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真正的中醫師 | 養生知識網


 

A-A+

如何鑒別真正的中醫師

2020年03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到如今傳承下來的醫術並不是每個中醫師都掌握的,有的只是“招搖撞騙”而已,那麼如何才能看出真正的中醫師呢?

如何鑒別優秀中醫

生活中,我們常常求助於中醫師,不是開中藥處方,就是做針灸、推拿等物理治療。這時,誰都想找一名好的中醫師。那麼,怎樣的中醫師才是優秀的呢?

最基本的兩點要求

首先,中醫從業者的氣質應該是內斂的。從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工作,其人都是氣質沉穩而收斂的。

其次,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中醫師應該抽時間給患者講講其身體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且他應該用患者能聽得明白的話把問題說清楚。有的人以為醫生說的話全是中醫術語,聽起來高深莫測,這樣的醫生水平一定極高,殊不知,只有深入才能淺出,所謂大道至簡是也。

優秀針灸師的表現

一、有耐心。在扎針的整個過程中,他會要求患者盡可能地放鬆,至少他會等患者呼吸均勻了才下針。

二、揣穴認真。下針前會有一個揣穴的過程,就是確定穴位的具體位置。這個過程在臨床中被很多醫生忽視,甚至會被患者認為是醫生學藝不精的一個表現。其實,人體的穴位雖然都有明確定位,但是具體到每個人就會有一些小差異,醫生這樣做不僅是負責任的表現,而且這個過程對提高針刺療效非常重要。

三、進針快。他決不會在皮膚表面拖拖拉拉,因為針刺帶來的痛感主要產生在皮膚表層,進針快是減少患者痛苦的最有效方法。下針後會有明顯的針感,比如酸麻脹重等,甚至水流感、蟻行感等也可能出現,針感越強、出現得越早,則說明效果越好。

四、穴位少而精。很多患者以為醫生扎針扎得越多,效果會越好,事實正好相反。如果在臨床上哪個醫生只給患者扎一針,恰恰說明那醫生對患者的情非常有信心。這裡引用一下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高樹中教授的話來說明這個問題:常山趙子龍單槍匹馬闖入敵營,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但是,當他帶上了劉備的家眷後則束手束腳,一事無成。這點同中藥處方是一個道理,動輒幾十味藥的方子應該不是什麼良方。

五、疲勞是有效的反應。在針刺後甚至在針刺過程中,患者會有疲勞的感覺,很容易入睡。這是因為針刺調動起人體的正氣同疾病作鬥爭,人體需要足夠的休息來保證正氣的恢復。

亦食亦藥亦有毒

——專訪中藥學泰斗雷載權教授

一位曾經患上絕症,體弱多的學者,為醫己而立志學醫,如今已近七十餘載春秋,他依然健在,“久病成良醫”這句話可謂是他一生的忠實寫照,對於他的養生觀,我們有太多的想知道

自學醫己 終成良醫

雷老現年八十有四,雖說是出身中醫世家,但幼時的他並未曾立志涉足醫道,由於父親在他出生僅三個月時就因患病而離世,雷老顯得遠比一般同齡孩子早熟,成績優異的他從來就沒讓母親操過一份心,直至高中第五學期時那場突來的噩耗。

當時,雷老正和同學在打著籃球,結果投籃時被封球,這份力道讓他不由自主地吐出一口鮮血,醫生誤以為是震傷,但跌打損傷藥服下去沒有一點效果,病情日益嚴重,直至被確診為肺結核,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這可是絕症啊!雷老當時就懵了,回想起吐血前身體就有不適的情況,應是病毒早已入體,那份外力僅是誘因而已,無奈只得休學在家,遍訪名醫求藥,卻依舊毫無起色,而當時唯一對結核病有效的鏈黴素,卻價格高昂,毒性也大,不願給母親增加負擔的雷老堅信天無絕人之路,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中一定還有一線曙光。

自此,便是漫長的自學醫己之途,家中大量的醫學書籍都被雷老仔細研讀了多遍,幸而曾念過私塾,對其中艱澀難懂的古文還尚可應付,遇上實在不懂的,再向醫生求教。與一般專研醫學者不同的是,雷老在學習的同時,還在自己身上不斷地實踐著,直到最終恢復健康,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此時的雷老憑借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實踐,已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行醫生涯,並在內江市東興醫院任中醫內科醫師,醫術高明的他漸漸名震一方。

1956年,成都中醫學院剛剛成立,急需大批專家學者,在以人才為本的原則下,並非科班出身的雷老作為一方名醫,同時以國醫學院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被國家特意破格調配,作為特殊人才引進,生活終於開始對雷老露出了笑臉。

藥效有別 用無定量

被分在中藥學教研組的雷老並不滿足於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他認為,學中藥學,首先必須認識藥,並對藥性極為熟悉,有實踐更能幫助理解教學。於是,深山峻嶺中常能看到雷老帶著學生識別、採集藥物和標本的身影,最常去的地方是青城山和峨眉山,哪裡生長著哪些藥材,雷老如數家珍。背兜、水壺、藥鋤就是雷老的“採藥三寶”,說到這裡,雷老笑著說,我還總結了 “採藥三得”——餓得、累得、認得。採藥是件苦差事,遇上稀少的藥材,要帶土挖出來,帶回去種在學校的苗圃裡,方便對學生進行現場教學,苗圃裡五百餘種的藥材,都是雷老利用教學之餘的時間,和學生辛辛苦苦採回來的。

實踐加理論的結合,讓雷老對藥材的認識非常深刻,在談及現代人工種植藥材好像越來越多,它們和野生藥材是否藥性有很大區別時,雷老說,其實能人工種植種的藥材種類有限,有些藥材對環境、生長過程等要求苛刻,否則會導致藥性變異或減少,這類通常是名貴藥材。可以大面積種植的僅是紫蘇、荊芥這類廉價藥,但這類藥材野生的多,很少有人會大面積種植。此外,對於藥性也不能簡單地認定野生的就一定好,藥性的來源是藥材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受三個方面影響:一是生長多年的老藥比生長時間短的新藥有效成分高;二是海拔高的藥材藥性會更好一些;三是在前兩個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土地貧瘠的地方比土地肥沃的地方生長的藥材藥性好。

“一個優秀的醫生,應該非常熟悉不同產地的藥材藥性,隨時咨詢藥房,掌握最新的藥材情況,才能做到開方時心中有數。其實藥無定量,除了要考慮藥效外,還要綜合考慮個人的體質好壞、年齡大小、病情輕重、身體強弱情況,在一定範圍內浮動,比如古代人身體素質普遍比現代人好,因此古代藥方的劑量也是偏大的,再比如經常勞動的農村人的用藥劑量一般也比缺乏運動的城裡人大,舉個例子來說,發汗解表類藥,城裡人吃15克就行了,但農村人吃這個量就達不到效果。病情重者的用藥量也需要比病情輕者大。”針對小編提出的如何界定用藥量的疑問,雷老如是說。

辨證施食 辨證養生

提及當下很多人認為“藥食同源”是指所有藥材的誤區,雷老特別提醒道:“藥食同源僅是指部分藥材,比如麻黃就是單純的藥材,不可能有人會將之當作普通食物食用。另外,古代對亦藥亦食有另外的含義——有些最初是食物,比如苡仁,後來在食用過程中發現它還有健脾除濕、利水消腫的作用,那麼用於水腫病患者的治療就很適合了,這類藥物還有山藥、芡實、蓮米等;有些最初是藥物,比如我們愛吃的茼蒿菜,它原本是一味發汗解表藥,後來才被當作蔬菜食用,雖然現在我們吃的茼蒿菜大多是家養的,藥性很淡了,但體質虛、自汗者還是不能多吃,否則會加大出汗量,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大家也不要認為藥食同源的食物百無禁忌,還是要具體分析。”

作為食療法受益者的雷老,也經常會給患者開具食療方,崇尚辨證施食、辨證養生的他很是看不慣現在炒得火熱的養生藥膳亂象,大部分的藥膳有“四怪”——藥材搭配奇怪、烹製順序奇怪、火候掌握奇怪、用量用法奇怪。“藥膳方也和正規開藥的處方一樣,有嚴格的配伍方式、熬製時間、火候要求和用量比例規定,同時需綜合考慮食用者的情況,這樣的藥膳方才是有效的。”雷老感歎道,不少商家太過追求利益,也太過大膽了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比比皆是,吃這樣的藥膳也就是能起個心理安慰作用,若是遇上與自身體質、病情相剋的藥膳,不僅沒起到養生作用,反而有損健康。

最後,雷老再次強調,實際有效的食療養生法不能忘了辨證施藥之本,若是相信有什麼食療妙法是不分體質,適合所有人的,有非常全面有效的調理保健作用,那一定是有很大的吹噓成分,其療效一定不怎麼樣。

結語:你能辨別出真正的中醫師嗎?其實中醫還是很有效果的,只是要找對醫生才行~

 

 

 

 

標籤:【中醫師】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