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我不懂的三大養生謎題
2010年的第一場雪,在新年開始的時候就紛紛揚揚地鋪蓋住整片大地。對於我們來說,如此寒冷的季節裡,就算心存僥倖說嚴寒凍死了大半的病菌,但同時對我們人體的傷害也不輕。在這種時候,怎樣維持機體原有的健康程度,就成了我們當頭的第一任務。新年開始你是怎樣保健的呢,不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隨著生活水平和知識層次的提高,大家越來越講究生活質量,吃要營養,居要環境,行要綠色,總體目標就是兩個字:健康。君不見,怕熱量超標,吃東西恨不得用天平稱量;說生命在於運動,忍著骨質增生的關節疼痛,也要天天爬山。各式各樣的健康信息鋪天蓋地,讓人迷失了自我,不知何去何從。許多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健康咋就這麼難伺候!擺在我們面前的健康謎題,怎樣才能得到正解?
謎題一
營養品抵過吃飯,食療賽藥物?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些朋友認為,食物不僅可以滿足嘴巴填飽肚子,而且還有治病的作用,比如芹菜降壓,苦瓜降糖,蜂蜜美容等等,那麼有點小毛病就通過飲食來調理好了,何必吃藥呢,還要擔心副作用。而另外一些人則不這麼看,吃這吃那的多麻煩,買些保健品,身體需要的維生素啊蛋白啊什麼的都有了,還不用擔心脂肪熱量攝入過多長胖,何樂而不為呢?
解析:飲食營養是養生防病的重要組成部分,普普通通一日三餐提供給身體各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無機鹽、膳食纖維等,共同構成人體正常活動、成長的動力。均衡膳食,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穀物主食、肉蛋奶都吃一點,營養方可充足而平衡,在這面,任何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食物,充其量只能成為其有益的補充。至於食療,對於疾病治療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但關鍵時刻,該吃藥還得吃藥,千萬不可存在僥倖心理諱疾忌醫。
謎題二
“自學成才”,與疾病對號入座也是病?
愛健康,愛學習,天天泡在網上瞭解疾病常識,甚至啃起了醫學專業書。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條還有這條症狀好像在說我啊?難道自己得了絕症?手忙腳亂去醫院,醫生檢查過了說沒病,可自己還是越看越像,放不下心,吃不下飯,搞得自己越來越憔悴。
解析:信息時代,瞭解健康信息的確方便多了,但面對海量的醫療保健知識,非專業人士缺少辨別能力,如果偏又是個個性敏感或神經質,愛較真、過於追求完美的人,對自我健康的關注度較高,則很容易鑽牛角尖,關注健康反而成為健康的負擔。這類人接受到相關訊息後,缺乏更深層次的瞭解,只是抓住其中一方面的症狀過度引申,便錯誤地對號入座。有的人總是擔心自己得病,可能並不堅信,但會反覆琢磨,這便屬於強迫症;有的人則是堅信自己得了病,即使反覆檢查證明自己並沒有病也不能解開心中的疙瘩,這則屬於“疑病症”。強迫症也好,疑病症也好,都屬於焦慮、緊張的範疇。
對於書刊、網絡等各種媒介提供給我們的健康知識,到底該怎樣看待呢?其實,我們不妨把它們看成一張藥品說明書,說明書裡列出了藥物的所有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只是可能出現而並不一定會全部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通過科普知識來盡可能多的瞭解並維護健康,擴大自己的視野;但到底有病沒病還是要聽醫生的,而不是想當然的自己給自己下定義。如果是屬於強迫症或疑病症,則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和心理治療,豐富生活,改善敏感、固執等個性。
謎題三
中醫的,萬能的?
近年來中醫中藥似乎在民眾中掀起了熱潮,這從中醫養生類圖書炙手可熱的銷售中可見一斑。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中醫藥簡直就是神仙秘方,不僅養生有一套,而且使用自然動植物入藥,安全可靠,有時候還能解決西醫沒辦法的疑難雜症。
解析:不可否認,中醫在保衛人類健康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其整體觀念、天人相應等思想,提倡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讓人與周圍的人文自然環境相適應,調適精神、心理,這在現代社會的養生中更具有指導意義。
不過,中醫自成一個學術體系,建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許多概念具有濃厚的傳統色彩,如果沒有深入瞭解則不易正確領會,例如“陰”與“陽”,在中醫理論裡有著不同層次的內涵,地與天、靜與動、髒與腑均分屬陰和陽;而時下許多打著中醫旗號的保健品或書籍,則認為陰陽就是女性和男性,女性保健就是滋陰,男性保健就是壯陽,將“陰”與“陽”的概念簡單化、絕對化。
此外,中藥雖然是自然的東西,但也有藥性和偏性。因此,中醫藥的正確運用,需在中醫理論的正確指導下進行,如服用保健品或食療,在中醫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並非多此一舉,因為依據中醫理論,藥食均有偏性,人也寒熱虛實有別,辨證應用方可趨利避害。就如人參一藥,大概沒人不知道它是大補之品,但其補性也只可用於虛寒、氣虛之人,若是熱證病人用之,人參這補藥則搖身一變成毒藥了。
關鍵詞
一個字:適
養生是現代人自己給自己背負的重擔嗎?三個謎題解開,你會發現,養生保健其實很輕鬆,說來說去,不就是一個“適”字麼?搞清自己的身體情況,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自己的健康計劃;無論飲食營養,運動健身,還是藥物保健,都以“適度”為則,絕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或走極端;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悠然“適意”自在生活。
一口不能吃個胖子,一步不能登上頂峰。健康,且讓我們從從容容、踏踏實實地,一步步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