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什麼藥清熱祛暑 | 養生知識網


 

A-A+

夏季吃什麼藥清熱祛暑

2020年04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炎熱夏季,很多人都十分容易上火,因此要做好防暑工作。一旦出現上火現象,可以通過服用一些簡單的藥膳得以解決。那麼,有哪些藥可以快速清熱祛暑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幾種可以清熱降火的藥物。

上清丸

上清丸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且功效卓著的清上焦之熱的方劑,老年人夏季吃水果學問多最早見於明代龔延賢《成回春》一書,用於風火上攻、上焦實熱。其主要組成藥物是黃連、黃苓、黃柏、大黃、連翹、薄荷、荊芥穗、梔子、白芷、川芎、菊花、甘草。前面三黃藥均為性味苦寒之藥,都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大黃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之效;其他諸藥有疏風除熱、祛風解表、利濕除煩等作用。臨床上,上清丸常用於頭暈目弦、眼赤牙疼、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耳鳴耳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此方中有多味為苦寒之藥,素體陽虛、四肢不溫、怕冷和脾胃虛寒、經常腹瀉腹痛的患者不宜用。如果患有一些器質性變(如心臟病、腎病、胃腸潰瘍等),也要慎服。

三黃片

這也是一個千年名方,原名“瀉心湯”,最早見於《金匱要略》一書。從其名來看,很多人可能以為它是瀉心火,實則是瀉脾胃之熱的一個方劑。方中黃芩、黃連、大黃分別能瀉上、中、下三焦之火,所以能用於一切實火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便秘、皮膚瘡瘍,火毒熾盛引起的瘡癰、疔癤。三黃片還可以研成粉末,以酒調敷疔瘡腫毒處,能消炎殺菌、祛腐生肌,對瘡癤癰疽有較好輔助治療作用。

三黃片

因三味藥均為苦寒之藥,容易傷及脾胃,不能長期服用,否則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對腎臟也有一定損害。同時,久服寒涼藥物,很容易造成性慾低下、宮寒不孕等,所以只能作為夏季清熱瀉火的調理藥,病好即收。

龍膽瀉肝丸

此方來源於《醫方集解》,有著幾百年臨床應用歷史。方由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草、生地、當歸、柴胡、甘草等藥組成,能清利肝膽濕熱,用於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咽干舌燥、尿赤澀痛、濕熱帶下等,對肝膽濕熱型急性肝炎、膽囊炎、急性尿道炎、陰囊濕疹、白塞氏病等有較好效果。龍膽草是方中君藥,性味大苦大寒,能上瀉肝膽實火、下清下焦濕熱,是治療肝膽實火三焦濕熱的良藥。

龍膽瀉肝丸

此方也是由大苦大寒之藥物組成,不宜久服,久服亦影響脾胃功能;素體陽虛之人也要慎用。

牛黃解毒片

牛黃解毒片中有21種中藥成分,其中主要有牛黃、黃連、大黃、黃芩、黃柏、雄黃、連翹、金銀花、冰片、石膏、桔梗等。此方出自明代醫學家王肯堂編撰的《證治準繩》,是家庭常備用藥,使用廣泛。該藥對通暢大便有較好效果,很多患有大便秘結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牛黃解毒片(丸)。

牛黃解毒片

此方有清上焦之火和瀉下焦之熱的功效,用於火熱內盛。如上焦的牙齦紅腫疼痛、口乾口臭、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下焦的大便秘結、小便短黃等。此方因含有雄黃(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和少量的砒霜),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不遵醫囑,擅自加大劑量或長期服用,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出現毛髮脫落,皮膚角化、變黑,肝臟受到損害,血小板減少、膀胱炎和口腔、食道、胃黏膜腫脹或糜爛;有的還有過敏反應。當然,正常服用一般少見。本藥孕婦、兒童必須慎服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有心臟病、肝病、腎病或體質虛弱、畏寒怕冷、大便溏瀉者不宜服用。

雙黃連

該藥組方最早見於清代醫家吳瑭《溫病條辨》一書,主要由金銀花(雙花)、黃芩、連翹3味藥組成,能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雙黃連有顆粒、片劑、口服液、消炎栓等不同的制劑,主要用於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熱、咳嗽、扁桃體炎、咽喉炎、肺炎、腮腺炎等。中醫養生之道根椐現代藥理研究,此藥有抑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的功效,不良反應小,是小兒理想用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肝病、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及孕婦在必要時也可使用,但使用前需咨詢醫生,以免出現意外。

雙黃連

清熱瀉火的中成藥達上百種之多,且劑型多種多樣,有片劑、口服液、顆粒、針劑、丸劑等,口服劑量也不盡相同,所以無法一一詳盡介紹服用方法,需要服用時可根椐藥物說明書使用。除了上述介紹的5種清熱藥物,還有很多藥物,也有非常好的確切療效,如板藍根沖劑、香蓮片、金銀花顆粒、三金片等,也可作為家庭常備藥物。

上面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夏季清熱祛暑的一些藥膳,在夏天的日常生活中,人們要多注意保養身體,稍有不注意就會中暑了。所以記得備一些上面的藥物,好及時治療。

本文由養生之道網(www.ys137.com)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網站內容合作聯繫電話:020-84115797。

標籤:【什麼藥清熱祛暑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