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必知 胃潰瘍病為何反覆發作難以根治
養生之道網導讀:胃潰瘍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胃病,它的主要表現就是疼痛。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得了胃潰瘍。那麼胃潰瘍的症狀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胃潰瘍為何難根治
胃潰瘍病之所以難以治癒,大致有如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是胃的功能作用影響了治療效果。
因為胃的功能作用就是儲存和消化食物,它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整個胃都要與食物產生磨擦和擠壓,那麼潰病面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與食物產生磨擦,在治療期間雖然有藥物形成的保護層予以保護,但由於它自身的功能作用,潰病面是避不開胃內食物的碰撞和磨擦的,因此,就很容易造成再次受傷。
二是患者對潰瘍病的治療缺乏耐性,馬虎了事,不如對待外傷那樣認真和細心。
假如某一個人受了外傷,他就會立即敷藥包紮、並且時刻注意防護,不讓碰著傷品,即使傷口已經癒合,也還小小翼翼,決不讓傷口再次受傷。而對胃潰瘍病卻不是那麼小心了,一些患者服了幾天藥之後,感覺胃已不痛了,就不繼續服藥了,殊不知我們的胃時刻都在蠕動著,消化吃進的食物,時刻都在與吃進的食物產生著磨擦與碰撞,潰病面也同樣在經受著與食物的磨擦與碰撞,即使經過治療,潰病面已經癒合,也還是“嫩皮細肉”,在短期內是根本經受不起與食物的磨擦與刺激的。
三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接觸到的胃潰瘍病患者中,除少數患者因職業原因,缺乏自我保護條件之外,相當一部分患者都是由於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所造成的,有的患者還真有點“好了傷疤忘了痛”的毛病。當他們的胃不痛了或者是不很痛了時,他們就會忘乎所以,不論酸、辣、生、冷想吃就吃,或者不論有事無事,總是不能自覺按時進食。如果遇到幾個要好朋友聚到一起,總喜歡暴飲暴食,毫無節制,這種現象在年輕患者中尤為突出。
四是單純從眼前的經濟上考慮,缺乏長期觀點。
有的患者錯誤地認為胃病死不了人,只要服用點藥止住不痛就行了,何必去花那麼多冤柱錢?殊不知胃潰瘍病如不及時徹底治癒,任其經常復發,不但自己要多吃苦頭,而且所花的錢累計起來還會更多,況且復發次數多了,還可能會引起其他病變,給自己的家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和負擔。
對此,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冷硬等對胃刺激較大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還要自學控制好食量,不要吃得過飽,更不能暴飲暴食。
在治療方面,一定要按時服藥,千萬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即使胃不痛了也還要堅持再服1至2個療程。
“餐後痛”警惕胃潰瘍
胃潰瘍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病,多發生於20—40歲的中青年人。患者常常感覺到飢餓不適、飽脹噯氣、反酸或消化不良等症狀,甚至還有噁心、嘔吐、嘔血、便血。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後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在下次進餐前疼痛已消失,即所謂“餐後痛”。
臨床發現,在胃潰瘍患者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為70%—90%。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寄居在胃幽門管與胃幽門竇之間,破壞胃蛋白酶,從而導致胃粘膜受損。對於胃病患者,首先要查明致病菌是不是幽門螺旋桿菌。一種專門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呼吸試驗更為科學,患者只需呼口氣就能檢測出是否攜帶幽門螺旋桿菌。該方法為眾多高血壓、心臟病、對胃鏡過敏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鏡的不適感,是目前理想的檢測方法之一。一旦查出患者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就可以用專門殺滅該菌的藥物讓治療和殺菌同步進行,這能有效避免潰瘍的再次發作。
胃潰瘍的飲食治療原則
消化性潰瘍患者的飲食應個體化,注意能量充足,營養平衡。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或十二指腸黏膜與胃液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由於潰瘍病的病變部位在胃或十二指腸內膜上,隨時都受著胃液和食物的刺激,它的發生、發展和症狀的輕重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不能光靠藥物,還要注意飲食調理,以減輕對病變部位的刺激,緩解疼痛;同時應該供給充足的營養,糾正貧血,促進潰瘍癒合,避免發生併發症。
常見飲食誤區
誤區一:牛奶療法
由於牛奶營養價值高且有較好的潤滑特性,一直被廣泛用於潰瘍病的飲食治療,直到後來被證明是一種強力促分泌劑後才停止使用。現已證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其本身並不是一種抗酸劑。所以,胃潰瘍患者常飲牛奶並不利於胃潰瘍癒合。然而,牛奶中的蛋白質、脂肪對胃潰瘍患者有益,故每日飲用250克是不會有問題的,也可將250克牛奶分2次在餐後飲用。可起保護潰瘍面的作用。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以適當多喝牛奶,但每日不應大於500克,且應分2~3次飲用。
誤區二:只吃細軟食物
食物中纖維素不足也是引起潰瘍的原因之一。有人對潰瘍患者隨訪,發現飲食富含纖維素的,胃潰瘍復發率為45%;飲食過分細軟者,胃潰瘍復發率為80%,原因就是細軟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時間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所以胃潰瘍患者只要病情穩定,可以食用普通飲食,但應少食用或不食用含粗纖維多的食物,盡可能減少對病變部位的刺激。
飲食治療原則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確保營養,以適量的食物中和胃酸。
避免或減少對病變部位的刺激避免食用粗糙食物,如粗糧、芹菜、韭菜、竹筍類、乾果等,以及生的、易產氣的食物;少用或不用濃湯類、濃茶、咖啡、可可茶及部分調味品如芥末、胡椒粉、醋、辣椒等;禁用油煎、油炸及過熱的食物,一般食物的溫度以45~55攝氏度為宜。
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攝入量每天每千克體重不應少於1.2克。應選用易消化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牛奶、豆漿、禽類、水產類、瘦肉類等。
供給適量脂肪 潰瘍患者每天脂肪供給量以50~60克為宜,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酪狀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黃、奶酪等,以及適量植物油。
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建議常吃水果和蔬菜,不僅可預防潰瘍病,還能提供足夠的礦物質。每日食鹽攝入量以4~6克為宜。
根據上述原則,對潰瘍患者適宜的烹調方法有蒸、煮、燉、燴、燜等,其加工出的膳食軟、爛、易消化。不宜用油煎、爆炒、煙熏、醃臘、醋溜、涼拌等方法。
葛根綠豆糊
原料 葛根粉10克,綠豆50克,白糖適量。
製作 以少量冷水調勻葛根粉,用綠豆煮水,待綠豆煮至微爛時,取沸湯沖泡調勻的葛根粉成半透明糊狀,加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急性胃腸炎
應用 本方適用於濕熱型急生胃腸炎患者。一般表現為:起病急驟,吐瀉較頻,吐物酸腐,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烘色黃褐而臭,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每次服1劑,每日3次,連用3日。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俗話說小病不治變大病,大家可千萬不要馬虎大意啊!
標籤:【胃潰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