃口好、食慾旺盛的情況下實施糾偏。

巧用膳食小單元

我們提倡“雜食”、“泛食”,即注重食物的多樣性。

讓孩子食慾大增,需要在搭配和烹調等環節多動腦筋。如:孩子不愛吃菜,可以做成菜餡,與肉末包餃子、餛飩吃。從營養學觀點看,餃子、餛飩是一種復合食物,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個餃子或餛飩就是平衡膳食的一個小單元。再如:羅宋湯、什錦烤麩、葷素什錦、色拉等,都是營養較豐富的菜餚,類似這種“吃一道菜的同時進食了多種食物”的方法,值得推廣。

爸媽付出多一點努力,食物的色、香、味、形越是豐富,“雜食”孩子便越容易養成。

習慣好,腸胃就好

家裡唯一的孩子,或由隔代老人帶大,或者父母嬌寵過度,好的飲食習慣通常較難養成。但是,該做的規矩還是要做的。

1、食要定時,按時吃飯不拖沓。

2、飲食要定量,愛吃的東西一次不要多吃,以免傷食,令腸胃受損。

3、午餐、晚餐前不吃零食,以免引起腸胃消化功能的紊亂,使進餐時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滯留腸胃,不消化,從而導致厭食。

4、平時少吃零食,特別是甜食和冷飲。過甜、過鹹、過冷、辛辣、油膩的食物,都能傷胃,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礙。

孩子多補鈣能長高嗎

時下,不少年輕父母受商家和媒體的渲染影響,為了讓孩子長得更高些,每天給孩子服用各種鈣製品,但專家指出,那種認為兒童多補鈣就能長個子的做法並不可取。專家認為,嬰幼兒時期適當補鈣是為了預防佝僂,老年人適當補鈣是為了預防骨質松疏症,但少年兒童補鈣並不能促使孩子長得更高,相反,還可能導致一些健康隱患

一個人的身高除了遺傳因素影響外,還必須有健全的內分泌系統以及維生素D和鈣等的協調作用,才能促使骨骼的充分生長。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骨骼生長最快,保證鈣的攝入是必要的,但少年兒童若過量補鈣,重複補鈣,大量服用維生素D等的做法並不科學,不但會影響孩子食慾,還容易出現厭食、便秘、脹氣等,甚至有可能產生結石。而且鈣攝人過量還會影響機體對鋅、鎂等其他礦物元素的吸收,這顯然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對於貧血及缺鋅的孩子影響就更大。

因此,專家提醒,一般情況下。對於4個月內嬰兒,每天母乳中所含的鈣就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1歲以內的幼兒每天奶量在800毫升左右也足以保證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鈣量。對不哺乳母乳而餵牛奶的嬰幼兒,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些補鈣類製品適當補鈣。對學齡期兒童及青春期的青少年,雖然對鈣的需求量較大,但靠單純的補鈣並不能使孩子明顯增高,而生活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睡眠、膳食營養均衡、適當戶外運動才是促進孩子骨骼生長的最有效的的途徑,陽光中的緊外線可促進鈣在體內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鈣劑。

讓孩子自己應對問題

有人認為孩子太小,不需要自己應對問題,不需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不需要孩子自己的獨立性。如一位家長聽說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時,大搖其頭:“他才這麼小,以後會有足夠的時間來學會處理實際問題。”而實際上,出生幾個月的孩子就已經開始努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當然這一時期的能是具有他們的年齡特點的,如放一個玩具在他頭前方,他會盡量地去夠著它。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能否成功地解決問題,更多地取決於他們的經歷而非年齡,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其獨立思考的品質,這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前提。因此,成人應在嬰幼兒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自己去應對各種各樣的司題。孩子總是說:“媽媽說……”、“老師說……”。

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早一點從“別人說”轉化為“我說……”、“我認為……”,使他們處於積極主動思考狀態,家長還應有意識地豐富嬰幼兒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多看、多聽、多動手、多想,同時,創造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孩子實踐,如“小朋友摔倒了怎麼辦”,“怎樣才能把這只碗放到比你高的櫥櫃上”等。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遊戲,即提一個問題,想盡星多的辦法出來。如“這個杯子除了裝水,還能做什麼用”,引導他們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以發展孩子獨創思維,培養他們勤於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事項。

第一,讓孩子從小一個人睡。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鈾時間。而有些父母習慣與孩子“24小時接觸”,這會影響他們精神上的獨立。

第二,適時遠離孩子。父母在一個時期內需擁有一個自由時間,也就是有不必照顧孩子的自由時間,這一時間段內,確保遠離孩子。當然應有計劃地進行,不是突然離開,否則會造成孩子的情感傷害。

第三,正確對待“我走不動了”—當孩子說“我走不動了”,可以休息,但不能抱他。如果孩子一說累,父母馬上就抱他,孩子的依賴心理就加重了,他會迴避以後遇到的各種困難。

第四,給嬰幼兒一定的自由時間不要擔心會出事,實際上,如果成人總是怕這怕那,孩子會受到暗示,進而產生依賴心理。

第五,教育不必時時叮嚀,如果,總是在成人的叮嚀、督促下做事,孩子的獨立性也強不了。一旦沒有監督,孩子就會恣意胡為,應通過效果檢查或讓孩子擔任過失責任來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

第六,孩子失敗時,不要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要讓孩子在失敗中學會獨立思考,這樣在成功後他才會無比快樂,而這可能使得他學會肯定自己,爭取成功。

第七,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通過做家務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的幸福快樂要靠大家一起來創造,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第八,積極堤進孩子獨立交往。讓孩子獨立交往,使他對自己有更正確的認識,媽媽眼中的孩子和小朋友眼中的我有什麼區別呢?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評價。

第九,正確對待“聽話”的孩子對太“聽話”的孩子,不妨偶有造成衝突,讓他說出自己的意見,並使表達自己的意見成為習慣。切不能採取高壓政策。

總之,培養孩子獨立能力,讓他自己去應對問題,應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寶寶偏食是一種 很嚴重的現象,身體營養沒法達到均衡,也會影響寶寶的身高,但是有的家長會疑惑,補鈣可以使孩子長高嗎?補鈣長高當然是很不科學的。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要學會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適當的指導。

 

標籤:【「雜食」寶寶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