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祛寒進補 必食四大「名補」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季進補從古到今已經成了人們的一種習慣,因此從剛立冬天始人們就會房刻意的多吃些溫補的食物。現在已經是深冬,人們為了適應寒冷的氣候,許多人都選擇用中藥來進補,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冬季都有哪些“名補”吧!
冬季來臨,天氣變得更加寒冷。人要適應這個環境,就要進行一些溫補食品來補充熱能,增強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時候,很多人特別是體虛的都有用中藥進補的習慣。中醫認為,冬季選用溫補中藥,可增強人體臟腑活力,不僅有益於這一時令的防病強身,還能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那麼,在眾多的補益藥之中,應該如何辨證選擇呢?針對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等四種體虛的證型,選用補益藥中的“四大名補”——人參、阿膠、鹿茸、冬蟲夏草將大有裨益。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對證選用這幾種藥物。
1.冬蟲夏草——補陰虛
冬蟲夏草性溫,味甘,入肺、腎二經,有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冬蟲夏草含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礦物質、蟲草酸、蟲草素和維生素B12等成分,有增強免疫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膽固醇、抗缺氧、抗癌、抗病毒、抗菌和鎮靜等作用。
推薦:蟲草全鴨
取老公鴨1只,冬蟲夏草10克。鴨去毛及內臟,將鴨頭順頸劈開,將冬蟲夏草數枚裝入鴨頭和鴨頸內,再用棉線纏緊,餘下的和生薑、蔥白一起裝入鴨腹內,放入盆中,注入清湯,用食鹽、胡椒粉、料酒調好味,密封盆口,上籠蒸約2小時,出籠後揀去生薑、蔥白,加味精,即成一道聞名遐邇的“蟲草全鴨”。
2.鹿茸——補陽虛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肝、腎二經,有補腎壯陽之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鹿茸能“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鹿茸精含多種氨基酸、硫酸軟骨素、雌酮、骨膠原、蛋白質和鈣、磷、鎂等礦物質,有滋補、強壯作用,可使血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網織紅細胞增加,中等劑量可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對衰心臟有強心作用。服用可使人精力充沛,但陰虛者不可服。
推薦:鹿茸小米粥
研末,每次取1克,放小米粥內服用。或取鹿茸、山藥各30克,分別切片,浸入500克白酒內,密封1周,每次取20毫升服用,日服2次,治陽事不舉、尿頻、面黑。市面上有以鹿茸為主料製成十補丸、口服液等藥,可按藥品說明書服用。
3.人參——補氣虛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經,大補元氣。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甙和黃酮類物質,分別有抗衰老、抗疲勞、對抗有害物質、抗腫瘤、提高免疫力、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等功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調節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推薦:人參茶
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2~3克放入杯內加開水,浸泡1小時後便可飲用,飲完後再加入新水,如此循環。最好12小時內服用完畢,最後嚼服人參片,也可將人參片直接含服。如用於急救,每次取30克,濃煎頓服。參須、參花、參葉亦可泡水當茶喝。
4.阿膠——補血虛
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諸經,以滋陰養血著稱。歷代醫家視阿膠為婦科良藥。民間稱阿膠、人參、鹿茸為冬令進補“三寶”。又因阿膠對調治各種婦科病有獨特之功,尤得女士們青睞。
推薦:阿膠冰糖煲芝麻
取阿膠5~10克,加黃酒適量,隔水蒸服。或取阿膠500克,浸在1500克黃酒內,等膠塊散發成海綿狀,隔水蒸成液體,趁熱加冰糖1000克,當糖與膠溶為一體時,加入炒熟的黑芝麻及敲碎的核桃肉各適量,製成黏稠膏滋,每日早晚各取1~2匙,以溫開水送服。
入冬御寒 男人進補助陽有吃法
冬季是人們進補保健的好時節,飲食在冬季人體調養中顯得尤為重要。專家說,中醫認為冬季人們皮膚收縮,新陳代謝下降,因此在進補和飲食上需格外重視。
到了冬天女人容易手腳冰冷需要御寒,男人同樣如此,男人冬季更需要壯陽暖身。那男人冬季吃啥好呢?
大蒜爆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大蒜200克。
調料:蔥姜、京蔥、八角、料酒、醬油、鹽、味精、麻油、胡椒粉、糖、生粉、上湯各適量。
做法:
1.將洗淨的羊肉放入開水鍋,汆後取出投入砂鍋內大蒜羊肉,加入上湯,燒滾,然後用小火燉到五成熟時取出。
2.用潔布抹去羊肉上的水分,塗上醬油、濕生粉,下七成熱的油鍋炸一下取 出。
3.把炸後的羊肉放回原砂鍋內,加入上湯,蔥姜、八角、料酒、醬油、鹽、糖繼續置火上燉1小時後取出。除掉蔥、 姜,待羊肉冷卻後切成塊,扣在碗內待 用。將大蒜搗碎,下油鍋炸到金黃色後倒在原熱鍋內,烹入料酒,加入上湯、味精,燜爛取出,扣在羊肉碗內,再倒入砂鍋內的原汁。
4.食用時上籠蒸20分鐘,羊肉覆在盤中。將原汁潷入鐵鍋內燒滾,用濕生粉勾芡,澆上麻油推勻,起鍋淋在羊肉上,撒上胡椒粉即可。
除了怕冷外,另外還有一些人在冬季會出現口乾、咽喉乾澀,以及臉發燙等現象,這些人應注意少吃羊肉、牛肉等助陽食物,以生津養陰為主,比如:多吃點木耳、桑椹、百合、烏骨雞等,是適合這類人群的不錯選擇。
滋陰銀耳藍
滋補功效:養陰潤肺、生津補虛。滋陰清熱,益氣養血。
材料:沙參6克,新鮮山藥半斤,玉竹15克,麥冬15克,紅豆30克,白木耳15克(干品)廈適量冰糖。(4—5天份)
做法:
1、先將山藥洗淨,切塊,白木耳泡軟。
2、將沙參、玉竹和麥冬放入藥袋中,加適量水熬煮約l小時,湯汁備用。
3、將紅豆放入鍋內,加水浸泡l小時,開大火煮滾,轉為小火,煮10分鐘後,熄火燜約l小時。
4、藥湯開大火,加入紅豆、山藥及白木耳,煮滾後轉為小火,熄火後燜約30分鐘。
但需強調的是,無論在藥補,還是食補上,都不應盲目,不隨波逐流,在充分瞭解自身情況的條件下,選擇恰當的食物。
中醫推薦10大最滋補的養生藥膳
1、骨頭湯
原料:脊椎骨1000克,棒子骨500克,適量清水。
調味佐料:薑片、蔥段、醬油、料酒、花椒、大料、桂皮、鹽。
製法:切記醬油要少放,以湯略顯醬色即可。熬製時間為40-60分鐘。骨頭湯做好後,盛入小盆內,放入冰箱冷凍室儲存,隨吃隨取。
2、羊肉湯
滋補功效:羊肉湯屬熱性,可以溫胃御寒,但喝多了容易上火。
特點: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鮮美異常。
製法:先把羊肉、羊骨架洗一下,羊雜做些處理,把羊肉、羊雜放一個鍋內煮,可放些蔥姜等,(不宜放大料,串味),等羊肉、羊雜煮熟,撈出切成片,備用。
把羊骨架放鍋裡,加滿清水,好了,開火,熬吧,熬一個小時左右,把漂浮在上面的一些雜質舀出去,這時的湯就比較純淨了,放些蔥姜,繼續熬吧,什麼時候熬的湯成乳白色,像牛奶一樣就可以了。熬湯一定要捨得花時間。
把切好的羊肉、羊雜放碗裡,放些蔥花、香菜,蒜黃之類的菜,放適量精鹽,把熬好的羊湯趁熱倒入碗裡,好了,一碗色澤乳白,口味鮮香醇正的羊肉湯就做好了配上千層餅或火燒,味道真的好極了。如果喜歡辣椒,可以放些辣椒。
3、蘿蔔燒排骨
特點: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酥嫩,味道鮮美。
原料:豬排骨500克,蘿蔔500克,醬油20克,料酒5克,鹽4克,味精3克,白糖5克,蔥8克,姜5克,澱粉5克,油50克。
製法:蘿蔔切絞成塊,蔥切段,姜切片。炒鍋上火,放油將蔥、姜和蘿蔔放入,煸炒至上色加入料酒、醬油、鹽、味精、白糖和清水,放入排骨坯料,用火燒開鍋後,轉用小火燒25分鐘,待汁收濃且口味濃香時,加入水澱粉,把汁全部掛在原料表面即可。
4、黃芪燉烏雞
原料:黃芪50克,烏骨雞1000克,蔥10克,姜10克
製法:1.清洗乾淨,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洗淨。
2.將黃芪洗淨,放入烏骨雞腹中,放入沙鍋,注入雞清湯,放入料酒、鹽、蔥段、薑片,用小火燉至烏雞肉爛入味即成。
功效:一說、補肝腎、益氣血、男子遺精、早洩有輔助治療作用。
二說、黃芪,是一味中藥,功能補脾益氣。烏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鈣、磷、鐵和核黃素、尼克酸等。功能養陰益血、治婦科疾病。黃芪燉烏雞,有補脾益氣、養陰益血的功效。榆次民間用這種傳統保健食品治療月經不調、白帶過多、月經痛、血虛頭暈等婦科疾病。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脾、肺經。烏雞,性味甘、平,入肝腎經。
5、杞精燉鵪鶉
原料:鵪鶉1只,枸杞子、黃精各30克,鹽、味精少許。
製作:將鵪鶉宰殺,去毛及內臟,冼淨,枸杞、黃精裝鵪鶉腹內,加水適量,文火燉酥,加鹽、味精適量調味即成。
服法:棄藥,吃肉喝湯,每日1次。
功效:滋養肝腎,補精益智。鵪鶉是良好的益智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有助於小兒發育、增進食慾、提高記憶力。腦力勞動者常食,能消除眩暈健忘症狀,能提高智力,有健腦養神之作用;枸杞子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抗疲勞、增強體力和智力;黃精能補脾潤肺、養陰生津、強化筋骨、益智強身。幾味同用更增加其滋補和益智作用。適宜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而見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眩暈健忘者服食。
7、冬筍鯽魚湯
取冬筍100克,鯽魚1條(250克),黃酒、生薑片、精鹽、味精、精製植物油各適量。先將冬筍剝完後切成長絲,洗淨,然後用沸水煮一下,以除去澀味。鯽魚去鱗除去內臟洗耳恭聽淨,鍋中放油燒熱,放入魚煎兩面至皮微黃,烹入黃酒,加清水及筍絲、生薑片燒開後,略燜煮一會,加入精鹽、味精即成。本品特點為湯鮮醇濃,肉嫩筍脆弱,利水下乳,健脾益氣。
8、三丁豆腐羹
取豆腐250克,豬肉丁150克,番茄250克,青豆米50克,精鹽、味精、濕澱粉、麻油、鮮湯各適量。先將豆腐切成丁,下沸水焯一下,瀝干水待用。番茄燙去皮,去籽,切成小丁,燒熱油鍋,下蔥略煸一下,放入鮮湯、豆腐、肉丁、番茄、青豆米、精鹽、燒沸,再加味精,淋上濕澱粉,出鍋裝碗,淋上麻油即成。本品特點:味道鮮美,滋陰潤燥,補中益氣,補脾健胃。
9、胡椒茴香牛肉湯
用料:胡椒10克,
大茴香10克,牛肉500克,大蒜1條。
製作:胡椒、大茴香洗淨;大蒜洗淨切節;牛肉挑去筋膜,洗淨,切成大塊。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入醬油、味精即可,飲湯吃牛肉及大蒜。
功效:溫中散寒、理氣暖胃。用於脘腹冷痛、食少嘔吐、形寒肢冷者。
10、清燉馬蹄鱉
主料:甲魚1只(重約750克),火腿骨1根,火腿肉100克。
輔料:蔥結、薑片、冰糖、熟豬油各10克,精鹽1克、紹酒25克,白胡椒粉1克,雞清湯750克。
製作:
1、將甲魚宰殺,用開水燙泡後,剝去外層內膜,用刀沿甲殼四周剖開,掀起甲蓋,去掉內臟(留下甲魚蓋),剁成約3.5厘米長、1.7厘米寬的塊(尾和腳爪不用);
2、放入開水鍋中煮至水再開,撈出瀝水;火腿切成4大塊;
3、將甲魚塊整齊地碼在沙鍋中,把火腿、蔥、姜和火腿圍在甲魚四周,加入雞清湯和紹酒,蓋鍋燜住;
4、旺火燒開後,去除浮沫,放冰糖,轉用微火燉1小時左右,揀出姜和火腿骨,放鹽;
5、再將火腿撈出切成片放入鍋裡,淋上熟豬油,撒入白胡椒粉即可。
中醫養生 冬天應該吃什麼御寒
根據食物中所含營養素的不同,冬季膳食應具有以下特點: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一種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吃辣的可以祛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中含胡椒鹼。它們都屬於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御寒能力。
此外,冬季要忌食或少食黏膩、生冷的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中的陽氣受損。
天氣漸冷,很多老人和體質虛弱的人在身體上會有點不適應。營養學家告訴我們,冬季飲食的要點在於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
怕冷的你 冬天該吃什麼呢
寒冷的冬天,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些御寒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見的御寒食物有一下幾類。
肉類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御寒作用。
根莖類
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無機鹽缺乏有關。
藕、胡蘿蔔、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鹼。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含碘食物
海帶、紫菜、海鹽、髮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產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御寒。
含鐵高的食物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也怕冷。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0.7℃,產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後,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因此,怕冷的婦女可有意識地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蛋黃等。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冬季天氣乾燥,因此大家不妨多選一些溫和的補陽食物,雖然多吃辣能也能起到祛寒的作用,不過也特別容易上火,所以還是盡量少吃為妙。
標籤:【冬季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