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如何正確補水
1.我們用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來大概的測算一個人(成人)一天應攝入的水量:成人每公斤體重應補充35~40毫升水,也就是35~40克。比如,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每天要補充2。2~2。4公斤的水,這個數值包括我們從每天的食物中獲取的水分。
2.飲水的溫度也是有一定講究的,醫學家建議,最好多喝溫水,與室溫相當為宜,水溫最好在18~45攝氏度,就是在冬季也不要喝超過50攝氏度的水或飲料,最好的水溫應接近體溫,不但利於吸收,還能更快止渴。
3.不要把口渴的感覺作為補充水分的依據,人在大量出汗後感到口渴,並不完全是體內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裡發粘,咽喉乾燥引起的感覺,這時喝水應先用水漱漱口,潤濕口腔和咽喉。然後分幾次喝少量的水,讓水分均衡地補充。不要等口渴時再補水,因為在感到口渴時因缺水對身體的損害已經造成了。
4.戶外活動中補充水分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補充水分時千萬不要暴飲,因為一次性大量的飲水對身體非常的不好,因為大量水分在短時間內進入體內,會使血液稀釋和血量突然增加,這樣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此外,大量的水進入胃中,由於不能及時被機體吸收(人體吸收水的速度每小時最多800毫升),就會造成水在胃中貯留,稀釋胃液、影響消化,如果在大量飲水後繼續活動的話,水會在胃中晃動,使人不舒服,很容易引起嘔吐。
5.正確的飲水方法是少量多次,這樣既可及時保持身體水分的平衡,又不至於增加心臟和胃的負擔。具體方法是每次喝一小口,先滋潤一下整個口腔,然後將口中的水分三次緩緩地嚥下。
這樣的方法應該養成習慣,這樣不僅可以使身體及時補充水分使嘴和咽喉緩解口渴的感覺,還可以使身體不會立刻大量發汗,而且還可以盡量地節約保存戶外活動中那不多的可以說是珍貴的水。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嘗過水盡糧絕的滋味了吧。
6.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是件好事,但有關專家也提醒大家,過量飲水可導致“水中毒”,會導至“脫水低鈉症”的。特別是大量出汗後又大量補水更易導致“水中毒”的,有些人在夏季戶外活動中乾渴得非常難受時,會來上一通暴飲,覺得很解渴、特別爽,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飲水方法。因為人體出汗很多後,在丟失了水分的同時也丟失了不少鹽分,如果在這時一次性大量喝進白開水而不補充鹽分,水分經胃腸吸收後,又經過出汗而排出人體外,隨著出汗人體又失去一些鹽分。這樣的結果就會造血液中的鹽分逐步減少,吸水能力隨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造成水中毒,具體的症狀是頭暈、眼花、口渴、眩暈,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
7.戶外活動中應避免飲用的飲料;
蒸餾水:一般蒸餾水呈酸性,不適合空腹飲用,對腎臟較弱的朋友不利
碳酸飲料:含有二氧化碳,可助消化,雖然可促進體內熱氣排出,產生清涼爽快感覺,但營養成分很少,碳酸飲料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容易使胃部產生飽脹感。尤其是大運動量活動後飲用,極易引起胃痙攣、嘔吐等消化系統不適症,不適合空腹飲用。
需要說明的是,運動飲料富含電解質,含有一定濃度的鹽分及多種微量元素及營養素,具有能夠有效地補充人體因為大量排汗所流失的電解質等優點。但是運動飲料中的鈉鹽易使血壓升高,一般人若經常飲用,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容易造成人體高血壓症,那麼高血壓患者就更不宜過多飲用了。
8.高原飲水注意事項:
高原的自然環境的特點是氣候寒冷,溫度、濕度低、日照時間長。高原水蒸發量一般比降水量大五倍甚至達十幾倍之多。所以空氣十分乾燥,由於氣候寒冷,機體散熱量增加,高原環境低氧,機體基礎代謝率增高,人體呼吸頻率也比平原地區快,每分鐘大約快2-10次不等。因濕度低、蒸發量大、機體散熱量增加、呼吸頻率加快、空氣乾燥等因素,由皮膚蒸發及呼吸所散失的水份增加。
特別是經皮膚散失的水份量較多,因而造成嘴唇乾燥、皮膚乾燥和粗糙。由於上述各種特殊因素的影響,所以處在高原環境中的人容易感到口渴。
處在高原環境必須增加水的攝取量,以補充從皮膚及呼吸中所散失的水分,保證機體正常生理需要,在高原環境中成人每天的生理需水量較平原地區人高,一般為2.5-4升為宜。但初到高原者不宜飲水過多,尚未適應的人應避免飲水過多,防止高原肺水腫,待機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較好。白天活動量多,飲水量可相應增加,以上、下午多飲水為主。夜間不宜飲水過多,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對機體不利,飲水提倡喝開水,不要喝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