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檢查容易誤入的四大誤區 | 養生知識網


 

A-A+

醫院檢查容易誤入的四大誤區

2017年12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現在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越來越差,很多人進醫院不遵循醫囑,肆意妄為,做什麼都要做最貴的,殊不知,醫院的檢查的價格不是跟療效的掛鉤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上醫院看,尤其是大病,做檢查必不可少。不少人認為,做檢查選擇越高級的、價格越昂貴的就越好。實際上,專家表示,影像檢查項目各有各優勢,同時也各有局限性,不可完全互相替代。但很多患者不瞭解,產生不少誤解。為此,我們特請影像學專家為讀者答疑解惑。

誤區

隨意選檢查,要求醫生做某某檢查

在骨科,有的病人一見到醫生,就要求醫生開CT檢查,看有沒有椎間盤突出。不錯,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做CT檢查可以明確診斷和突出部位、程度,有助於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但腰椎間盤CT掃瞄通常只選擇3個椎間隙(L3/4、L4/5和L5/S1),做CT檢查可能既費錢又不能確診。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影像檢驗中心首席專家梁碧玲教授說,目前在診斷四肢骨折等疾病時,最常用和首選的檢查方式仍是普通X線檢查。與拍片相比,CT的輻射劑量還是比較高的。可以說,合理檢查是減少輻射損害的唯一途徑,因此,在骨科疾病的檢查中,不可因為X線檢查便宜而歧視它。

核磁共振(MRI)檢查雖然較貴(大約是CT的兩倍),但目前在脊柱外科遠比CT常用。病人總覺得CT一查,基本上就知道得了什麼病。其實不然。許多病變表現為軟組織病變,比如腫瘤、椎間盤突出,MRI比CT更清楚(除了對骨組織的分辨率),看到的範圍也更大,更有助於早期診斷。

養生之道網導讀:現在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越來越差,很多病人進醫院不遵循醫囑,肆意妄為,做什麼都要做最貴的,殊不知,醫院的檢查的價格不是跟療效的掛鉤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誤區

得了腫瘤,覺得反覆查CT或MR沒必要

腫瘤的診斷和治療,需要先確定其分型和分期,才能決定選用哪種方案,這必須要做詳細的檢查。梁碧玲教授說,比如《鼻咽癌2008分期》中指出,鼻咽癌術前要做CT和MR,放療後還有複查CT和MR,三個月複查,半年後還要複查。之所以安排如此頻繁的複查,就是因為腫瘤一般在6-12個月內特別易復發

可以說,腫瘤的術前檢查、術後複查都必須按照規範來,其目的是為了觀察治療的效果和及早發現復發的情況。

誤區

做個PET掃瞄可以篩查全身腫瘤

不少人說“做個PET篩查全身腫瘤”。“一聽到這樣的話,就知道是外行。”梁碧玲說,“每個檢查都有其適應證,一般來說,腹部檢查(肝膽脾等)首選B超,胸部(肺癌等)用CT。除非懷疑有腫瘤轉移,才考慮用PET。”

梁教授強調,PET依據人體葡萄糖代謝的狀況來做判斷,但人體各部位的葡萄糖代謝有差異,比如腦的葡萄糖代謝就很高。所以有的時候,腦部疾病做PET未必就能檢查出來,PET存在一定的假陰性。

養生之道網導讀:現在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越來越差,很多病人進醫院不遵循醫囑,肆意妄為,做什麼都要做最貴的,殊不知,醫院的檢查的價格不是跟療效的掛鉤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再加上,做PET檢查,要在身體裡注射同位素,這種物質有一定的放射性,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在國外,PET並不用於腫瘤的篩查,而是用於瞭解腫瘤患者的臨床分期、是否有全身轉移等。如果把PET當做腫瘤的篩查手段,是大錯特錯的一種做法。

誤區四

來一個大包圍檢查,以期更快確診疾病

無論在影像科醫生還是臨床醫生都會傾向於選擇對確診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能簡單的不用複雜的。比如篩查肺部的小病灶,胸部X光片就對5毫米以下的小病灶不敏感,漏診很多,但若選擇低劑量螺旋CT,對小於1毫米的病灶也能看得十分清晰。

但是,對於骨折(尤其是四肢的骨折),X光則是最好的檢查方式,而脊柱骨折卻只能用CT。因為脊柱骨折用X光拍攝,很有可能在搬動過程中,加重病情。

總結:在醫院應該聽從醫生的安排做各項檢查,不應該隨著自己的意願來支配醫生來做檢查,那樣可能錢不少花,但是達不到你所預期效果,甚至還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損害。

標籤:【醫院腫瘤】、【骨折】、【核磁共振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