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酒[面色無華] 主料:礬石(燒煉各半)60克,石膏、代儲石、恆山、蜀椒、遠志、狠毒、半夏(洗)、芒硝、玄參、麻黃、防風、桔梗、干地黃、秦艽、石楠葉、石葦、黃連、莽草、游水石、菟絲子、炙甘草各30克,白石英45克,杏仁(去皮尖)20枚,酒麴1500克,糯米3000克。 功用:祛邪潤膚、悅色駐顏。體質虛弱、感受風濕、腰酸肢困、面色無華等症。 服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 2次。 ... 2013年06月03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6 ℃ 次 閱讀全文
多食10種美容蔬菜 讓你美白一夏-保健藥膳方 提到美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美容院。其實,只要經常食用蔬菜,照樣能讓你的肌膚光彩照人,其效果不亞於上美容院呢!據營養學家研究,以下的食物當屬美容能手! 豌豆:《本草綱目》記載,豌豆具有“去黑黯、令面光澤”的功效。現代研究更是發現,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維生素A原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起到潤澤皮膚的作用。 白蘿蔔:中醫認為,白蘿蔔可“利五臟、令人白淨肌肉&rdqu... 2013年06月0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2 ℃ 次 閱讀全文
對蝦酒 主料:大對蝦一對 白酒(60度)250ml 功用:性功能減退,陽痿。 服法:每日隨量飲酒,也可佐餐,酒盡時,蒸食對蝦,分頓食用。 製作: 新鮮大對蝦一對洗淨,置大口瓶或瓷罐中,加60度白酒約250ml,密封浸泡一星期。 標籤:【酒】、【對蝦】 2013年06月0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冬季保健養生學會善用藥酒 冬季嚴寒逼人,對於廣大中老年朋友來說的健康問題又成了頭等大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新陳代謝的緩慢,腎、脾相繼衰老,血脈也被淤堵,導致眾器官發病,各種老年病接踵而來。而我們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哪種來的急、來的厲害,就治哪種病,於是人們要麼單純補腎、要麼單純健脾、要麼就單純活血化淤。 其實,按照中醫的觀點來看,老年人各個器官出現的疾病都是由腎虧腎虛和氣虛血虧造成並緊緊聯繫在一起... 2013年06月0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7 ℃ 次 閱讀全文
地杞血籐酒(面黃、乏力) 主料:熟地黃、枸杞子、何首烏、雞血籐、全當歸各60克,白酒 2500毫升。 功用:補肝腎、填精血。腰膝酸軟、面容萎黃、體倦乏力、精神不振等症。 服法:口服。每次空腹脹10-20毫升,日服3次。 製作:將前5味共製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經常搖動數下,浸泡14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標籤:【乏力】、【面黃】、【酒】、【血籐】、【地杞】 2013年06月0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7 ℃ 次 閱讀全文
地黃糯米酒[鬚髮早白] 主料:干地黃155克,糯米2500克,酒麴180克。 功用:補肝腎、滋陰血、烏鬚髮、延年益壽。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腰酸腿軟、耳鳴目眩、月經不調、鬚髮早白、面色無華、脾胃虛弱、食後不消、身感乏力等症。 服法:口服。每次隨量飲之,勿醉,日服3次。 製作:將地黃略蒸後搗碎,酒麴研末,備用。糯米淘洗,瀝干,蒸飯,待溫,置容器中,加入地黃、酒麴拌勻,密封,保溫,約經21日後酒熟,去... 2013年06月0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5 ℃ 次 閱讀全文
地黃桂心酒(美容、滅瘢) 主料:干地黃末一升 桂心末一升 乾薑末—升 商陸根末一升 澤瀉末一升 椒末一升 功用:保健、美容、滅瘢。 服法:早晨空腹服半升。 製作:上六味,以絹袋盛,放人酒中、密封口埋入地三尺,蓋土壓緊二十日開封。其酒當赤如金色。 標籤:【滅瘢】、【美容】、【心酒】、【桂】、【地黃】 2013年06月0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92 ℃ 次 閱讀全文
黨參黃芪酒 主料:黨參、大棗、黃芪各50克,山藥、茯苓、扁豆、白朮、甘草各30克,白酒2000克 功用:補氣、健脾、養血。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溫飲一次,每次15~25克。 製作: 1. 將所有的藥物都研磨成粗末,裝入細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備用; 2. 將白酒倒入小瓦壇中,放入藥袋,加蓋密封,放置陰涼乾燥處; 3. 每天搖動一次瓦壇; 4. 15天後,開封,取出藥袋,用細紗布過濾一遍,留下的濾液即可飲用。... 2013年05月3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6 ℃ 次 閱讀全文
當歸芍葯湯治妊娠尿瀦留 妊娠尿瀦留在眾多妊娠者中時有發生,採用西醫治療,效果往往不佳。近兩年來採用當歸芍葯湯加減治療多例,收到良好效果。 方藥組成:當歸9克,川芎9克,杭芍15克,白朮6克,木通9克,黃芪30克,黨參15克,升麻15克,黃芩9克,車前子9克(外包),扁蓄9克,瞿麥9克,菟絲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臨證加減:血虛者重用當歸、川芎、杭芍;氣虛者重用黃芪、黨參、白朮;腰痛、腹痛者重用黃芩、菟絲子、... 2013年05月3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7 ℃ 次 閱讀全文
當歸拈痛湯 濕熱疼腫聖方 當歸拈痛湯,方書中有謂“東垣當歸拈痛湯”。考東垣著作,《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俱未載該方。《蘭室秘藏》在“腰痛門”中載有該方,名“拈痛湯”。《醫學發明》(節本)中也載有該方,方名“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的由來 李東垣的老師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首載該方,並且明確指出:“下之二方,非為治病而設,此乃教人比證立方之道,容易通... 2013年05月31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603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