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決明的鑒別方法
石決明為常用中藥。始載於《名醫別錄》。具有乎肝熄風、潛陽、除熱明目的功能。用於頭腦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等病症。
來源 為鮑科動物九孔鮑(又名雜色鮑) Haliotis diversicolol Reeve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 Hannai lno 羊鮑 Haliotis ovina Gmelin的貝殼。
產地與分佈 九孔鮑主產廣東雷東、新聞、陽江、應陽、瓊東、文昌,福建平潭、東山、漳浦及台灣沿海地區。主銷華東、華南等地。皺紋盤鮑主產遼寧旅大,山東青島、煙台、蓬萊的長山島沿海一帶。主銷華北、東北及中南地區。羊鮑主產海南島,此外印度尼西亞、非洲沿海地區亦有分佈。銷全國。
鑒別要點 九孔鮑、皺紋盤鮑和羊鮑主要特徵是:九孔鮑為長卵形,表面暗紅色,具多數螺肋和細密生長線,從螺旋部頂處開始排有20多個疣狀突起,末端有6~9個開孔,孔口與殼平,殼較厚、質堅硬,內表面具珍珠樣光澤,味微鹹;而皺紋盤鮑則為長橢圓形,較上種略長,灰棕色,具多數粗糙皺紋,有苔蘚等附著物,末端有4~5個開孔突出殼面、殼較薄、質較松,內面具珍珠樣光彩;羊鮑殼近圓形,灰黃色至灰棕色,有的有苔蘚等附著物,有開孔4~5個,孔口與殼平,殼內面具珍珠樣光澤,質堅硬。
而新近進口的三種石決明,其形性各有不同。耳鮑殼形似“耳朵”;澳洲鮑則殼型較大,兩者均有珍珠樣光澤;白鮑則內面具銀白色光澤為異爾。
名典鑒別 1《名醫別錄》: “石決明味鹹平、無毒。主治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生南海。”2陶弘景曰:“俗雲是紫貝。人皆水漬,熨眼頗明,又雲是鰒魚甲。附石生,大者如手,明耀五色,內亦含珠。”3唐?蘇恭曰:“此是鰒魚甲也。附石生,狀如蛤,惟一片無對、七孔者良。今俗用紫貝,全非。”4宋?蘇頌曰:“今嶺南州郡及萊州海山皆有之,采無時。舊注或以為紫貝,或以為鰒魚甲。按紫貝即今砑螺,殊非此類。鰒魚乃王莽所嗜者,一邊著石,光明可愛,自是一種,與決明相近也。決明殼大如手,小者如三兩指大,可以浸水洗眼,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海人亦啖其肉。”5寇宗奭曰:“登、萊海邊甚多,人采肉供饌,及干充苞茸。肉與殼兩可用。”6明?《本草蒙筌》附“真珠”項下。“又石決明,出南海內。單片不生對合,光耀無忝真珠。……擇七孔九孔方取。”7李時珍曰:“石決明形長如小蚌而扁,外皮甚粗,細孔雜雜,內則光耀,背側一行有孔如穿成者,生於石崖之上,海人泅水,乘其不意,即易得之。否則緊粘難脫也。”8清?《本草從新》:“石決明如小蚌而扁,惟一片無對。七孔九孔者良。”
快速鑒別 1.九孔鮑:殼呈橢圓或耳形,長3~8cm,寬2.5~5.5cm,呈右旋的螺形,殼外表面灰棕色,略顯平滑,具有多層半弧形條狀紋。殼明鈍,略凸出,由殼頂自第二螺層開始至邊緣有30餘個逐漸擴大橢圓形突起,末端8~9個呈孔狀,孔口與殼平。殼內面有珍珠樣光澤。質堅實,火鍛不易碎。氣無,味微鹹。
2.皺紋盤鮑:形狀與上種相似。長5~12cm,寬3.5~8cm。殼外表面灰棕色,常有石灰蟲、苔蘚蟲或苔蘚附著,凹凸不平,極粗糙;肋狀紋理不明顯,自第二螺層開始至邊緣有20多個類圓形突起,末端4~5個呈孔狀,孔口突出於殼。殼內表面有珍珠樣光澤。質較松,火鍛易碎,味微鹹。
3.羊鮑:貝殼短寬,近圓形,長4~8cm,寬2.5~6cm。殼外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小海螺或苔蘚類附著,肋狀紋理不顯著,自第二螺層開始至邊緣30餘個不明顯的突起,末端有4~5個呈孔狀,孔口與殼口平。殼內表面有珍珠樣彩色光澤。質硬,氣無,味微鹹。
4.耳鮑:為鮑科動物耳鮑H.asinine Linnaeus 的背殼。多為近年進口。形狀是:貝殼狹長,略扭曲,呈耳狀。長5~8cm,寬2.5~3.5cm,高約lcm。表面光滑,具翠綠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種顏色形成的斑紋。螺旋部小,體螺部大,疣狀突起末端有5—7個開孔,孔口與殼平,多為橢圓形。殼薄,質較脆,殼內具珍珠樣光澤。
5.澳洲鮑:為鮑科動物澳洲鮑H.rabet (Leach.)的貝殼。多為近年進口。形狀是:貝殼呈扁平卵圓形,長13~17cm,寬11~14cm,高3.5~6cm。表面磚紅色,螺旋部約為殼面的l/2,螺肋和生長線呈波狀隆起,疣狀突起30餘個,末端7~9個開孔,孔口突出殼面。殼內具珍珠樣光澤。
6.白鮑:又名光滑鮑。為鮑科動物白鮑H.laevigta (Donovan)的貝殼。多為近年進口。形狀是:貝殼呈卵圓形,長11~14cm,寬8.5~11cm,高3~6.5cm。表面磚紅色,光滑,殼頂高於殼面,生長線頗為明顯,螺部約殼面1/3,疣狀突起30餘個,末端9個開孔,孔口與殼平。殼內具銀白珍珠光澤。
此外,進口石決明中還混雜其他鮑類的貝殼。如褶鮑且H.Corrugata Gray.美德鮑H.midae Linne.的貝殼。上述貝殼因附著物多、珍珠層薄、質次,不宜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