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需謹慎 謹防腸胃鬧「罷工」 | 養生知識網


 

A-A+

冬季養生需謹慎 謹防腸胃鬧「罷工」

2015年03月21日 冬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由於早晚溫差大,喝冷飲的人也多起來。一時的爽快是有了,腸胃的毛卻接踵而來。所以冬季我們更要注意胃部的保養。

冬季養生在於“藏”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也當講“藏”。

由於人體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相應就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冬季時節,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即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產生疾病

因此,冬季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以下幾點是貫徹這一原則的要點。

精神調養:除了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

同時,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於青年,尤其是女性。

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飲食調養: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白薯等。

同時,還要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

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冬季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飲”,易使脾胃之陽氣受損。

起居保健:《黃帝內經》裡指出:“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後為益(尤其對於老人而言)。

冬季起居養生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由於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

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症。其三,冬季定時開窗換氣有利於身體健康。其四,蒙頭睡覺不可取。

冬天蒙頭睡覺極宜造成缺氧而致胸悶氣短。其五,夜間忌憋尿。由於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鍛煉強身: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事實證明,冬季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

天寒地凍時更要保護胃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均有所下降,因此,每年寒冬都是胃病的高發期。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朋友,更應格外小心,以防舊病復發。具體而言,要注意以下幾點:

調節情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情緒密切相關,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會引起或加重各種胃病的發生與發展。

所以,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避免緊張、憤怒、焦慮等不良情緒刺激,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

注意保暖: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適時增添衣服。同時,夜晚睡覺要蓋好被子,以防因腹部受涼而導致胃病復發或加重。

此外,平時還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增強人體對季節的適應性,從而減少胃病的發生。

注意飲食:當攝入不潔淨或者變質的食物時,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此外,各種胃炎、胃潰瘍的發生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細菌可以通過不潔的餐具、牙具、食物進行傳染。

因此,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還要做到細嚼慢咽,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切忌暴飲暴食,避免損傷胃的自我保護機制。

不要睡前進食,否則會因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胃潰瘍。與此同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濃茶、濃咖啡、酒及過熱、過甜的食物。

禁煙限酒:有統計表明,吸煙者患消化性潰瘍的危險性要比不吸煙者高一倍,且患病率與吸煙量有密切關係。

隨訪中也發現,吸煙者潰瘍的難以癒合率和復發率都比不吸煙者高得多。

因此,胃炎、胃潰瘍患者務必戒煙限酒,以利於胃炎、胃潰瘍的癒合和防止復發。

除了注意上述幾點之外,如果出現噯氣、返酸、胃痛等症狀,應盡快去醫院診治,把胃病消滅在萌芽之中。

冬天保護腸胃忌“寒涼”

專家表示,秋冬季寒邪當令,若外感寒邪,易引起胃腸道疾病。要保護腸胃的健康,應少吃或不吃寒涼的食物,並注意添衣加被,避免染上風寒。“溫差大容易刺激腸胃和血管,再加上很多人秋冬暴飲暴食,腸胃疾病就容易發作”。

誘因:氣候變化和飲食欠科學

“年底到來了,工作壓力大,公司業務多,要麼我請別人,要麼別人請我,飯局常常有。”說起自己的胃病,王先生說,他剛結婚不久,又換了一個掙錢多的公司,負責市場營銷,為了開展業務,每週有好幾天都在應酬,應酬總少不了要喝酒,胃裡都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酒。

王先生無奈地說,近來,三天兩頭跟客戶和朋友喝酒吃火鍋,結果這麼一折騰,胃受不了了。昨晚,王先生和朋友一起吃了一頓重慶火鍋,夜裡胃就燒得難受,還伴有隱痛,一整夜都睡不著覺。經診斷,王先生患的是淺表性胃炎,如不加注意,可能會造成胃穿孔。

“現在的上班族,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特別是時近年關,工作更是繁重,愛吃火鍋、暴飲暴食無節制,易造成胃、十二指腸壁血管痙攣,供血減少,促成胃病的發生。”

根據門診數據,進入冬季,胃病發病人數急劇上升,其中胃炎的患者較多,主要症狀是腹飽悶感、噯氣、反酸、噁心、燒心、隱痛、食慾下降等。

“這是因為冷空氣不斷侵襲,氣溫降低,晝夜溫差懸殊。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使身體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

同時,秋冬時節人們的食慾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腸的負擔加重,功能紊亂。尤其是有些人在夏天不注意胃腸保養,暴飲暴食或冷熱混食,進入秋冬,更會引起胃腸功能下降。

其中,細菌性菌痢、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和腸道蛔蟲性腹瀉都是容易高發的疾病。”

調理:保護腸胃忌“涼”

“無論是胃或腸,秋冬都不喜歡寒涼的食物。”日常喝的飲料、牛奶,不要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喝,最好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

小孩、老人的脾胃比較虛弱,冷飲、冷食應盡量避免,山竹、柚子以及白菜、蘿蔔、芥菜等寒涼的果蔬也要少吃,改吃偏溫的食物,或炒菜時放點姜或辣椒、花椒、胡椒之類溫性食物,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功效。

專家表示,除了飲食避“涼”,還要注意防寒保暖,睡覺時特別要蓋好被子,防止肚臍受涼。經常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但飯後不宜立即運動,否則胃腸道裡的血液減少,會影響消化。喜歡晨運的人要穿暖,小心著涼。

有胃灼熱疼痛、喜歡吃冷、大便干結、口乾口苦的屬脾胃濕熱征型者,則適宜吃清熱的薏仁、冬瓜、石斛、木竹,或涼拌的魚腥草等,不建議常吃火鍋或羊肉、狗肉、人參等大溫大補的食物,以免腸道積熱引起便秘或濕熱腹瀉。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儘管秋冬少吃涼食是基本要求,也要看具體的體質情況。有胃痛、特別怕冷、容易拉肚子,屬脾胃虛寒征型的人,應吃些有溫補作用的生薑煮紅糖水、胡椒煲豬肚湯暖脾胃。

 

標籤:【冬季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