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保健,紅火還是氾濫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保健,紅火還是氾濫

2017年11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編者按:要說現在哪類書最火,中醫保健的肯定當之無愧。不僅如此,中醫的火,從收視率頗高的養生類電視節目中也有所體現。然而,在表面紅火的背後,許多權威專家卻憂心忡忡。

       推廣中醫知識,專家很關鍵

       近兩年,中醫學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識,已經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這一點,不管是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做出的一系列推廣活動,還是從中醫保健與診療疾的電視節目和科普書籍大量增加上,都可見一斑。

        應該說,這些對老百姓瞭解中醫、運用中醫保健治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有的電視節目和科普書籍中存在的問題也的確令人擔憂:宣傳的保健與診病方法與中醫的基本理論脫節,有的過分誇大保健效果,甚至某些宣傳有獵奇、譁眾取寵之嫌。如中醫強調"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但在個別書籍或電視節目的宣傳中,卻出現了片面強調以一診代替四診,且誇大一診之說。此外,也有人對中醫特有的概念進行隨意篡改解釋,這不僅令人費解,還會降低中醫知識的嚴謹性。而諸如此類的現象,必然會給中醫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我看來,中醫學是一門醫學科學,而且具有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是體現中國特色的醫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宣傳中醫醫學知識,尤其是涉及治病救人時,無論是科普書籍還是其他媒體宣傳,首先都必須保證推廣知識的是醫生,而在講解的過程中,應緊扣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知識,不能隨心所欲,即便是強調某一理論同樣不能失了"整體"的考慮。

       當然,中醫文化、知識的普及發展需要其他領域有識之士的參與,以取長補短。比如,探索如何將"難懂"的中醫理論,變成生活中的語言,準確傳達給老百姓等。只有這樣,才更有利於中醫的科學發展,有利於更多的人科學瞭解中醫、享受中醫、發展中醫。

       垃圾"知識"要清理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此話不假。看看如今,因為老百姓有了養生保健的願望,所以不管書籍,還是電視節目,只要能打著中醫保健的旗號,就會變得好賣、有市場。可是,如此"紅火"的景象,卻有令人憂心的一面。

       可以毫不諱言地說,現在所謂暢銷書、熱門電視節目中宣講的中醫保健內容可謂混亂不堪。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冒牌專家大行其道。一些所謂專家甚至根本就沒真正受過嚴格的醫學訓練,沒有真正的臨床實踐經驗,對中醫藥學的瞭解處於一個很膚淺的層面上。他們有些人是把古籍中的某些觀點不加分析地任意發揮,有些人則是對某種生命現象乃至疾病表現做出一些缺乏科學依據的解說,甚至全無根據地信口開河。

       比如,現在有關"手紋辨病"的書很暢銷,但有幾家中、西醫院裡有手紋辨病的醫生呢?手紋辨病之類問題不是不可以研究,但萬不能沒有根據地盲從迷信。這不單單是降低了中醫科學嚴謹性的問題,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主流,甚至連非主流都算不上,而只是掛著中醫的招牌。實際上,古籍中有生命力的東西主要是一些核心內容,那些非常邊緣的部分恰恰是被否定中醫的人揪住不放的已經死去的枝節。如果大肆宣傳實在是授人以柄,自毀長城,貽害社會。這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僅有害於公眾的健康理念,有害於中醫形象,也有害於各類媒體的形象。

       時下這種普及中醫知識的形式,對關心健康的老百姓來說,是喜憂參半,甚至可能弊大於利;而對中醫學本身來說,也可能帶來不小的副作用。搞不好,"有意無意的騙子"的帽子又會被扣回到中醫頭上。對於本應致力於科普教育的媒體來說,如在選擇專家問題上失去了判斷能力,僅以市場取向炒作"名人"吸引公眾,也是有悖於自己的社會責任的。何況,我們的媒體具有某種壟斷地位,"大牌"的媒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官方的立場,如果成了某種"合謀"的工具,真是可悲。

       總之,現在中醫保健類書籍、節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局面應當改變;蒙昧主義的垃圾"知識"需要清理;真正的專家、學者和各類媒體要高度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並努力把古樸的中醫道理的精華化作平實的百姓語言;在中國普及科學,提倡講邏輯、重證據、勇於懷疑和批判的科學精神仍任重道遠。

 

 

標籤:【氾濫】、【還是】、【紅火】、【中醫保健】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