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腫小心靜脈血栓 | 養生知識網


 

A-A+

腿腫小心靜脈血栓

2022年03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經常會有人腿腫。大家對此感到莫名奇妙,但是卻很少有人把它真正放在心上。很多情況下腿腫並不是小事,有肯能會是一些會要命的疾病信號。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引起腿腫的疾病靜脈血栓

腿腫非小事貽誤可生悲

血液、疾病、腿腫、腳腫、腳痛、腿癢……這些看似尋常的症狀,若因靜脈變引起,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導致下肢潰爛,甚至因下肢深靜脈血栓引發肺栓塞導致猝死。

劉大爺右腿水腫好幾年,有時還感到有些脹痛。剛開始時以為是缺乏運動所致,增加鍛煉後,腿腳腫仍然沒有消失。有一天情突然加重,到醫院檢查,發現患有深靜脈血栓,安排住院治療。住院後,劉大爺夜裡起床上廁所時,突發胸痛、憋氣,醫生迅速診斷為肺栓塞,經搶救才脫離危險。

靜脈血栓是下肢靜脈血管內血液凝結形成血塊,體內的血塊醫學上稱血栓,血栓形成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入心臟受堵。血液回流不暢,導致出現腿腫的症狀。所以,這類人上廁所要特別小心,因為一蹲一站的動作最容易讓原來靜止的血栓鬆動,如果這些血栓順著血液跑到肺部,就會造成肺栓塞,導致猝死。

引起靜脈血栓的原因主要為血液高凝狀態、血液瘀滯、血管損傷等,患這種病的人多數伴有肥胖、高血脂和高膽固醇,以及糖尿病、長期臥床或剛接受大手術等病史,也與遺傳因素有關。隨著近年來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攝入的蛋白質、膽固醇、脂肪等物質過多,這種疾病的發病數字在不斷上升。雖然有時候這類病人並沒有明顯的腿腫,但腿腫症狀常常是這類疾病的主要表現。然而,長期以來由於人們缺乏對該病的認識,很多患者在出現腿腫、腳脹、腳痛等症狀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即使意識到是生病了,也不知道該看什麼科。一些病人都是出現腿潰爛時才到醫院就診,但此時已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機。

很多疾病可導致腿腫,如:肝腎疾病、心衰、營養不良、淋巴疾病、靜脈曲張和血栓病等。因此,如果發現自己出現腿腫、腳脹等症狀,切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系統檢查,及時診治。

有的老人以為按摩能消腫,實際上如果是因為靜脈血栓引起的腿腳腫,按摩不僅無法消腫,反而會讓血栓鬆動脫落,引起肺栓塞。

各種踢毽子 年輕你的腿

最近,國外有一項研究表明,保持同一姿勢4小時,就會出現血液凝結。因此,辦公族更容易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國的老祖宗給人們留下了防治這種病的祖傳秘方,那就是踢毽子。

人的下肢離心臟最遠,供血容易受到影響。“樹老先老枝,人老先老腿”是有道理的。長期坐辦公室,尤其是當今電腦族,下肢活動少,久之,則肌肉鬆弛,體積減小。大腿後部持續受壓,靜脈回流受阻,下肢最先累及。盆腔靜脈回流受阻,容易發生痔瘡及精索靜脈曲張。“十男九痔”,就是指這些人。

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為主,功夫在腳上。錛、磕、拐、盤,轉身穩步,起跳騙腿,前合後仰,在他人看來,就像欣賞跳舞。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以縱軸為中心擺動,帶動遠端供血最困難、動作難度最大的部位,增強了肌肉的力量和相應關節的柔韌性。盤、拐、繞等動作,縫匠肌、膕肌、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鍛煉;而錛、磕、落等,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至於花毽兒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像“霧裡看花”、“蘇秦背劍”、“倒掛紫金冠”、“外磕還龍”、“朝天一炷香”等等,頭頂、後背、腳跟、腳面等部位,毽子上滾下翻,滴溜兒亂轉。這時,腰肌、髖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參與。骨骼肌的動靜脈短路枝大量開放,下肢血流的動力性平衡得到維持。既增強了肌肉、骨骼的運動功能,又有效地預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礙性疾病,尤其是辦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性疾病。

長期低頭伏案,頸椎前傾,疏於活動,容易得頸椎病;胸、腰等部位脊椎的生理彎曲失常,久之則拱腰駝背,成為所謂“辦公室型體態”。踢毽子時,隨著毽子的起落,脊椎各關節屈伸有節、有度,椎體的深、淺層肌及頸前、頸後肌等一張一弛的功能鍛煉,避免了椎關節的僵化,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預防了頸椎病,修整了腰肢體態。踢毽兒時雙上肢有節律地擺動,運動了肩、背部肌肉、關節,對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踢毽子還可以防治“亞健康”狀態。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間完成踢的動作,技術到位,動作準確,毽子才能遂心著意。大腦皮層勢必建立起新的興奮灶,轉移思維,“換換腦子”。對於調節高級神經活動、化解心理壓力十分有益。毽子雖小,娛樂和藝術等功能俱全,魅力十足。心到、眼到、腳到;反應要靈敏,動作要迅速,相互配合要心領神會。很多人把踢毽子又叫“走毽兒”。大家圍在一起,你一腳,我一腳,飛舞的毽子牽動著所有人的眼球,調動著所有人的責任感,激發著所有人團結進取的精神;稍微的不小心都會造成毽子起落中斷。其間有說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讓,氣氛融洽、熱烈;一旦落地,一片嘩然,一片惋惜。心態的調整寓於小小毽子的騰飛起落。有效地防治了“亞健康”狀態。

踢毽子要求條件不高。晴天室外,雨天屋內,有“拳打臥牛之地”即可踢上幾腳。久踢毽子也可上癮,辦公開會的時候,腳在桌子底下常也不由自主地盤拐幾下,著迷的程度不亞於香菱學詩。

長期臥床容易致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有個致命的併發症——肺動脈栓塞,會導致猝死

朱女士一個月前因車禍導致左股骨骨折,在醫院做內固定術後一直臥床養病,三天前她發現自己的左腿突然腫了起來,和右腿相比較粗了許多,還伴有酸脹感,到鄭大四附院血管外科就診,該科主任李震根據朱女士的病史及臨床表現,初步斷定她患的是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李震主任建議朱女士做個彩超,彩超結果顯示其左腿的股靜脈已無血流信號,全凝固在一起了,這樣一來,下肢的血液就沒法回流到心臟,腿當然會腫了。

據李震主任介紹,深靜脈血栓是血管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與患者由於各種原因造成臥床時間長有關。因人體的正常解剖之故,左腿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右腿。手術後臥床是最常見的原因,其他還包括惡性腫瘤、女性產後、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患者自身的血液存在高凝狀態等。主要表現是突發的下肢腫脹,嚴重的腫脹如果壓迫到動脈,還可引起疼痛加劇、皮膚青紫、表面形成水皰或血皰、皮膚溫度降低等。

“深靜脈血栓雖可能僅有下肢的腫脹,並無其他不適的感覺,但絕不能對它掉以輕心,因為這個病有個很致命的併發症,如果靜脈裡面的血塊脫落後隨著血流掉到肺動脈裡,常常會導致猝死。”李震主任提醒說,為了防止朱女士發生肺動脈栓塞,他首先在朱女士肚子裡面的下腔靜脈臨時放了一個傘形的金屬濾器,把可能脫落的血塊網住,兩周後再取出來,其間通過藥物把血管裡面的血塊溶解,恢復血流的通暢,經過七天的治療,朱女士的腿又恢復到和對側的腿一樣粗細了。

李震主任介紹說,對於深靜脈血栓的治療,除了朱女士那種治療方法及抗凝治療、物理治療之外,出現下肢疼痛很劇烈、皮膚溫度降低、肢體動脈已經受累的患者還可以通過手術開刀的方法治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手術,有可能導致腿壞死而截肢。大致手術過程就是用專門的球囊把近端靜脈內的血塊取出來,遠端靜脈內的血栓可以通過擠壓的方法使血栓自己出來,這種治療可以迅速緩解下肢的腫脹。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其實不光是腿腫,很多情況下,如果我們的身體發生了異常的情況,一定不要粗心對待,盡快的弄秦楚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標籤:【靜脈血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