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養生之法 | 養生知識網


 

A-A+

武術養生之法

2019年02月18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武術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可視為一種民間文化,更多地承載著社會大眾的性格與氣質。同時,武術又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社會文化系統。 武術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與陽春白雪的傳統高雅藝術相比,與華麗的官方文化和飄逸的士大夫文化相比,來自於底層的武術可視為一種民間文化,更多地承載著社會大眾的性格與氣質。同時,武術又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社會文化系統,像金庸筆下所描繪的那樣,幫派林立,門規森嚴,武功秘笈絕不輕易外傳。這些都為它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有中國國術之稱的武術自古以來有不少養生的功法與養生術中國武術界歷來有一個說法,就是只有先養生、強身,達到身體的強健才可技擊。如身體虛弱,不擊便自倒,怎可談論搏擊。因此,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養生、強身之道。 有一些養生術是單獨用於養生、強身的功法。

而更多的則是包含在樁功與拳路之中。中國的養生功法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考證大禹時期便有簡單的氣功用於養生。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便發明五禽戲,通過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來鍛煉身體各機能。還有少林派的八段錦、易筋經等也都是用於養生、強身的單獨功法,長期鍛煉對身體的內部機能大有好處。這也是武術養生術與現代很多健身術的區別所在。現代很多的健身術動作快,幅度大,而且只重外部形體,不重內。

中國傳統的養生術是武術與中醫相結合,動作慢,簡單,效果好,重視內部功能的保養與調節。與現代諸多健身數相比,武術裡的養生術更加適合於中老年人。但這並不說明不適合年輕人,作為青年人,練習武術既能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提高修養,又可以強身、健身、防身。 現在中國的武術健身多以太極拳為主。太極一詞源出《周易》。易有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太極之理即陰陽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相互轉化之理。

傳統太極拳又分五個主要流派,即陳式、楊式、孫式、武式、吳式。早在清末,太極拳的保健作用就已引起人們的重視。近年對太極拳健身作用的研究,證明了太極拳對人的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都有良好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體委也一直強調全民健身。一直推崇武術健身項目以太極拳為主。現在體委所編的太極拳套路其內容大多是楊式大架。楊式太極拳祖師爺楊露禪習得陳式太極,後被任命為清政府京師旗營武術教師。他為了適應清朝顯貴達官和體弱年邁者的體質,擴大傳習範圍,適應保健需要,刪改陳式老架太極拳中的發勁、跳躍和難度較高的動作,編製成楊式太極拳架。楊式太極拳動作姿勢舒展,簡潔,動作輕柔,緩慢勻速。因此成為大眾化的養生健身武術拳種。

其餘武術流派也有很好的養生功法,如少林五形八法拳、形意拳中的三體樁。少林五形八法拳具有拳禪一體,內外合一,神形兼備的特點。內容包括:龍、虎、豹、鶴、蛇五種拳型,和內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發聲用氣等八種功法的鍛煉。該拳不僅練藝,而且主張“練身修心”。如龍形拳法,主張以意為先,凝神守中,主練“神”。這對於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實臂沉(頭正身直)主練“骨”。

有助於調節體形,鍛煉腰、腿、肩、背肌肉和促進骨骼生長,尤其對培養青少年的正確姿勢,促進正常發育很有益處。豹形拳法發力迅猛,拳勢暴烈,主練“力”。可增強勁力,提高靈敏、速度等素質。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練“氣”。不僅能鍛煉深長的呼吸,增大肺活量,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鶴形拳法穩實輕柔,聚精凝神,主練“精”。可培養人的內在精神,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有益於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機能。

形意拳養生效果也很顯著。每日左右各站10分鐘,動作姿勢較到位。3個月之後,身體便會強健。意拳即大成拳的養生、健身效果更為顯著。很多年前便開始流行的甩手療法來源於通背拳……中國武術門派種類繁多,其養生功法自然也數不勝數。只要日久堅持,定有成效。

標籤:【養生】【去】【怎麼】、【武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