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按8大穴位保健康 | 養生知識網

 

A-A+

秋季常按8大穴位保健康

2021年12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 ℃ 次

養生導讀:秋季氣候多變,天氣乾燥,容易引發各種疾病。這時對相關穴位進行按壓,可保人體健康。下面就推薦幾種穴位按摩法,在秋季常按有助健康哦。

1、風池穴

操作方法: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位於頸部耳後、後髮際凹陷處。雙手拇指著力於兩側風池穴,指端用力揉動數十次。

功效作用:主治感冒、頭痛、頭暈、耳鳴等。點揉該穴能起到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尤其適於風熱感冒。當出現感冒症狀,如打噴嚏、流涕時,按揉此穴也可減緩症狀。

2、大椎穴

操作方法: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大椎穴為督脈之穴,上至頭面,入絡於腦。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著力於大椎穴,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揉動10--15次。

功效作用:穴位是人體所有陽經的氣血匯聚之地,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脈經氣的作用,是調整全身機能的重要穴位之一。大椎穴可以振奮人體的陽氣來抵禦外邪、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咳嗽、頭痛、中風等疾病,可增強身體抵抗力。

3、肩井穴

操作方法:肩井穴位於頸椎至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厚處。平時可自己用兩手十指分別提拿同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其餘指在後,提拿10次即可。

功效作用:中醫認為,按摩肩井穴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別適於風寒感冒

按摩

4、中脘穴

操作方法:位於腹中線上、臍上4寸,即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用掌根按揉中,每日一次,每次100--300次,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功效作用:該穴位是胃的經氣彙集之處,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虛弱、運化失調,均可取中脘為主進行治療。

5、足三里

操作方法:位於膝蓋前外側下方凹陷處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以拇指每日按揉足三里2至3分鐘,力度以感覺局部酸脹為宜。緊急情況下,如胃痛急性發作,而褲子穿得緊,可用筆尖隔著衣物刺激此穴,以症狀緩解為度。

功效作用:足三里號稱人體保健第一要穴,民間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之說。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增強消化功能,增進食慾;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預防和減輕很多常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嘔吐、腸炎、便秘、膽囊炎、膽腎結石絞痛及糖尿、高血壓等,並對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顯

6、太白穴

操作方法:每日按揉100--3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功效作用:太白穴是調理脾功能的主要穴位,治療範圍較廣,對脾虛有關的病證,均有一定治療作用。該穴位於第一跖趾關節後緣、赤白肉交界處。

7、膻中穴

操作方法:位於身體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可雙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後捶打這個穴位。也可將一手四指併攏,用指腹順時針打圈按揉或從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於100次,持續2至3分鐘。現代醫學證明,人體是從胸腺開始衰老的,經常“捶胸頓足”,延年益壽。

功效作用:刺激該穴能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療各類“氣”病,包括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還可以治產後缺乳、乳腺炎、肋間神經痛、胃賁門痙攣等病症。

按摩

8、湧泉穴

操作方法:位於足底部,腳趾向下彎時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每晚溫水泡足後,先擦熱雙手掌,然後右掌按摩左湧泉,左掌按摩右湧泉,直到足心發熱。每天臨睡前按摩此穴,可達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的效果。按摩時要做到清靜平和,才可事半功倍。

功效作用: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結實、行走有力。按揉此穴,還可改善急性心絞痛症狀。湧泉穴對咽喉腫痛、頭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癲癇、不孕、月經不調、怕冷、陽痿、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均有療效。

多事之秋,易發病。中醫認為,縱橫交錯的經絡是聯繫各臟器的紐帶,那麼穴位就是這些紐帶上的功能點、敏感點。穴位能通行營衛,受刺激時,可打通經絡、調通氣血、驅邪扶正、調理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適當刺激人體五大要穴,可明顯改善人體神經、內分泌、呼吸、循環、消化等多個系統的功能。

標籤:【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手法】、【穴位按摩的方法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