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問題寶寶支招 | 養生知識網


 

A-A+

為問題寶寶支招

2018年03月05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很多小孩子都會有一些不好的小習慣。這些小習慣也許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問題。那麼如何應對寶寶的這些問題呢?健康的育兒方式才會讓寶寶健康成長哦!

問題寶寶支招

一、不愛喝水的寶寶

應對方法:1.無論是在家、外出,只要是醒著,每隔一小時讓寶寶喝幾口水。

2.寶寶睡醒後要馬上餵他喝水。

3.上幼兒園的寶寶要學會對老師說“老師,我要喝水”這句話。去幼兒園接寶寶時,也要隨身帶著一瓶白開水。

4.寶寶洗澡運動後要及時喝水。

二、不愛吃菜的寶寶

現在有飢餓感的寶寶越來越少了,許多寶寶都有不吃青菜和挑食的壞毛,大多數父母也聽之任之。這樣的寶寶很容易生。由於飲食結構不均衡,寶寶體內缺乏一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以後,當然會引起反覆的感冒。

應對方法:

1.不要經常給寶寶吃“營養藥”,藥補不如食補。

2.很多寶寶不愛吃菜,主要是不愛嚼長長的菜葉,家長們要下點工夫給寶寶做飯。例如,蒸雞蛋或炒米飯的時候,把菜切得很碎,這樣,寶寶就嘗不出來菜的感覺了。把菜包成餃子、包子也不錯。

三、晚餐吃得多的寶寶

俗話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這個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可是大多家庭晚上吃得很豐盛。一些家長,總擔心寶寶在幼兒園裡吃不飽,傍晚回來後,不管寶寶是否餓,就哄著寶寶吃很多的飯,飯裡還有很多肉,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寶寶夜間睡眠質量差,久而久之,寶寶就生病了。

應對方法:

1.改善寶寶飲食習慣很重要,晚餐時不要大魚大肉地吃,可以吃些好消化的食物,比如麵條、豆腐、稀飯等。

2.如果寶寶在幼兒園吃過晚餐了,回家後給寶寶吃些水果、幾片餅乾就可以了。

3.如果寶寶晚餐吃得多,不要吃完就睡,而要讓寶寶活動半小時,必要的時候飯後給寶寶吃點促進消化的藥物。

四、睡前抱奶瓶的寶寶

有的寶寶從小養成習慣,睡前要喝一瓶奶或抱著奶瓶才能睡著,喝完也不刷牙或漱口。殊不知,細菌最喜歡牛奶,而且細菌最喜歡在隱蔽的咽喉部繁殖,於是,這樣的寶寶就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

應對方法:

1.逐漸改掉寶寶睡前喝奶的習慣,如提前給寶寶喝奶。

2.如果一下改不了這個習慣,建議喝完奶後,讓寶寶再喝幾口溫水漱漱口。

3.對於3歲以上的寶寶,要慢慢教會他們早晚刷牙。

五、過敏體質的寶寶

過敏體質的寶寶,比一般寶寶生病機會高。他們有以下一些特點:小時候愛出濕疹和蕁麻疹;睡覺不老實愛打滾;大多有家族史,比如爸爸或媽媽有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或哮喘等。

應對方法:

1.提倡母乳餵養,吃母乳的寶寶,可以減緩發生過敏的幾率。

2.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要晚點添加牛奶(建議1歲後)或吃特殊奶粉(過敏體質專用奶粉,市面有售)。

3.如果吃海鮮就出蕁麻疹,建議暫時避免蝦和螃蟹(建議3歲後再開始添加)。

4.要留意可能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如反覆咳嗽,不一定是感染引起的,有可能是碰見了引起過敏的物體(如動物毛、花粉)或吃了蝦、螃蟹、花生等過敏的食物引起的。

六、睡眠太少的寶

睡眠充足是寶寶發育的先決條件,寶寶貪玩是天性。許多家長不注意這一點,聽之任之,加上家長愛熬夜,對寶寶關心不夠,沒有培養寶寶早睡早起的習慣,寶寶每次都是玩得很累了才睡覺,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兒園,久而久之,寶寶疲乏過度,就容易生病。

應對方法:

1.晚上9點寶寶就應洗漱準備睡覺。

2.睡前家長應該關暗床頭燈,製造一個良好睡眠環境,給寶寶講個睡前故事,讓寶寶安靜入睡。

七、膽小的寶寶

現在的寶寶,大多是獨生子,又多住高樓,與人交往的機會很少。一些家長不注意提前訓練和心理準備,3歲以後,猛然讓寶寶上幼兒園了,寶寶自然就有明顯的恐懼和不適應。因為心理的作用,寶寶有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甚至咳嗽、睡眠不實等現象,可是如果去醫院檢查,卻發現沒有問題

應對方法:

1.幾個月大的寶寶要多抱出去曬太陽,並與人多接觸。

2.會走的小朋友可帶去遊樂場、親子班,與同齡寶寶多接觸。

3.上幼兒園前去園裡參觀,慢慢適應那裡的情況。

4.上幼兒園最初幾周,每次接寶寶的時候,要多誇獎寶寶。讓寶寶喜歡幼兒園,減少上幼兒園的恐懼。

八、不及時治療的寶寶

有不少父母,寶寶生了病,不管輕重,都不及時治療。這樣的家長,喜歡私自停藥或讓寶寶像大人那樣“扛”。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寶寶病情變化很快,有病還是要及時規範地吃藥,及時遏制住疾病的發展過程。如果體內致病微生物不被消滅乾淨,就有可能死灰復燃,疾病帶來的危害遠比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要大得多。所以,寶寶有病,要及時就醫。

應對方法:

1.首先要信任醫生,規範地吃藥。不要私自增減藥物。

2.要多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果出現腹痛、高熱或嘔吐,一定要及時就診。

九、經常輸液的寶寶

有些父母,見寶寶生病就緊張,醫生不建議寶寶打針,家長卻強烈要求輸液。他們認為寶寶發燒就是病情嚴重的表現,燒退了,才是疾病好轉的跡象。所以,寶寶發燒就給寶寶打吊針,這是非常錯誤的。發燒只是一種症狀,並且一定程度的發燒是人體抵抗感染的一種反應,所以,如果判定寶寶只是普通感冒,血常規沒有明顯異常,不要見發燒就打針。否則,導致寶寶免疫功能紊亂,造成寶寶反覆感染。

應對方法:

1.輸液還是吃藥要聽從醫生建議。

2.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發燒的時候精神很好,能吃能玩,不超過38.5℃,這個時候應該給寶寶多喝水,而不是急於輸液。

育兒公園

朋友的兒子性格暴躁,說不到幾句就高聲大叫、皺眉頓腳。換上別的父母輕則厲聲呵斥,重則大棒侍候了。但朋友從不提高聲量、改變語調,總是平心靜氣地讓兒子注意自己的態度。慢慢地,孩子開始尊重父親的意見了。朋友說:“既然上帝安排了我們做父母,我們就該有做父母的樣子。”

所謂父母的“身份意識”,不是要父母建立什麼權威,而是指父母應該經常想到自己是“父母”,眼界要高些,氣量要大些。

父母的“身份意識”有助於家教意圖的順利實現。心理學家做過研究:同樣一種教育,教育者所用的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樣。不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只是一味與孩子“掰手勁”。

面對孩子的不理智時,首先就在心裡告誡自己:我是為人父母者,無論孩子是什麼態度,我都不能與他計較,我必須把最想解決的問題端出來,告訴孩子不“擺平”此問題,後果會有多麼嚴重。孩子看到父母不憑意氣用事,只為自己的前途著想,他們自然會改變態度。

父母有些“身份意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寬容。父母是孩子最直接和長久的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孩子模仿。父母這樣不計較兒女對自己的態度,做兒女的就會想:既然寬容比尖刻更能感動我,那麼,對別人肯定也是這麼個道理,以後我待人時還是寬厚些吧!一旦這種想法成了生活習慣,一個人心靈的博大就煉成了。

培養孩子的“雜草精神”

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是溫室裡的小花,禁不起外面的風吹雨打,作為家長,我們實在應該培養孩子一點“雜草精神”。

培養孩子一點吃苦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讓他們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又能讓他們學會感恩,還能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可謂一舉三得。作為家長,要適當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吃點苦,比如:冬天讓他每天堅持晨跑;夏天帶他去田里體會勞動的艱辛,寒暑假讓他參加野外訓練營……

人生難免遇到困難,這時候,一個人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很重要了,而這種能力要從小培養。當孩子遇到困難,向你求助時,你要適當學會說“不”,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不要讓孩子對你有過分的依賴,依賴久了,便會產生惰性,一些潛能便不能顯現。所以,有時狠狠心拒絕幫助孩子,反而是對他們更大的幫助。

正視父母的職業

那天女兒放學回來對我說:“媽媽,我同學的父母,大多數都是當官的,為什麼你和爸爸就只能當一般的職員。”我對女兒說只要是能夠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能夠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樣的好父母。不要以職業去看待你的父母,更不要和其它的同學比父母。

當然,我也不指望女兒能夠一下子理解她的父母。但卻可以讓她在今後的生活中,慢慢地懂得,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是值得別人尊重的。讓孩子正視父母的職業,是孩子成長當中必要的一課,不要讓孩子輕視自己的父母,不要讓孩子的心有著太多的世俗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

如今,女兒很少再對我提及她那當官的同學父母了,更多的時候,她會在我忙的時候,幫著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慶幸自己及早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及早地讓孩子正視及理解自己的職業。

結語:你是不是也在為家中的寶寶而傷腦筋呢?不妨試試小編給你提供的這些方法吧!讓寶寶也養成良好的習慣哦!

 

 

 

標籤:【問題寶寶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