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的鑒別方法 | 養生知識網

 

A-A+

鹿角的鑒別方法

2019年11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鹿角為少用中藥,但大量用於熬製鹿角膠原料。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行血、消腫、溫腎的功能。用於腰脊冷痛、乳腺炎初起、瘀血腫痛、骨關節結核等症。
    來源  為鹿科動物馬鹿Cervus elaphus L.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已骨化的老角。
    1.馬鹿:見“珍貴藥材?鹿茸”項下。
    2.梅花鹿:見“珍貴藥材?鹿茸”項下。
    產地與分佈  1.馬鹿主產西北、西南及東北等地。
    2.梅花鹿主產東北吉林、黑龍江、遼寧等地;近年各省區多有飼養。
    鑒別要點  馬鹿角與花鹿角的主要區別;馬鹿多為6岔角。角干圓柱形而略彎曲,第一側枝與第二側枝由“珍珠盤”上接連分生(俗稱坐地分枝)。表面無顯著骨釘,角重約700~4000g;而花鹿角則為4岔角,不形成“坐地分枝。”角干略側扁末端分成兩小枝。表面呈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角重約500~1500g。
    名典鑒別  1南北朝?《雷公炮炙論》:“其角要黃色,緊重尖好者。2宋?蘇頌曰:“七月采角,以鹿年久者,其角更好。”3明?李時珍曰:“鹿,處處山中有之。馬身羊尾,頭倒而長,高腳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則解。大如小馬,黃質白斑,俗稱馬鹿。……北狄有駝鹿,極大而色蒼黃,無斑。角大而有文,堅瑩如玉。”又曰:“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
    快速鑒別   1.馬鹿角:本種西北產者常為三岔或四岔;西南產者為五岔六岔。長約45~65cm,正挺直徑可達6~8cm。表面呈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山野拾得的多年脫角多粗糙有裂紋)。脫落的基部有“珍珠盤。”骨質堅硬,斷面外圈白色較厚,蜂窩孔粗大,多為灰黑色或微帶紅色。氣微,味微鹹。
    2.梅花鹿角:本品呈分枝狀,三岔或四岔(台灣產者只三岔)。全長約30~50cm,左右兩枝對稱。主挺稍向後彎曲,直徑約3cm;側枝向兩旁伸張,枝端漸細,基部有“珍珠盤。”表面呈紅棕色,側枝末端白色,有光澤,具疣狀突起及稜紋。質堅硬,斷面周邊白色,’中央灰色,具細蜂窩狀小孔。氣微,味微鹹。

標籤:【方法】【鑒別】、【鹿角】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