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寒痰阻肺證? | 養生知識網

 

A-A+

何謂寒痰阻肺證?

2021年09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寒痰阻肺證是寒邪與痰交並壅阻氣道而出現的肺失宣降,寒痰擾肺的一組症狀的概稱。多由外感風寒失治;或胖人痰盛之體,罹感寒邪;或中陽不足,氣不化津,寒痰內生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氣喘,咳痰色白而清稀,遇冷則甚,喉間痰鳴,胸膈滿悶,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脈沉遲等。寒痰阻肺證可出現於多種疾病之中,其臨床表現各具一定特點,治法亦不盡相同。如哮中出現寒痰阻肺證,臨床表現以呼吸急促,喉間有哮鳴音,痰白而粘,或稀薄多沫 ,胸膈滿悶如窒,面色晦暗帶青,苔白滑,脈浮緊等“冷哮”等症狀為特點,此由寒痰留伏,肺氣閉阻所致,治宜宣肺散寒,豁痰利竅,方用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若胸痛中出現寒痰阻肺證,臨床特點為胸中悶痛,痛時徹背,氣短喘促,咳吐痰沫,此由寒痰結聚,肺氣受阻,胸陽不展所致,治宜溫肺化痰,通陽降逆,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加減。若喘證中出現寒痰阻肺證,臨床症狀見呼吸喘促,咯痰白稀,喜唾,胸滿嘔逆,口淡納呆,畏寒肢冷,此由脾陽不足,寒從中生,聚濕生痰,上干於肺所致,《仁齋直指方·喘嗽方論》指出:“惟失邪氣伏藏, 痰涎浮湧,呼不得呼,吸不得吸,於是上氣喘息。”治宜溫化寒痰,降氣止咳,方用苓甘五味姜辛湯(《金匱要略》)。

又有寒痰阻肺證,常由風寒犯肺,或患有痰疾,復為風寒所誘發,故亦多見於風寒犯肺所致的感冒、咳嗽等疾病中,表現為咳嗽氣喘,咳痰色白清稀,喉間痰鳴,胸膈滿悶,苔白滑等,治療當在疏風散寒宣肺基礎上,佐以溫肺化痰之品。

寒痰阻肺證在其機演進過程中常伴見兩種情況:一是累及脾(子病犯母)而致運化失職,出現食慾不振,泛惡欲嘔,大便溏薄,腹脹腸鳴等濕困脾胃之證;二是累及腎(母病及子)而致腎陽不足 ,出現腰膝酸軟,夜多小便,氣短而喘,痰有黑點,量多而稀,兩足寒冷,甚則腹脹浮腫,黎明洩瀉等症。

本證通常應與“水寒射肺證”、“風寒犯肺證”、“肺陽虛證”相鑒別。

水寒射肺證與寒痰阻肺證:兩證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均有相似之處,極易混淆,需加以鑒別。水寒射肺證多由素有水飲內停,外感寒邪,肺氣失宣,寒邪引動水飲上逆所致。寒痰阻肺證多由風寒失治、寒入肺腧所致。若由中焦虛寒及久病陽虛導致寒痰上干的,尤易與水寒射肺證誤診。鑒別要點在於水寒射肺證,其標在“肺”,病變之本在脾腎,且有水飲為患病史;寒痰阻肺證,風寒為標,病變之本在肺脾。前者是在飲停胸脅或腎陽虛而引起浮腫的基礎上兼見咳嗽、氣喘、痰涎多而色白等肺經症狀;後者則以上述肺經症狀為主,且多伴喉間痰鳴、胸膈滿悶等症。

風寒犯肺證與寒痰阻肺證:兩者存在著因果聯繫,臨床表現亦常有同處,當須辨析。風寒犯肺證,由風寒外邪侵襲於體表皮毛,內捨於肺,影響肺衛之氣的宣通所致,寒痰阻肺證除由中焦虛冷、寒痰上干或陽虛陰盛、寒痰貯肺而來的以外,多由風寒犯肺失於表散、寒入肺腧、凝痰阻絡所致。故風寒犯肺證既可單獨發病,亦可成為寒痰阻肺證的前期階段或誘發因素。風寒犯肺證臨床特點為: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咳嗽、咯痰清稀,苔薄白, 脈浮,進一步發展,則見氣急,喉間痰鳴,胸膈滿悶,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脈沉遲等症,轉化成為寒痰交阻於肺的寒痰阻肺證。若素有寒痰,又感風寒,亦可在寒痰阻肺證基礎上合併風寒犯肺證,臨床上當鑒別。

肺陽虛證與寒痰阻肺證:兩證病性雖有區別,但臨床表現易於混淆,須嚴格加以鑒別。肺陽虛證系由久嗽傷肺,病後傷氣以致肺虛有寒釀成,臨床上因其肺陽虛,氣不化津,通調失司,津液反為涎沫,以吐涎沫,質清稀量多,不咳不渴為主要特點。又肺氣不足則氣短;水谷不為精微,則神疲而食少;清陽不升則頭眩,衛陽不足則形寒;上虛不能制下,膀胱失於約束,故小便數或遺尿;氣虛有寒則舌質淡,脈虛弱。這些表現可與寒痰阻肺證相區別。後者由於風寒失治,中焦虛寒,久病陽虛等原因致寒痰內生,貯於肺臟,病理特點為“凝津為痰”,不似肺陽虛證之“津化為涎”。寒痰阻肺證屬實證或本虛標實證,咳嗽喘急,咯痰色白清稀,喉間痰鳴,胸膈滿悶,而肺陽虛證則無此等症狀,肺陽虛引之小便頻數、遺尿,正為寒痰阻肺證所不具備。
 

標籤:【證】、【阻肺】、【寒痰】、【何謂】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