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備五弓 腰如反弓
歷來太極拳家都非常強調腰脊的重要性,並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如《論五字妙訣》中“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用,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氣往下沉。由兩肩收於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勁起於腳根,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耍拳論》中“勁由脊發,膂力無限”。《習拳歌》中:“腰脊中正頂勁領,氣遍週身任督行。”等等。總之,腰脊(這裡也指脊柱,腰部由5塊腰椎,在體表腰為胯上肋下的部分)在太極拳中非常重要。這裡提出了“腰脊中正”的要求,而有的太極拳學派要求“塌腰翻(泛)臀”,使腰椎內收下沉,向下塌住勁,臀部向後翻起。其結果是人為的增大的腰椎前凸,很不利於脊柱的健康。這兩種不同的形態,“腰脊中正”更符合生理結構、武技力學及自然規律。
腰脊中正在健身方面的作用
拳論說:“脊骨要挺則力達四梢,氣鼓全身。”表明腰脊中正在利於氣血暢通。脊柱是脊髓神經所在部位,是中醫所說督脈通行的部位,督脈下起骶骨尾部中央長強穴,沿督脈上行至頸部背面的大椎穴。而腧穴也都在背部,腧穴是人身氣血的總匯,臟腑精氣由腧穴而相互貫通。太極拳對脊柱的正確鍛煉能促使經絡氣血暢通,增強體質。腰部只有五塊腰椎及肌肉支撐,在人體結構上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人體站立和勞動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旋轉應力。加上成年後椎間盤發生退變,彈性降低,一旦腰部活動範圍過大,或負荷增大時,極易造成椎間盤纖維環受到擠壓而破裂,刺激與壓迫相應部位的神經,引起腰腿痛及一系列症狀。因此腰脊正直,使椎體關節間隙均勻,受力均衡,並能使上部所受重力迅速下傳,不使腰部受力過重,而對腰椎產生衝擊,從而避免腰部受到損傷和通過脊椎對大腦產生的不良影響。拳論中說:“提起臀部,氣貫四梢,兩腿繚繞,臀氣相交。”中醫理論認為,經脈匯於會陰,裹臀不但有利於身體平衡,也利於經脈的暢通及內氣的傳承疏導。
腰脊中正的調整方法及意義
1、虛領頂勁:在行功走架或站行坐臥時,下頦微內收,豎頸順項,不可低頭仰面。頭頂百會穴似有一線輕輕上提,謂虛領頂勁(或稱頂頭懸,懸頂,提頂)。頸不可僵硬,也不可軟塌,自然豎直。脊髓、血管、氣管等彙集頸部,頸部端正,氣血、神意上通下達。頸部端正使頂勁領起,則週身輕靈。正確的方法可使頸椎及頸部肌肉得到較好鍛煉,對防治頸椎病有很好的作用。頸直頭則正,頭正則氣血暢通,頭腦清醒,對外界遇到的情況變化及各種信息彙集大腦後迅速加工處理,及時準確作出判斷,並發出信號,使身體各部協調配合,動作穩健準確。
2、含胸拔背:心窩微收,胸部內含,能使脊背上拔,使胸椎中正,氣貼脊背。不可挺胸或凹胸。含胸拔背,可相對增加胸腔容積,使肺活量增加,使呼吸深緩順暢。肩部鎖骨關節肌肉群放鬆,兩肩略向內扣,有利於做到含胸,使前胸成圓,胸部成蓄勢。
3、松胯裹臀:兩側胯窩放鬆,臀部肌肉向下松垂,再輕輕向前,向裡收斂,使尾骨微向前移,有向上托住丹田之意,使丹田氣灌於四梢。臀部垂、斂、提和胸部微內含、脊背上拔合而為用,可以使腰前凸減弱或消失。並使胸橫膈向下運動,使腹部獲得充實圓滿的感覺,有助於氣沉丹田。太極拳的屈伸開合運動,使腹部肌肉張馳,橫膈上下運動,使肺部充分收縮與擴張,呼吸自然深長,並可使腹腔臟器得到一種輕微按摩,有助胃腸功能的增強與恢復。
太極拳有神奇的健身功能,是因為它的每一個要領,都遵循了人體的自然生理。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均不可有偏頗強硬之弊。如果違背了人的自然生理程序,其結果是適得其反,對身體不惟有益,甚至有害。望學者詳察!
標籤:【反弓】、【腰如】、【五弓】、【身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