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療過敏 | 養生知識網


 

A-A+

灸療過敏

2019年01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近年來,陸續有報道,採用艾灸、穴位注射等法,可以誘使機體出現程度不等的過敏反應。雖然預後一般良好,但有時也可出現較重的證候,值得注意。最近亦有單純毫針刺引起過敏性反應的報道。下面重點介紹引起艾灸過敏的原因、臨床表現及預防處理之法。

       1.原因  常見的有以下二種。

     (1)體質原因  導致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具有過敏體質,多有哮喘,蕁麻疹史或對多種藥物,花粉過敏史。

     (2)藥物原因  一般指艾灸致敏:可能因為艾葉中含有某些致敏物質,有人曾將溫灸盒蓋的煙油取下,敷於曾因艾灸導致急性蕁麻疹的患者的前臂內側,結果10小時後,被敷處發癢難受,並出現過敏性皮疹,證實可引起過敏。

       2.臨床表現  以過敏性皮疹最為常見,表現為:局限性(穴位周圍區域)的紅色小疹,或全身性的風團樣丘疹,往往渾身發熱,瘙癢難忍,重者可伴有胸悶,呼吸困難,甚至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脈象細微。

    過敏反應出現的時間:穴位注射常發生於即刻或不久,艾灸則須一至數小時,文獻報道最長者達10小時。有因艾灸引起過敏者,以後往往可以在艾灸治療時反覆出現。

       3.預防方法

     (1)詢問史  針灸前,應仔細詢問史,瞭解有無過敏史,特別對艾灸有無過敏史。如原有穴位注射過敏者,亦應慎用艾灸療法

     (2)慎察先兆  艾灸或穴位注射過程中,如出現過敏反應先兆時,應立即停止艾灸療法或注射。

       4.處理方法  有局部或全身過敏性皮疹者,一般於停止艾灸後幾天內自然消退。在此期間宜應用抗組織胺,維生素C等藥物,多飲水。如兼發燒,奇癢,口乾,煩燥不安等症狀時,可適當應用皮質類激素,如強的松,每日服20~30毫g。中藥涼血消風方劑也有效果。當表現為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脈象細微時,除肌肉注射抗組織胺藥物外,可肌注或靜注腎上腺素,必要時,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

標籤:【過敏】、【灸療】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