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聽力要早篩查
耳朵是關乎孩子聽力和語言發育的重要器官,孩提時耳朵的保護尤為關鍵。在今年3月3日全國第十二次 “愛耳日”來臨之際,家長們跟我們一起學習怎樣更好地保護孩子的耳朵吧!
新生兒聽力篩查,對及時發現、診斷聽障兒童,開展早期干預,提高康復效果至關重要。
及早發現
寶寶出生48小時應做聽力篩查
保護耳朵,從寶寶剛出生就要開始。過去,因為對孩子聽力發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家長在孩子兩三歲時,才發現其有聽力障礙,而這時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語言發育。因此,及早發現先天性耳聾尤為重要,而聽力篩查則是最好、最有效的手段。
一般來說,新生兒在出生48小時就應接受初次篩查。這種篩查很簡單,可在寶寶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幾分鐘即可完成,所以家長不用過分擔心。對於篩查結果沒有“通過”的寶寶,家長也不用過分緊張,因為篩查沒有通過並不能斷言寶寶的聽力一定有事,這種情況,可在42天左右接受聽力複查。如果42天時複查仍未通過,那麼為了安全起見,家長可帶寶寶進一步做精密的聽力學檢查和評估,並且還可做長期的聽力追蹤和監測。
聽力障礙並不是遺傳病,並不是說父母是聾啞人,孩子就一定是聾啞兒。而且,目前對引起嬰兒聽力障礙的原因也無法判定,很難做到產前預防,所以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做好聽力殘疾兒童早發現、早診斷的有效手段,對及時發現、診斷聽障兒童,開展早期干預,提高康復效果至關重要。
除了做聽力篩查,寶寶出生後,父母也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耳朵有沒有問題
如何觀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寶寶的一些反應與行為作出大致的判斷。
例如:0~3個月的寶寶一般會被高音量的喧鬧聲或喇叭聲、雷聲驚醒,或者為之一震;聽到媽媽的聲音會轉頭,或看著媽媽或者朝媽媽笑。3~6個月的孩子會比較喜歡玩弄一抓就有響聲的玩具;一旦有聲音比如門鈴或者電話響,就會轉頭去尋找;能夠重複發出類似“嗒嗒”的音。6~10個月的孩子已經開始牙牙學語,即便是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也不停地說;別人叫他的名字會有反應;能夠聽懂一些常用的詞,比如奶瓶;能發出“來來”等音。而15~18個月的孩子已經能夠聽從一些簡單的指令;能一下說出兩三個字的話;喜歡別人給他讀書聽,或者喜歡別人用手把臉蒙起來,和他玩藏貓貓的遊戲。
如果孩子與上述發展進程明顯不符,就要考慮是不是耳朵,特別是聽力有問題,並及時就醫,及時瞭解到問題的類型和輕重,如果只是聽力有所喪失,只要治療及時,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還能得到補救。別以為寶寶天生聽力沒什麼問題,後期就疏於對耳朵的保護,生活中,還有許多情況會對寶寶聽力造成傷害。
護耳要點
感染、噪音、藥物都會影響寶寶聽力。耳鼻喉科主任表示,由於孩子的耳朵咽鼓管較大人的直且短,更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孩子耳朵的保護。
對寶寶聽力能造成傷害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掏耳朵
孩子的外耳道皮膚不同於成人,比較嬌嫩,與軟骨膜聯結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如果家長隨意用牙籤、火柴桿、耳勺等“工具”掏挖,很容易引起損傷、感染,誘發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
當然,如果分泌物過多,並形成了黃褐色的油狀物,或在耳朵裡堵塞變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聽力下降時,就需要處理了。但應該向醫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傷害到孩子。
2.耳朵進水
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如不小心使其耳朵進水,令這些液體在中耳積聚;又或者寶寶吃母乳時,由於母親餵養姿勢不當或乳汁流出過急,造成寶寶嗆奶,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這些都會誘發中耳炎,嚴重者影響到寶寶聽力。
在給寶寶洗澡時若耳內進水,應及時用棉簽或棉球蘸出耳內的污水。餵奶時應保持孩子頭部稍高的姿勢,不要讓其嗆奶。
3.強噪音
噪音對耳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尤其是高分貝噪音,容易造成孩子內耳細胞受損,影響聽力。再加上孩子面對噪音時不能像成人那樣主動迴避,受害更大。春節期間,就有許多孩子因為放炮震壞耳膜前往醫院就醫。
另外,對於孩子來說,盡量不要讓其長期使用耳機。因為耳機所發出的聲頻緊挨耳部,分貝過高,而且過度使用耳機會給耳部帶來強烈的內外雙側壓力,不利於孩子的耳發育。
4.退燒藥
說感冒影響聽力,不但是因為感冒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其次,一些治療感冒發燒的藥物也會損害神經,例如鏈黴素等,用於退燒時,千萬不能服藥超過3天。
積極預防感冒,或者盡可能地縮短感冒週期,是避免耳朵受傷害的必要措施。
5.外傷
外傷對孩子聽力的影響也值得注意。在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時,一定要提醒其注意安全。另外,還要防範外力與碰撞,家長尤其不要用手掌摑孩子的耳光,否則可能傷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導致聽力損傷。
標籤:【篩查】、【早】、【聽力】、【寶寶】