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退燒不用愁 穴位療法有奇效 | 養生知識網


 

A-A+

發燒退燒不用愁 穴位療法有奇效

2021年03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養生導讀:發燒是身體對致因素的一種反應,許多疾病都可能引起發燒。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殊處理。但高熱(體溫在39℃以上者)時,人體內環境失衡,臟腑功能紊亂,特別是小孩,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易出現驚厥,需要緊急處理。一般出現了發燒,可用物理降溫法幫助退燒,這包括採用酒精擦浴、冰塊冷敷以及熱水擦浴等幾種方法。也可按幾個常用的退燒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物理降溫法。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感冒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感冒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穴位退燒法。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稜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感冒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於熱、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稜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3、曲池、合谷、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刮痧療法

4、刮痧療法

刮痧療法人們常用的民間療法之一,對高熱也有奇效。可以選用上述穴位進行刮痧,也可以選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腋窩、肘窩較大面積處,自上而下,先輕後重,刮至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痧點即可。

標籤:【寶寶發燒怎麼辦】【小孩發燒怎麼辦】【孩子發燒怎麼辦】【孩子咳嗽怎麼辦】【寶寶反覆發燒怎麼辦】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