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海石的鑒別方法
浮海石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日華子本草》。具有清肺熱、化老痰、消瘰疬結核的功能。用於咳嗽消渴、氣逆痰熱、癭瘤結核、淋疾、瘡腫等病症。
來源 1.蘇海石:為水生動物胞孔科脊突苔蟲 Costazia aculeata Canuet Bassler或瘤苔蟲Costazia costazii costazii Audouin的骨骼。
2.廣海石:為火山噴發出的岩石——浮石Pumice。
產地與分佈 蘇海石主產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域。廣海石主產廣東、遼寧、山東、福建等省。
鑒別要點 蘇海石(脊突苔蟲)為類圓形團塊狀、灰白色或灰黃色、叉狀分枝似網狀。質硬脆,密具細孔,入水不沉。氣微腥,味微鹹。而瘤苔蟲則多為碎塊、體較小,灰黃色或灰黑色,珊瑚狀分叉短。可資區別。
而海濱石灰華則為塊狀、凹凸不平、質實體重,破碎可見貝殼類及其他附著物,形性迥異,不難識別。
名典鑒別 1日華子曰:“此即洞中石乳滴下凝結者。”2宋?《本草圖經》曰:“文見石鐘乳條下。”3《本草衍義》:“石花白色圓如覆大馬杓、上有百十枝各槎角分歧如鹿角,上有細紋,以指撩之錚錚有聲,此石花也。多生海中石上……”4明?李時珍曰:“浮石,乃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日久結成者。狀如水沫及鐘乳石,有細孔如蛀窠,白色,體虛而輕。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鹹,入藥更良。”5交州記云:“海中有浮石,輕虛可以磨腳,煮水飲之止渴。即此也。”6清?《本草從新》:“海石,一名浮石。水沫日久結成海中者,味鹹更良。”7《本草求真》:“海石,即書所云浮石者是也。其石是水沫結成,浮於水上,故以浮名。色白體輕,味鹹氣寒。”
快速鑒別 1.脊突苔蟲:骨骼呈珊瑚樣不規則塊狀,略呈扁圓或長圓形,大小不一,直徑2~5cm。呈灰白色或灰黃色,一面略平坦,一面略突起,作叉狀分枝,中部交織如網狀;叉狀小枝3~5min,直徑約2mm,先端折斷,少數完整者鈍圓。質硬而脆,表面與斷面均密集細孔。體輕,入水不沉。氣微腥,味微鹹。
2.瘤苔蟲:骨骼為不規則塊狀,直徑l~3cm,多為碎塊。珊瑚狀分枝短,直徑約4mm,先端鈍圓,極少折斷,呈灰黃色或灰黑色。氣微腥、味微鹹。此種蘇海石銷甘肅、福建、北京等地。
3.廣海石:為卵圓形或扁圓的石塊狀,大小不一,直徑2~7cm或更大。表面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粗糙,具多數大小不同的孔眼。質鬆脆,破碎有小孔,不平坦。體輕,投入水中浮而不沉。無臭,味淡微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