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防寒祛病 教你深秋養生「四大預防」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防寒祛病 教你深秋養生「四大預防」

2020年07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隨著深秋的來臨,天氣越來越冷,很多症也開始襲擊人們,中醫防寒祛病,教你深秋“四防”——防秋燥、放秋郁、防濕邪、防賊風。此外,中醫提醒,除了以下四防外,運動量還要適當加大。

1、防秋燥——早睡早起防秋燥

燥邪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對策: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秋季防秋燥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秋郁——生活規律防秋郁

晚秋時節,淒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對策:首先要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麼還是得做什麼;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

 

 

3、防濕邪——祛濕化滯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氣候雖然非常顯乾燥,但暗面卻使陰冷潮濕,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發作種下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對策:秋季防濕邪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4、防賊風——加強保暖防賊風

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

對策:要加強保暖,尤其是女性小腹部,如果著涼會導致很多涼性婦科疾病,還有關節膝蓋等部位,不要受涼,“秋凍”千萬凍不得。

標籤:【中醫防寒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