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能治病 禁忌還需看清楚
看過《刮痧》這部電影的人可能還清楚地記得,那位在美國的中國爺爺由於看不懂英文藥物說明書,便使用中國傳統的刮痧技術為孫子治療發燒。這個在中國家庭常見的舉動,在美國卻被法庭認為是虐待孩子,影片表達了一種東西方不同家庭文化的現實。其實,刮痧不僅僅美國人不理解,很多國人雖然知道這個技術,並且民間也經常使用,但是對刮痧的真正內涵也並不瞭解。刮痧真是一門科學嗎?刮痧這門技術怎樣使用才正確?刮痧對哪些疾病有特效?
提到刮痧,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皮膚上出現一大片的瘀斑。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很多人背部、手臂有大片瘀斑,如果不是打架弄成的,那麼多半就是去刮痧了。
醫院刮痧科學用法有講究
專家認為,刮痧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有著一套嚴格的操作方法。從中醫的角度講,經常刮痧能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以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我們所看到的出痧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些血凝塊(出痧)能自行消失,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有消炎的作用。對於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症狀有立竿見影之效。
在選擇部位上也有講究,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強免疫力,若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就要選取肺俞、中府等穴位的部位。選擇穴位和部位就需要有專業知識。刮痧的關鍵在於用好刮痧板的鋒口,它是促使出痧、縮短刺激時間、合理掌握刺激強度、減少病人疼痛感受的重要因素。在整個刮痧過程中,應該遵循先上後下,先中間後兩邊地在人體體表及經絡上反覆按同一方向刮拭,直到皮膚出現明顯的瘀斑為止。但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出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刮痧會引起輕微的出血,所以刮痧板一定要消毒。
細節刮痧雖無害處方法一定要得當
很多人看到刮痧後紅紅的皮膚,總擔心皮膚受到損傷?據醫生介紹,“出痧”的皮膚雖然紅紅的,但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沒有損害。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對皮膚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選擇在家刮痧,一定要注意三點,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拭部位。2、刮痧出痧後近期內忌洗涼水澡。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拭出痧。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曾主任同時強調,刮痧雖然對身體沒有什麼害處,但是畢竟是一種治療方法,需要嚴謹的對待。只有技術到位,部位選對,這樣產生的效果才會更好,病情才會得到有效的治療。否則不僅治不了病,反而還會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