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中藥難防血栓 | 養生知識網


 

A-A+

輸中藥難防血栓

2022年10月1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千防萬防血栓難防,為什麼血栓就這麼難防呢?為什麼稀釋血液還是不能預防血栓呢?血栓頻頻發作,既沒有症狀,又難以預防,這可怎麼是好呢?

中藥難防血栓

在急診室裡,65歲的葛老太因頭暈、噁心、言語不清等症,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急診,醫生檢查發現她血壓偏高,1711/90毫米汞柱,一側肢體活動不靈,經腦CT檢查後確診為髒血栓,給予抗栓、改善腦缺血治療知對症治療後好轉。葛老太的家人很疑惑,葛老太每年都常規輸液2次,2周前剛在醫院輸了10天的中藥來‘稀釋血液”,怎麼這麼快就發生腦血栓了呢?

在臨床上,我們經常能碰到來門診看病的患者詢問,每年常規“稀釋血液”2次,是否能預防腦血栓和心肌梗死。其實,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企圖通過“稀釋血液”來預防腦血栓和心肌梗死,是不可取的。

“稀釋”的含義是降低濃度,使溶液由黏稠變為稀薄“稀釋血液”也就是降低血液的濃度,使血液變稀薄:血液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襖、蛋白質、血糖、血膽固醇、血甘油三酯等成分,這些物質以一定濃度溶於血液中。人體內的血容量是相對固定的,但血液中的這些物質含量是變化的。含量增加,出現高血糖、高膽固醇血症、紅細胞增多症等;含量減低,出現低血糖、紅細胞減少、低鈉血痘等。當血液中某種成分含量增加,血液濃度升高,則需要處理。例如,高血糖需要降糖治療,高膽固醇需要降脂治療。只有這樣,才可使血液濃度真正恢復正常,使血液黏

目前,人們所說的“稀釋血液”方法主要是指“靜脈輸注活血化瘀中藥”。中藥製劑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等作用。在治療腦血栓時,醫生常給患者輸注。但是,若沒有腦血栓,只是為了避免腦血栓,這種方法是沒有預防作用的.臨床亦證實,有些中老年人採用的所謂“稀釋血液”方法,並不能使血液真正得到稀釋,有時,反而會增加藥物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風險。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還可能加重心功能不全的危險。

 

血液黏稠度升高與血液高凝狀態有關,不是通過輸液稀釋血液就能改善高血液黏稠度,而是需要尋找導致血黏度升高的因素並對症治療。

總之,中藥製劉活血化瘀作用是中醫學治療範疇,與西醫治療理論中的抗栓、抗凝概念並不一致:採用“稀釋血液”並不能使血液真正得到稀釋,一年2次輸液疏通血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從生活方式入手,合理飲食,減少高膽固醇飲食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纖維,也是降低血黏度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打鼾的人易生血栓

一項為期7年,涉及1萬多參試者的研究發現,睡覺打鼾的人發生潛在致命血栓的危險比其他人群高3倍。完成該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首次證實了睡眠呼吸暫停與深靜脈血栓症之間存在關聯。

睡眠呼吸暫停是指由於肥胖及某些疾病等緣故,患者在睡眠過程中發生呼吸短暫停歇和打鼾,導致睡眠質量直線下降。而深靜脈血栓症是一種嚴重但罕見的靜脈血栓症,一通常發生於腿部,血栓一旦發生游離就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肺栓塞。研究人員表示,發生睡眠呼吸暫停後應查找原因,對症詒療,這對預防血栓性疾病至關重要。

十五步防衰按摩法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推拿按摩將在21世紀保健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按摩作為保健強身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早在殷商甲骨文字中有“摩面”、“干沐浴”的自我按摩方法的記載,可見從那時起,按摩已成為治病保健的重要手段。當時,按摩師主要給干室成員治病,在宮廷中已出現了專職按摩師,歷史上有記載的為數不多的名醫,都和按摩有關。到了先秦時期按摩主要用於治病和養生保健。西漢期按摩手法已成為名醫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國推拿按摩史上的第一部著作《黃帝歧伯按摩》十卷與《金貴要略》、《傷寒論》為中醫辨證體系的奠基之作,書中有推拿治法的相關論述晉唐時期的《諸病源候論》和史稱三大方書的《垢方》、《千金方》、《外台秘要》集中記載了推拿按摩的傑出成就,按摩成為宮廷醫學教學的四大科目之一。明代,按摩改稱為推拿。這種發源於先秦的按摩術,經過兩千多年的積累流傳,學術分支越來越細,最後自成系統,成為重要的醫療保健學科。

保健按摩運用靈活,便於操作,適用範圍甚廣,不論男女老幼、體質強弱、有無病症,均可採用不同的施術手法。全身保健按摩施術順序為:

頭面部——上肢——胸部——腹部——下肢部。

 

十五步按摩法可以減緩衰老、延年益壽,具體方法如下:

1、洗臉面一雙手搓熱,在面部搓洗;

2、梳頭髮——雙手伸開,在頭上從前至後作梳頭狀;

3、扶頸項——雙手十指交叉扣合,以掌心在頸後左右搓;

4、揉太陽——用拇指指腹正反對針揉太陽穴;

5、擦鼻翼——用雙手拇指關節上下擦鼻翼;

6、鳴天鼓—一上手掩耳,用食指和中指敲打後腦;

7、搓湧泉—一右手搓左腦湧泉穴,左手搓右腦誦泉穴;

8、拔耳—一雙手掩耳用力外拔;

9、擦耳旁——雙手食指和中指伸開,夾住耳廓,上下擦;

10、撫胸肋一右手撫右胸肋,左手撫左胸肋;

11、通氣海——雙手重疊,左右按摩臍周腹部;

12、搓腰眼——雙手向後腰部,以手掌搓腰;

13、捏合谷——右手捏左,左手捏右;

14、扭雙膝——雙手搭於膝蓋上,左右扭動雙膝;

15、按足三里——分左右按壓足三里

走路姿勢預測疾病

還記得春晚小品中那個“踮腳”走路的大忽悠嗎?其實,踮著腳尖走路也是疾病向你發出的信號!不僅是踮腳,像走路時手臂不搖、步幅小、內八字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預示著疾病即將發生,要防患於未然。

走路手臂不搖:後背下方或有問題

正常人走路左腿向前邁時,脊柱會向右旋轉,右臂也會隨之擺動,如果有人在行走時手臂不搖擺,可能意味著他後背的移動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後背疼痛和受傷。

腳掌先拍打地面:疑似椎聞盤突出或中風

健康人邁步時,首先是腳後跟接觸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時是腳掌先拍打地面,多是由於其肌肉控制力量較弱,這意味著,可能是中風發作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了肌肉神經功能受損。

步幅小:疑似膝蓋骨骼退化

腳後跟接觸地面的一剎那,膝蓋應該保持筆直一如果不是這樣,則意味著可能是膝蓋骨的移動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這種功能退化可通過按摩采解決。

內八字:疑似風濕性關節炎

這種炎症會造成內八字的步態,有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表現出這種特徵。它在醫學上被稱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現為小腿無法伸直,向外側彎曲。

踮腳尖走:大腦可能損傷

雙腳踮著腳尖走路,與肌肉緊張有關,而當脊柱或大腦受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剛學走路的小孩會暫時出現這種步態,則屬正常現象。

結語:稀釋血液來預防血栓,這樣的方法其實並不是很靠譜,畢竟血栓沒有融化,僅僅稀釋血液還是不夠的。

標籤:【血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