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症 電針手針雙管下 | 養生知識網


 

A-A+

女性尿道症 電針手針雙管下

2020年07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尿道綜合征是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狀(尿頻、尿急、排尿不暢和少腹墜脹等),而無膀胱、尿道器質性變及明顯菌尿的一組證候群。因多發於中青年婦女(40歲~49歲),所以常稱為女性尿道綜合征。

尿道綜合征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學說很多,但均無有說服力的證據,因此存在許多爭論。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感染和炎症、精神因素和生活行為、排尿控制功能發育不全或退化、雌激素水平低下、尿道口和處女膜解剖異常、免疫機能缺陷、神經功能異常、盆底肌功能失調、下尿路血流狀態、物化刺激或過敏。

尿道綜合征中醫臨床辨證為“淋證”、“癃證”。其病機關鍵在腎與膀胱經氣運行失常,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水液排泄障礙,表現為淋證、癃閉、遺尿及尿失禁等症狀。因而,尿道綜合征的辨證論治,最終要從腎與膀胱氣化功能調理。自古就有針灸方法治療排尿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資料記載,如《靈樞》曰:“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於骶上以長針。”臨床中,選用關元、大赫、水道、三陰交,腎俞、會陽、中膂俞、委中等穴,具有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的療效。針刺治女性尿道綜合征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簡便、易行、經濟、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此方法的有效性可能是通過神經反射實現的,通過神經反射調整交感或(和)副交感神經對膀胱逼尿肌和內括約肌的影響,從而調整膀胱的貯、排尿功能。

診斷標準

主症:具有典型的尿頻、尿急、排尿不暢。

次症:小腹墜脹或疼痛、尿痛、尿失禁。

全身症狀:神經衰弱、精神不振、疲乏無力、腰背酸痛、失眠等。

中醫屬於淋證腎虛型:尿頻,尿急,餘瀝不盡,小腹墜脹,神疲乏力,頭暈,耳鳴,腰酸膝軟,或四肢欠溫,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沉細。

適應證

一、女性,年齡18歲~70歲。

二、主症至少具備尿頻、尿急以及排尿困難等,並具備中醫淋證或癃證診斷標準。

三、尿常規檢查正常。

禁忌證

一、排除的病症

(1)存在嚴重心、腦、肝、腎疾病的患者;

(2)對針灸療法過敏的患者;

(3)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4)子宮大出血患者;

(5)針刺局部皮膚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患者;

(6)急性尿瀦留患者。

二、禁忌的情況

(1)經期婦女;

(2)孕期婦女;

(3)膀胱未排空;

(4)過度飢餓;

(5)過度勞累;

(6)過飽;

(7)大汗;

(8)大怒。

操作方法

一、器械準備

毫針、電針儀、尿動力學檢測儀、B超儀。

二、操作步驟

(1)穴位選擇 第一組為關元、大赫、水道、三陰交;第二組為腎俞、會陽、中膂俞、委中。兩組交替使用。

穴位加減:伴有肝氣鬱結表現者如脅肋脹滿、口苦、煩躁等症狀者,加陽陵泉。

(2)穴位定位 1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2大赫: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8水道:在下腹部,臍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4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5腎俞: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6會陽: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7中膂俞:在骶部,骶正中脊旁開1.5寸,平第三骶後孔。8委中;在?N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9陽陵泉:在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3)針刺深度 1腹部、骶部穴位在膀胱排空後進針,腎俞直刺25毫米以局部產生針感為度,中膂俞直刺40毫米~50毫米,使針感持續傳至膀胱及會陰、尿道部位,會陽向外上 45°斜刺進針40毫米~50毫米,並使針感持續傳至會陰及尿道部位;腹部穴位採用向下45°斜刺25毫米~40毫米,並使針感持續傳至膀胱、會陰及尿道部位。2下肢穴位進針25毫米~40毫米,以局部酸脹為度。

(4)針刺技術 1電針方法:在按相應深度進針後,腹部或骶部穴位針感傳導至膀胱、會陰及尿道部,以上穴位在針刺得氣後,順時針方向捻轉45°,頻率10次/分,捻針1分鐘,然後分別接通電針疏密波治療,頻率恆定為疏波4Hz、密波20Hz,電針強度以患者舒適為度,下肢穴位進針後以局部酸脹為度,留針20分鐘。2手法操作:在針刺相應深度後並有針感產生,腹部及骶部穴位針感傳導至膀胱、會陰及尿道部,下肢穴位進針後以局部酸脹為度,以上穴位在針刺得氣後,順時針方向捻轉45°,頻率10次/分,捻針1分鐘後留針20分鐘。

三、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次治療留針20分鐘,治療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四、關鍵技術環節

(1)“骶穴長針深刺”技術 在臨床治療上,我們根據《靈樞》“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於骶上以長針”,主要穴位針刺時針刺深度要達到要求,這樣才能使針感持續傳至膀胱及會陰、尿道部位。

(2)要求“氣至病所”針刺時要求針感傳導,尤其是骶部及腹部的穴位,要求針感持續傳至膀胱、會陰及尿道部位,產生“氣至病所”,發揮“氣至而有效”的效應。

(3)電針參數 以電針疏密波為佳,頻率恆定為疏波4Hz、密波20Hz,電針強度以患者舒適為度。

(4)針刺手法(捻轉補法) 參照孫國傑主編的《針灸學》。得氣後,順時針方向捻轉 45°,頻率10次/分鐘,捻針1分鐘,然後留針。

五、注意事項

(1)預防針刺意外 腹部、骶部穴位應在膀胱排空後針刺;過饑患者應稍進食後針刺;剛進餐的患者應在餐後1小時接受針刺;因奔跑來診致大汗出的患者應稍事休息後治療;對其他不宜立即針刺的患者要做好解釋工作。

(2)選擇合適針具 針具要及時消毒備用,建議患者使用一次性針具;針具使用前後均要嚴格檢查,如發現有針尖毛刺、針身粗糙、彎曲、有折痕、斑剝、銹跡者,應予剔除。

(3)安全使用電針儀 做好電針儀的日常檢查、檢測工作,接通前選擇合適波形、頻率,電流強度調節刻度歸零;調節時注意強度由小到大調節,以病人舒適為度。

(4)醫者要守神 操作者要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事物干擾,注意補瀉手法的操作和獲得針感。

(5)注意觀察患者 針刺時和針刺後均要注意觀察病人情況,及時調整針刺方向和刺激強度。

(6)保護患者隱私 患者在接受針灸治療時,暴露身體部位較多,因此要做好保護隱私工作,在沒有條件做到男女分區治療的情況下,要求診室內床位間有不透明分隔。

標籤:【雙】、【管下】、【手針雙】、【電針】、【尿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